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死得早还不够惨,还要死得勤
作品:《短命淡人要长生》 冥界。
日光有些刺眼,长笙又一次在自渡河边醒来。
“又是英年早逝,真是天妒红颜啊……”她揉了揉眼睛,慢慢坐起身来。
环顾一周,许多一看就也是刚刚醒来不久的魂魄,在冥差的指引下往暮夕城走去,另有一小撮被点到名字的跟着另一帮冥差前去转生。
周围还能看到一些因在城外游荡太久,已经神志不清的游魂,有的明显是执念未了,反复喊着或是自己的或是亲人的名字。有的只是嘴里念叨着“太冷了、太冷了……”,却不晓得要离河边远一些。
冷是自然,这自渡河是人死后从人间来到冥界的单向通道,河水冰冷刺骨,寒意凛然。
但长笙却已经习惯了,并不在意,她贴近河水,看到水中倒映出来的脸庞果然又变成了大人模样。水里的那张脸眉目秀丽,只是略显清冷消瘦。
看着这张脸,长笙发起了呆。
姜清、徐瑶、孟卿……这些都曾是她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什么时候跟哪路神仙结了仇,她明明结结实实地盖了轮回印,明明一滴没剩地喝完了孟婆汤,但每次转生后的记忆都不会彻底消失,这些记忆会在她死亡前一段时间通通涌进脑海中,或早或晚,总之,想起来了,就离死期不远了。
更让人懊恼的是,每次转生,她必然活不过十二岁,死法也都是一言难尽。
她有记忆的第一回,是投生在一个乞丐的肚子里,生下来就痴痴傻傻的,母亲把她扔在庙里就走了,只靠着附近乞丐们零星的喂养和照料,这样她竟也活到了九岁多,十岁的某天,县老爷突然施恩,给乞丐撒馒头,同行们好心领她去抢,但是她吃得太急,当场噎死了。后来这段记忆进入脑海后,她自己都十分好奇,明明是个傻的,怎么许多事情记得格外清楚,比如县老爷那个鄙夷的眼神,和噎死前馒头的香甜。
第二回,她出生在一位将军的府上,母亲是将军夫人的婢女上位。她从小就不会说话,后来母亲又生了个弟弟后更是不再理会她这个哑巴。不过,她在府里不愁吃穿,还偷偷跟着将军学了点儿三角猫的功夫,日子倒也不算难过。但是又是十岁的某天,将军年纪尚浅的嫡长子在花园练习射箭,她好死不死也想学学,就在附近观望,但位置站得不好,那嫡长子的箭术也实在是差,竟然误射中了她的心脏,她又死了。当然,将军把事情压了下来,甚至都没让儿子知道,射中的是自己那个没见过的哑巴妹妹。也是从这次开始,她第一次开始有了前一世的记忆。
第三回,她出生在皇家,生为皇女,但是这回是个瞎的,母妃因为使用巫蛊之术谋害皇后被处死,当然,究竟是母亲心肠歹毒,还是旁人恶意构陷仍未可知,只是从结果上看,她的母妃显然是败了。这使她从三岁起就孤立无援,而且受此事连累,父皇也并不重视她。她学会了活在皇宫的角落里,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虽然缺衣少食,日子比较艰难,倒是也能过下去。而十一岁的一天,她被一个宫女“不小心”推进了池塘,溺水而亡。
第四回,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农人家里,父亲在她出生之前就去世了,参军,死在战场上了,据说父亲生前还是某位大人物的近侍,因此她出生前家里虽然务农,但是条件还是不错的。后来父亲战死,连尸骨都没看到,只传回来个消息。为了给她找个好出路,母亲对她十分严格,从小就让她学做女红,洗衣做饭等等,等她长大了好能到大户人家做丫头,毕竟她虽然耳朵听不见,但模样端正,说不定还能得大老爷青眼。十二岁的一天,她到地里给母亲送饭路上,没想到提前得了大老爷“青眼”,冲撞了一位贵人的座驾,被打得奄奄一息扔下山崖了。
这回,她出生在江南孟家,孟老爷子是告老的官员,家境还算殷实,虽然老爷子一心想要孙子,但是对她这个孙女也是极好的。父母恩爱,家庭和睦,她也健全,还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姐姐,和一个刚出生的妹妹。但是十二岁生日当天还没过完,她屋里就遭了火,于是,今天她还是在自渡河边醒来。
在恢复记忆并且发现这种规律后,长笙也挣扎过,但她发现,死亡总是来得很突然,让人根本无从防备。
后来,她索性也就放弃了,反正死了以后能早些回冥界,除了过程比较痛苦,倒也无所谓了。
由于当了一次又一次的短命鬼,根本不知道自己来历的她,闲来无事就给自个儿取了个名字,叫长笙,希望叫着叫着,自己在人间也能得一次善终。
长笙每次死后回到冥界,都会变成现在这副大人模样。白途说,或许这才是她本来的面貌。正常情况下,人死后,魂魄都会保留自己生前的模样,而不是像她这般相差甚远。不过由于她在冥界待的时间更久,倒是也更熟悉这副皮囊。
就着河水抹了把脸,长笙不再胡思乱想,在河边坐了片刻,意料之中未听到来领人转生的冥差叫到自己。人死后,生前的名字都会被记在冥差的小册子上,现在人间人口泛滥,因此并不是人人死了以后都能马上有转生机会,大多数魂魄会暂居暮夕城。
“前几次也等了许久,有下次的话应该也不会这么快”,长笙自言自语了一句,决定先回家,去找自己在冥界同命相连的大靠山,白途。
这白途可是个传奇人物,长笙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还只是个给她拿孟婆汤的“递汤人”,实打实的小喽啰。后来她一次次转生,白途也一次次升官,她最后一次走之前,白途都当上了冥府的冥差头头了。
据白途所说,长笙其实不止转生了这几次,在她不记得他的时候,他就见过她了,并且印象深刻。因为长笙喝孟婆汤实在是慢,说得好听点儿是优雅,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姑娘眉头紧锁的,只是嫌太难喝。虽然嫌弃,但还是会一滴不剩地喝完。
长笙其实也想过这个问题,她虽然有五次转生的记忆,但却不记得自己从哪儿来,什么时候开始一次次转生的,因此这种循环很可能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在等待转生的“空窗期”,她一般就混迹在冥界各个角落,暮夕城藏书阁里的书,被她来来回回翻了很多遍,除了有助于修炼的书外,什么《神族野史》《仙妖异闻录》等杂书她也看了许多,知道了更多关于这个世界,关于转世为人的事情:
天地混沌分定之后,虽然另外还有一些难以界定的模糊地带,但大体上分为了天、凡、冥三界。
凡界分为人间和妖域。人间经过初期的无序后又分九州,人族分散而居。妖域则是绝华山脉西侧的众灵山一带,为妖族聚居地。人族很少跨过绝华山脉,但妖族会常在两边走动,而且许多妖也出身人间。不过,到人间的妖族多会销声匿迹,跟人族很少有话本里那般的爱恨情仇,更少有不知死活的人族打着“降妖除魔”的旗号去挑衅妖族。毕竟妖不犯人,人又何必自讨苦吃。
天界是仙族和神族的地盘。仙族是人、妖得道后组成的散装队伍,各族各派之间总是龃龉不断。说来也好笑,在凡界时互不侵扰的两族,都修成了仙以后,就喜欢翻旧账、互不相让,不时就会有争端出现。神族则都是德高望重的“上古老古董”,诞生于天地,能够调用各类自然之力。他们喜欢避世不出装神秘,不过,神族虽不会参与仙族内部的明争暗斗,但作为古神,还是设了“典狱神君”一职,由众神轮流任职,以维护三界秩序,不至于出大乱子。
而冥界的组成成分就比较复杂,一开始,这里只是流放地和轮回中转站,并没有原住民,后来初代冥王殷启带领一众义士建暮夕城,一统冥界,建府苑、定法制、设冥差、行贸易,冥界才有了现在相对有序的局面。在冥界,历劫后不想回原籍的神仙、妖族中人,死后不想去转生或者还未去转生的人族魂魄,还有长笙和白途这种连自己的来历、身份都搞不清的“糊涂鬼”等等,共同生活在此。
知道得越多,长笙就越怀疑自己不是人。
首先一个大问题就是,人死是不能复生的。
普通人在凡界死去后,魂魄来到冥界,在转生前会被印上轮回印,这轮回印会消除人三魂中承载一个人命运、性格、记忆的命魂,换上新的,然后这人再喝了孟婆汤,就能保证完全忘记前尘。
这时候的“人”其实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了,也就是说命魂是一次性的,人格记忆也是。
但长笙却不是这样。
记得有那么一回,长笙煞有其事地跟白途说,自己很有可能是神族转世,只是要下凡历练而已。她还记得白途当时的表情,他眼神传达出的信息是明显觉得长笙在说瞎话,但又不想直接反驳她,最后只是说,“神、仙、妖如果是为了提升修为历练,只能去人间一次。如果是犯了错被贬,那结束一次轮回就要被召回典狱神君那里去了。”
不过,对长笙来说,她在人间的时间加起来都不到百年,在那里受的苦,远没有在冥界享受的自由来得重要,因此她倒是也不愿纠结。
自渡河边,长笙摸了摸脖子,白途给的小哨子果然还在。她吹响哨子,一只三眼巨犬从远处飞奔过来,驮着长笙去找它的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