第31章李善长:不如去寻民间遗贤想办法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嗯……这的确是奇制良策!”
李善长连连点头,装模作样的思考了一会后,突然说道:“陛下,依微臣看,我们这些所谓的功臣,全是仰仗陛下的福泽恩惠,哪有资格拥有这么多土地,微臣想把手里的三成土地,献给朝廷!”
“嘶……”
此话一出,徐达和刘伯温都像看怪物似的,打量着李善长。
这老匹夫,玩的也太大了,丈量土地还不够,竟然还要主动奉给朝廷?
他是真让朱元璋吓破胆了吧?为了留条命,连富贵都割舍了,要是被朝堂上那些官员得知,还不得口诛笔伐把他骂死。
你都奉上土地了,我们如何是好?
那不也得跟上。
明朝俸禄原本就不高,众人就靠那点灰色收入贴补生活。
你这一番高风亮节,直接锁住所有人的喉咙啊。
这李善长敢这么做,就是态度坚决的表示,自己绝不会和胡惟庸一样,与任何官员结党。
“倒也不用这么夸张,咱怎么会收你们的土地,那算怎么回事?这种话就别再说了。”
朱元璋也露出惊讶之色,不过立马摇头拒绝了。
封建时代,官员都把土地当成命一样。
他现在可以推行下去这个政策,已经算功德圆满了,若是收他们的土地,和要他们的命根子有什么区别?
“微臣,谢过陛下恩典,陛下恩泽,微臣全家感激不尽!”
闻言,李善长立刻感激涕零起来,那情真意切的样子,不管谁看到都会感叹,这真是个忠臣啊!
一旁的徐达则看的牙根痒痒,这老东西,也太会装了吧。
肉麻的让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虽然大家都会舔皇帝,但你这老儒生,是一点底线都不要啊。
问题是你整这一出,让我们如何是好?
咱一介武夫,也搞不来这一套啊。
特么的,文官果然没有好东西!
徐达在心中腹诽的时候,刘伯温却神情不变,只是随意的扫了李善长一眼,也没说话。
“诚意伯,你觉得此事如何?”
紧接着,朱元璋又面带笑意的看向刘伯温,丝毫看不出有任何芥蒂,但是那言语中,却直接以爵位称呼,隐隐带着一股疏离之意。
很明显,他仍然在介意刘伯温之前的行径。
只是在碰到此等大事时,不得不叫来他这个奇才,商讨一番,交流意见。
刘伯温闻言,颔首说道:“此等善政,有利于天下黎民,微臣觉得可行,微臣家的田地尽可丈量,不过……微臣有个疑问。”
“嗯?”
朱元璋一怔,倒是有点没想到。
其实他早就料到,对于丈量土地,刘伯温一定没有异议。因为这个刘伯温的确圆滑聪明,即便成为诚意伯后,也从未接受过什么私相授受。
所有土地都原原本本的登记在册。
即便是远房亲戚的赋税,也都在按时缴纳,更别说他了。
可以说一点违规乱纪的行为都没有。
他后来都在明哲保身,装聋作哑当木头人,此刻竟然会主动提出问题?
“你说。”朱元璋来了好奇心。
“此政乃是深谋妙策,可以说是朝纲的千年大计,微臣也从未想到过,不过其中有个问题,就是此政兹事体大,若是立刻开始推行,各地怕是会起民乱啊……”
刘伯温嘘嘘说道。
他的确不喜说话,但这有个前提,就是不可天下动荡,他早就受够经年战乱了。
一些小事,他闭嘴也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这次,可是会影响全天下的大手笔,万一出现什么乱子,就非同小可了。
而话音刚落,李善长就连忙附和道:“陛下,微臣觉得诚意伯言之有理,还望陛下三思啊。”
他一边行礼,一边暗骂自己真是晕头了,方才只想着保命,居然忘了点出如此明显的漏洞。
要知道朱元璋可并非好糊弄之人,只想着拍马屁,不做实事,只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没想到这一漏洞,居然让刘伯温先一步提出。
真是失误啊!
他当即满脸正色道:“陛下,此事我等肯定没问题,会全力配合执行,但是下面的人却心思各异,未必能领会圣意,还是稳妥些比较好。”
“呵呵,这事还不简单。”
徐达闻言,一拍胸脯道:“哪里敢作乱,我就带兵去平乱,咱连狗鞑子和陈友谅那些人都摆平了,区区几个乡绅地主有什么好担心的?”
“那……届时,恐怕会烽火连天啊。”
李善长无奈道。
“行了。”
这时,朱元璋拍板说道:“如今四海升平,朝廷怎可大动兵戈,那不是适得其反吗?还是按韩国公的建议,咱们商讨一下,怎样处置最为稳妥。”
“这……陛下,其实一时间,咱们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而朝堂上的人,即便有好主意,也暗藏私心,不妨去寻一寻民间遗贤?”
此话一出,一旁的徐达和刘伯温二人,都眼神古怪的看向李善长。
这老东西说什么胡话呢?
此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之大事,你竟然说什么找民间遗贤?
要不要这么不靠谱?
但是李善长对于二人的眼神,却毫不在意。
你们懂什么?
那遗贤并非别人,正是朱闲啊!
他一听到这天衣无缝的政策,就立刻想到,朱元璋应该是又去见朱闲了。
不然的话,此等妙计,那不得谋划几个月才有雏形?
怎么可能没走漏一点风声?
想来,也许是朱元璋没有和朱闲深谈执行阶段的问题,所以现在卡在了这里,如此困难。
或许,可以去请教朱闲的意见呢?
李善长不禁回想起当时和朱闲的对话。
虽然那次朱闲把自己怼的哑口无言。
但是不得不承认,那个少年的确是个天才,李善长对他很有信心,认为只要去找朱闲,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之法。
然而,其他人都不知道朱闲的事。
朱元璋也从未提起,好像暂时不想暴露朱闲的存在,这也是他跟皇帝一份默契。
“民间遗贤?这……”
果然,朱元璋闻言,立刻明白了李善长的意思。
但是思考片刻后,却罕见的有些为难。
倒不是因为别的……
而是朱闲已经提供了办法,自己这些人居然还没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