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上头版了!

作品:《穿成四合院穷小子,系统送我满仓物资

    过了许久,他抬起头,看向正在擦桌子的许辰,有些不确定地问道:“请问,这里就是报纸上说的,那个‘京城最有故事的饭馆’吗?”


    “京城最有故事的饭馆?”


    许辰重复了一遍这个称呼,心里有了判断。


    他接过那个中年男人手里的报纸一角。那是《京州晚报》的美食版,纸张有些旧,看得出被翻过很多次。


    版面角落里,有一篇读者投稿,标题是《藏在胡同里的惊喜》。文章不长,赞美了这家店。作者说自己偶然发现这里,被松鼠鳜鱼的味道和手写菜单上的故事打动。


    文章结尾写着:“这家店装修不华丽,但后厨最干净;菜单简陋,但故事动人。我吃到的不只是菜,还有人情味。”


    许辰看完,没想到自己当初随手写的东西,真的被食客投给了报社。


    “是我写的。”许辰点头,把报纸还给对方,“不过那是以前了,我们店已经重新开业。”


    中年男人扶了下眼镜,介绍自己:“我叫高强,《京州晚报》美食版的记者。我看了这篇稿子,对你们店很感兴趣,今天特意过来看看。”


    记者。


    许辰心里明白,这是个机会,也可能是个麻烦。记者的笔,能让饭馆出名,也能让饭馆关门。


    “高记者,欢迎。”许辰态度客气,但不显得过分热情,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您先坐,尝尝我们的菜。吃完饭,我们再聊。”


    高强点了下头,他很欣赏许辰的镇定。他今天来,就是想以普通食客的身份,体验一下这家店。


    他没有马上进去,而是在门口站着观察。


    门口人多,但不乱。一个胸口别着“店长”牌子的小伙子正在喊号,等位的食客拿着号牌,坐在门口的长凳上。


    长凳旁边有个大茶桶,写着“免费山楂水”,几个客人正用纸杯接水喝。


    这个细节让高强心里记了一笔。他跑新闻十几年,去过的大饭店不少,但在门口给等位客人准备茶水和座位的,这是第一家。这说明老板真的把客人放在心上。


    “三十七号!三十七号两位!”王铁柱的声音响起。


    高强正好是三十七号,他跟服务员李明走了进去。


    一进大堂,他就被正对门口的巨大玻璃窗吸引了。玻璃上方贴着四个红字:“明厨亮灶”。


    透过玻璃,后厨的情况看得很清楚。厨师们穿着白色工作服,在灶台前工作。地面能反光,切配台上的蔬菜摆放整齐。一个穿蓝色工装的女工,刀法很快,正在处理一条鱼。


    这种把厨房完全展示给客人的做法,高强只在国外少数高级餐厅里见过。这代表了店主对自己卫生和操作的绝对自信。


    他被带到一个靠窗的座位,李明递上新菜单。


    高强翻开菜单,第一页就是那个古朴的“许”字标志,下面印着一句话:“用做给家人的心,做每一道菜”。这让他想起了报纸上的那篇文章。他明白了,那个故事,现在已经成了这家店的招牌。


    他没看价格,直接点了两道菜。


    “一份松鼠鳜鱼,一份至尊红烧肉。”


    这是读者来稿里提到的两道菜,他要亲自尝尝。


    等菜的时候,他继续观察。服务员虽然年轻,但行动快,态度好。客人有需要,马上就有人过去。桌上的空盘,很快就有人收走。整个大堂坐满了人,但一切都有条不紊。


    很快,第一道菜上来了。


    “先生,您的松鼠鳜鱼。”


    盘子放下,一股酸甜的香气飘来。高强看到眼前的菜,心里震了一下。


    他吃过很多次松鼠鳜鱼,但没有一条像眼前这条一样形态好看。鱼头抬起,鱼尾翘着,全身浇满橙红色的酱汁,上面撒着绿色的豌豆和白色的松子。


    他夹起一块鱼肉,放进嘴里。


    外皮是脆的,里面的鱼肉很嫩。牙齿一碰,外皮发出轻微的碎裂声,然后,酸甜的酱汁和鱼肉的鲜味就在嘴里散开。


    高强停下了动作。


    他闭上嘴,仔细感觉。这个味道很强烈,不像国营饭店那种标准的酸甜。这里的酸味更刺激食欲,甜味更温和,两种味道融合得很好,鱼肉本身的鲜味又把它们托了起来,味道很有层次。


    这道菜,有“锅气”。


    这是他做美食记者多年,最看重也最难遇到的东西。它说明厨师对火候的控制到了极致,这道菜是在它味道最好的瞬间出锅的。


    他还没从松鼠鳜鱼的感受中出来,第二道菜也上来了。


    至尊红烧肉。


    肉块切得四四方方,放在白瓷盘里,颜色是酱红色,表面泛着油光。每一块肉都好像在轻轻晃动。


    高强夹起一块,放进嘴里。


    他没有用力嚼,只是用舌头轻轻一压。


    那块肉就化开了。


    肥肉的部分一点不腻,化成一股油脂的香气,充满了口腔。瘦肉的部分炖得很烂,吸满了汤汁,一碰就散。


    咸、甜、鲜、香。


    所有味道都正好,最后变成一股淳厚的肉香,留在嘴里。


    高强不说话了。


    他吃过京城很多饭店,也采访过很多名厨。但是今天,在这里,他被这两道家常菜给折服了。


    这不只是好吃。


    这菜里能吃出厨师的想法和感情。这就是他一直在找的,有“灵魂”的菜。


    这顿饭,他吃得很慢。


    吃完饭,他没有走,而是又翻开菜单,仔细读第一页的品牌故事。


    故事讲述了这家店的来历。起初是在四合院里为了生活摆的小摊,后来开到地安门,成了有八张桌子的小饭馆。故事里说,红烧肉这道菜,最初是儿子为了让父亲开心做的,现在成了招牌菜。故事还说,这一家人的坚持,最后变成了“用做给家人的心,做每一道菜”这句话。


    这个故事,和刚才那两道菜的味道,在他脑子里对上了。


    他终于明白,这家店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这么火。


    结账的时候,高强走到柜台。


    许辰正在帮林秀兰理账,看到他,笑着问:“高记者,菜合胃口吗?”


    高强看着许辰,没有马上回答。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红色的本子,打开,放在柜台上。是他的记者证。


    “许老板,”高强认真地看着他,“我摊牌了。我今天不是来吃饭的,是来找新闻的。”


    他停顿了一下,表现出欣赏和激动。


    “你的菜,比我想的还要好。你的故事,也比我想的更有意思。我觉得,它们值得一个更大的版面,不应该只在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