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5

作品:《莽汉疼悍妻

    第 81 章


    很快时间来到十二月, 期间刘家已经准备不少走商时的货物。


    而一直待在刘家村的程誉也收到了不少催促他回家的信件,只程誉一概不做理会,他在刘家村还没待够呢。


    到了十一月底杨婉等人也不得不准备前往京城, 毕竟连杨承家父子都已经快回到京都了,他们总不能比杨承家父子还要慢吧。


    十一个主子加上奴仆,光是马车就得准备三十辆。这期间他们自己弄的吃食也都得带上,尤其是两个小家伙捡回来处理好的野果子就更得带上。


    本来彭氏原计划只带着兄妹俩在刘家村待一个月, 谁知道程誉来了后不想回去, 惹得兄妹俩有样学样,哭着不肯回去,说是舍不得这里的兄弟姐妹(刘贵刘丫刘宏)。


    在村子里兄妹俩待的是乐不思蜀,不光有结拜的刘贵三兄妹,还在村中交了不少好朋友。因为兄妹俩时常能拿出零食来分给众人,他们在村子里极为受欢迎, 村里的孩子们也都捧着他们。


    确定要回京都时兄妹俩还真情实感的哭了一场, 不过在刘家村这几个月他们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身体强健了不少, 吃饭也不用看着了, 一到饭点兄妹俩就胃口大开,给他们准备的饭也吃得干干净净,绝对不浪费分毫。


    见着他们的改变, 彭氏也干脆由着他们玩耍, 反正程言浩会抽出时间教导程嘉哲,她乐得做甩手掌柜。


    这几个月彭氏基本上是跟着杨婉行动,她同杨婉妯娌三人一起时不时就去山上一趟捡野果子, 采摘野菜。


    第一次爬山时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的, 下山后休息了好几日才缓过来,现下就算让她天天进山里也不会觉得累了。


    因为她出了力, 杨婉还说等明年走商时,野果子要是卖出去的话,也分一成利给她。虽说可能不多,可彭氏却极为高兴,因为这是完全靠她自己努力赚来的银钱。


    等行李收拾好后,彭氏才发觉不止儿女舍不得离开这里,就连她也舍不得离开。


    和杨婉妯娌相处时,她可以做自己而不是程府的大少夫人,一言一行都被人盯着,不能有丝毫的行差踏错。


    见彭氏情绪不佳,程言浩走到她跟前安慰道:“要是喜欢,以后每年我们都过来小住一段时日。等明年我过来学习时,就让表妹夫帮忙引荐,在村里买块地盖宅子,日后来了也能有住的对方。”


    在刘家村旁的还好,这近半年的时间都是借住,虽说宅子主人不在家可多少都有些不方便。


    “那明年早早盖好宅子,到时候带着哲儿和萱儿我们一家人都过来住。”彭氏瞬间被哄好,甚至很是期待程言浩所说的盖宅子的事。


    一行人折腾了快七日才终于到达京城,杨婉和刘大勇与程家人分开,回自己的宅子安置,程氏自然是跟着杨婉夫妻。


    只程誉也和他们说了,回来的匆忙想必他们宅子里的人也没做好准备,让他们先去程家用晚饭。程家一大家子人在家,总不至于一顿像样的晚饭都做不出来。


    “这几个月辛苦你了。”晚间夫妻俩躺在床上,杨婉就忍不住和刘大勇这般说道。


    因为程家这么多人跟着去了刘家村,刘大勇经常要准备一家子要吃的食物,上要照顾程誉和程氏,还得管着表兄弟四人,下还要关照两个小的。


    家里的活计基本都是由刘大勇来安排,时不时得陪他们上山捡野果不说,还得带着表兄弟四人上山打猎。对表兄弟四人,可以说是管文又管武。


    “哪有什么辛苦的,这比在北地时要轻松多了。”刘大勇不甚在意的说道。


    再者他做这些也是因为他们是杨婉的亲人,他们好了,日后能记上杨婉的一分好,他的付出就都是值得的。


    “你就是闲不住,一天天的从早忙到晚。”杨婉忍不住打趣道。


    这人就和有三头六臂似的,每天忙成那样都会抽出时间来陪她,晚上就更是没少折腾她。要不是想了法子不让杨婉怀孕,他们只怕早就有了孩子。


    “明年走完商就能闲下来了,货物就交给大哥他们自己去弄,我们就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哪里是刘大勇闲不住,他在外头打了那么多年仗,就想着好好歇歇呢。


    “走完商就不管其他人,我们先四处去瞧瞧,等玩够了就回村里过日子。”杨婉附和道。


    “等你玩够,我们就该要孩子了。”


    “我只想生两个,最好是一儿一女。”多了也管不过来,生两个他们夫妻俩好好教养他们,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都依你。”生几个孩子刘大勇都不在意,只要有就行。


    他们一行人到京城没几日,杨承家一家人也回来了。回来当天杨承家一家人就上了刘家大门,将程氏接了回去,同时也邀请杨婉第二日到杨家小聚。


    等回到杨家,杨承家就和程氏商量起给杨婉嫁妆事宜,程氏的嫁妆一分为三,自己留一份,剩下的则分给两个儿子。等程氏百年后,她手头的产业全都留给杨婉。


    对此杨承家没有任何异议,他甚至和孔氏一起又添了不少东西给杨婉,毕竟杨婉父女委实受了太多苦难。


    等次日杨婉和刘大勇一到杨家,就被程氏命人带到了后院她住的院子里,杨家的女眷也全都在堂屋里等着。


    “婉婉,当初我和那个人合离后,是将自己的嫁妆全都给带走了的,你曾祖父也将杨家一半的家产交到了我手上。如今你认了回来,你伯父也从外地回来了,也是时候把家产分一分了。”


    说着程氏将自己手头有的东西做了总结。


    “如今我手头还有现银一百二十多万两,依你大伯父的意思分给你六十万两,剩下的则由我花用。五十二家铺子,其中二十家给你。庄子则有两个,我想着你常年不在京都,就都给你大伯父了。”


    铺子大半都是杨老太爷分给程氏的,谁也没想到程氏这般会经营,靠着打理这些铺子每年都要赚上数万两银票。


    “至于我手头的古董字画等物,就等我百年后再分给你们吧,总得留些东西逢年过节的送给你们这些小辈。”


    “若是你父亲还在,这些本就该是分给他的,因此你也别推辞。你大伯母就生了两个小子,你是我杨家唯一的姑娘,本就该娇养着长大,成婚时的嫁妆至少也该得有一百抬。”


    “可惜你回来的太晚,可嫁妆怎么也该让我们给你补上。”说着说着程氏便忍不住眼泪,她的乖孙女要是养在她跟前的话,怎么也该是被千宠万宠也不为过的。


    “祖母,如今我们过得都是顶顶好的日子,您可别哭。”杨婉坐在程氏身旁,拿出帕子为程氏将眼泪擦掉,才安慰起她来。


    “您觉得我在乡野间受苦长大,可也正因为这些苦难将我磨炼了出来。”在刘桂花手底下讨生活确实很苦,可这些苦日子对杨婉来说,更多的是磨炼。


    “娘,婉婉是个好姑娘,她看得开,您也该和她一般看得开。过去的日子再怎么懊悔也不可能重新来过,我们过好现在的日子即可。”孔氏也跟着宽慰程氏。


    对于程氏刚才的财产分配孔氏没有丝毫意见,这分的都是程氏自己手里头的东西。孔氏自己手里头有嫁妆,还管着这些年杨承家自己攒下的家业,比程氏给杨婉的只多不少。


    再者这些年孔氏和杨承家手头的铺子都是交由程氏帮忙打理,每年他们夫妻都能分到不少银子,因此他们还真不缺银钱。只要能哄程氏高兴,她也乐于多掏些银子出来。


    “这些年你和承家一直外任,如今回来了也该走动起来,到时候带着婉婉也认认人。虽说婉婉大多时候待在乡下,可总归得让至交好友知道我们家有这么个已经嫁人的小姑奶奶。”


    “娘就放心吧,等这几日家里收拾齐整,我就带着她和雪楠去各府参加宴会。”孔氏笑着应下。


    将一切交代好,卢麽麽抱了个小木箱过来交给杨婉,这里头装着六十万两银票和商铺的地契房契。


    杨婉迟疑着接过木箱,这般多的银票是她的了?


    “铺子还由我帮着你打理,等你有空了就跟着我学,学会了以后绝不会缺银子花。”


    在打理商铺上程氏很是有些天赋,她也教过孔氏几年,奈何孔氏不争气连皮毛都没学会。不过对杨婉这个乖孙女程氏却是极为有自信的,只要肯好好跟着她学肯定能学会。


    “别觉得这么些银票就多,这都是我近几年攒下的。”


    小儿子刚丢失的那十几年程氏日子都过得浑浑噩噩,手里头虽说有不少产业,可都由铺子里的掌柜帮忙打理,有些掌柜还贪墨了不少银两。


    还是后来程氏发现手头没银两就无法更好的寻找小儿子下落,才打起精神来打理铺子,银子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慢慢积攒下来的。


    就攒下的这些银两还只是这些年赚的小数目,大半银钱都被程氏以来寻找杨河的下落了。只要有人提供线索不管真假,都能得到一笔银钱做谢礼。


    因此来提供线索的人很多,而这些线索还得请人去排查真假,自然又要花更多的银钱。


    如今杨婉找了回来,有了小儿子的下落,这部分钱就不用再花。


    分给杨婉的二十家铺子都是程氏手头更为赚钱的产业,有程氏帮着打理一年下来怎么着也能赚到十余万两。


    第 82 章


    最终杨婉还是顺着程氏的意思收下了这些东西, 这是程氏做为母亲分给儿子的产业,虽说儿子已经不在,可到底还留下了杨婉这个唯一的血脉。


    家产分完, 孔氏也和杨婉说起他们夫妻准备补给杨婉的嫁妆。


    京中的贵女自出生后家中就会开始准备嫁妆,从各方面准备。可如今杨婉嫁人马上快要一年,他们再准备吃用的东西就不合适了,只能从银钱方面不足。


    在这方面孔氏也没什么经验, 她和孙雪楠商量过后, 决定按照她俩的嫁妆标准来补上。


    当年孔氏出嫁时家里给了一万两银票压箱,孙雪楠则是两万两,铺子和其他产业,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她们婆媳商量过后一致决定给杨婉补十万两银票当做嫁妆,也算是他们做大伯父和大伯母对侄女的补偿。


    在孔氏拿出银票后, 杨婉忍不住看向程氏, 才初次见面她怎么敢接下孔氏拿出来的厚礼。


    见程氏点了点头, 杨婉才忐忑着接下。


    接着程氏和孙雪楠也拿了个木盒出来, 里头放着的是她们给杨婉准备的见面礼,用宝石做成的头面。今儿都收了这般多的东西,杨婉人也麻了, 没再推诿直接收下了。


    “如今你爹娘都不在了, 我和你伯父就是你爹娘,要是姑爷欺负你只管回家来找我们,不管姑爷是何身份, 我和你伯父都会替你讨份公道回来。”说着孔氏还不忘拍拍杨婉的手。


    这辈子她是没机会生个女儿了, 将侄女当做女儿来疼也不错。


    “多谢伯父和伯母。”杨婉满腔的感激之情,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来。


    因为杨承家只娶了孔氏, 身边也没有妾室通房,上行下效杨言枫自然也是如此。人少杨家人就相处的更为和睦,没有那些勾心斗角的事。


    就说孔氏和儿媳孙雪楠凑在一起时,就相处的和姐妹一般,婆媳俩什么都会聊。关于如何对待杨婉一事,也是婆媳俩商量过后决定的。


    “你好好的和姑爷过日子,日后也要经常回家来看看,多陪陪你祖母。”见杨婉如此好相处,孔氏也忍不住多叮嘱了两句。


    她还不知道程氏打定主意要和程誉一起去刘家村养老,只以为如今他们夫妻回京都了,程氏就该回家跟着他们颐养天年。


    “好,正好我和大勇在京都时也没什么地方可去,大伯母要是不嫌弃的话,我们可就要经常过来叨扰了。”


    得了杨婉的话,孔氏笑盈盈说道:“瞧你说的,咱们家的小姑奶奶愿意回家,欢迎都还来不及,怎会嫌弃。今儿和姑爷也别急着回去,在府上多住几日,正好陪陪我和你嫂嫂。”


    “好。”杨婉答应下来,住在杨家每日里也能热闹些。


    得了杨婉同意,孔氏就派了丫鬟领着她前往分给她和刘大勇住的院子认认地方,且让杨婉能休整下。因着是留他们夫妻俩一道住下,分给他们的院子就离程氏的院子比较近,也方便他们夫妻随时来陪着程氏。


    杨家家风正,父子俩都没有妾室通房,家中女主子加上杨婉拢共也才四个,因此倒也不用让刘大勇避嫌不去和杨婉同住。


    小夫妻感情好,他们也乐得刘大勇对杨婉好。


    跟着婢女一路走到院子,只见这院子和江若竹之前在大沥县时的院子差不多,院子已经修整好了,还摆放了不少花草,才回来没多少天孔氏就将这么大个宅子收拾的这般好,可想而知她管家的功力。


    一路走进正房,杨婉让婢女将今儿收到的东西放在桌上,等婢女们都出去后她才将木盒都装进木柜中,见木柜上还放了锁和钥匙,她从善如流将木柜锁上,钥匙则贴身收着。


    同时也感叹孔氏想的周全,留她暂住还给准备了能收贵重物什的柜子。


    本来收到这般多的银票杨婉就足够不放心了,要是没有稳妥的地方藏着,只怕等见到刘大勇她就会让他帮忙想办法藏银票。


    她和刘大勇夫妻俩花销不大,这些银票到死都用不完,且刘大勇还有来钱的路子,这些银钱以后可都是留给孩子们的。


    正想着事刘大勇推门而入,他和杨承家父子稍聊了会,他们就放他过来找杨婉了。


    “婉婉在想什么这么入神?”见杨婉迷糊的样子,刘大勇关心道。


    “今天祖母给大伯父和我爹分家了。”


    即便是杨婉也知道其实程氏大可不用分家,因为杨河已经过世,留下的又只是个已经出嫁的女儿,能补上一份嫁妆都已经是仁至义尽。


    可偏偏程氏还是分家了,且本该拿大头的杨承家反而只分了少部分。虽说大部分家产还有程氏打理,可程氏也说了百年之后她手中剩下的资产都是要留给杨婉的。


    她一下分走杨家这般多的资产,孔氏和孙雪楠没有丝毫意见不说,反而又另外给她补了嫁妆,还送了见面礼给她。本来杨婉因为要见她们心中还有忐忑,现在却感受到了来自至亲的温暖关怀。


    “祖母分了六十万两银票并二十个铺子给我,大伯母也给我补了十万两银票。”说着杨婉起身将木柜上的锁打开,将装银票的箱子打开让刘大勇看。


    在刘大勇看过后,杨婉将箱子复又收好,将木柜锁上,她看着刘大勇犹豫着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我们是夫妻,有什么话都可以直说。”好在刘大勇看出她的迟疑,先开口安抚了她。


    “本来我想着我们最好是只生两个孩子,一儿一女最为好,可如今我却又觉得多生两个也无妨,我想让其中一个孩子姓杨,这样也能给我爹这一支留个血脉。”


    不拘是儿是女,端看哪个多就选哪个,总归等她死了后还能有人帮她给父母上香。


    “对儿女我们也不能偏心,女儿的嫁妆不能少,剩下的则给儿子们平分。不过跟着姓杨的那个得多分些,毕竟是祖母留给爹的产业。”


    有程氏分给她的资产打底,等她和刘大勇死前总归也能攒上百万两吧?就算他们有四个孩子,至少每个也能分得二十几万两,总归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大勇,我知道我的想法会让你为难,可”


    还不等杨婉说完,刘大勇就打断了她,“我答应你,我们多生上几个,到时候过继个儿子给爹做孙儿,至于以后的家该怎么分,我都听你的。”


    哪怕过继个孩子给杨家,孩子也是养在他跟前的,因此孩子姓刘还是姓杨,刘大勇还真不介意。就算杨婉不想生孩子刘大勇也不在乎,刘家不缺子嗣,总归不会断了传承。


    “谢谢你大勇。”说着杨婉眼角含泪扑进刘大勇怀中,她很是感激老天爷能让她嫁给刘大勇这么个好夫婿。


    从与刘大勇订婚起,她的日子就没有一日不好的。


    “我们夫妻之间不用说谢。”刘大勇抱着杨婉好一通安慰。


    刘大勇何尝又不感激能遇到杨婉呢。


    京都的贵女他压根无法和他们相处,村子里的人见着他的样貌就害怕,偏只有杨婉在看到他时能平静自如,还愿意在他恶名远扬时答应嫁给他。


    婚后夫妻鸾凤和鸣,这样的日子正是刘大勇一直想要有的。村里不少人见过刘大勇做家里的活计,汉子们都说他没出息,可刘大勇却丝毫不觉得。


    妻子娶回来就该宠着的,若是将妻子娶回来吃苦受累,连家都顾不好还算什么大丈夫。


    “等会和祖母独处时我就告诉她这个好消息。”杨婉小声喃喃。


    这样到时候祖母跟着她去刘家村时,大伯父他们应该也不会太过反对吧。


    “好。”


    “祖母先前说起过要在大伯父回来后去将爹娘的坟墓迁到京都来,我估摸着年前就得出行。”这是程氏一直惦记着的事,她不愿意让杨河夫妻留在丧命的大沥县。


    他们本就是十二月动的身,要真回去迁坟的话这几日估摸着就得准备出行去刘家村了。


    “那我们稍后就去问问祖母和大伯父,看看他们的安排,到时候你就留在京都,天冷了,在路上来回奔波你身子骨也吃不消。”


    今年刘大勇一直注意着给杨婉补身体,先前的亏空已经补回来了,这么冷的天气来回就得将近半月,他不想杨婉跟着回去折腾。


    “嗯,听你的。”知道刘大勇是为自己身体着想,即使杨婉有心想要一道去,也没和刘大勇唱反调。


    确实如刘大勇所说,他们来京都的这七日就极为辛苦,天气冷还得一直在马车里待着,偏偏因为路滑不好走,平时只需三四日就能到的京都延长到了七天,这还是他们一路上没怎么耽搁过才能这般快到达。


    再者杨婉也确实不想好不容易养好的身体再弄垮,毕竟他们还准备明年下半年就要孩子,要是身体底子差了,怀孩子就艰难了。


    正当夫妻俩交谈间,孔氏派了人来请夫妻俩前往正院用午饭。


    因着是一家人头一次用饭,依着杨承家的安排并未分席而坐,而是一家子人围坐大圆桌用饭。


    进了饭厅杨婉先是和杨承家还有杨言桦见礼,两人回以微笑让她不必多礼。家中除了孙雪楠就再没有这般年纪的女眷,因此两人竟是比杨婉还要拘谨。


    见他们如此杨婉瞬间就不紧张了,她连刘大勇这个被村子里所有人惧怕的人都不怕,哪里会怕杨承家父子这两个文人。


    第 83 章


    饭后杨承家父子邀刘大勇去前院书房继续聊, 孔氏和孙雪楠也极有眼力见的告辞离开正院。


    杨婉见其他人都已经离开,便扶着程氏回房,祖孙二人说些体己话。


    “祖母, 我和大勇商量过了,日后生三四个孩子,从中选一个出来姓杨,这样我爹也能后继有人, 日后也不愁没人祭拜。”坐在床沿杨婉就和程氏说了自己的打算。


    “好孩子, 你们都是好孩子。”程氏泪流满面,轻轻拍了杨婉的手几下,她没想到刘大勇竟然会答应让孩子过继。


    虽说孩子还在跟前养着,可到底是要随妻子姓,哪怕是乡下也是要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入赘的,偏生刘大勇竟然答应了杨婉。


    到底还是活着的人重要, 程氏拒绝了杨婉的提议, “我知道你们的心意, 可这样的话于大勇的名声有碍, 你们村里的人怕是要指指点点的,且你公婆只怕也会对你有意见,这事还是算了。”


    “祖母你放心, 我和大勇一家人都没少被村里人非议, 我们不怕人指点,大勇也从不在意什么名声。再者以后大哥二哥都会走商,货品都会在村里人收取, 就算看在这层那些人也不会多说什么。”


    杨婉敢提出这事就是已经想好了的, 现下他们夫妻待在村里的时间确实会更长,可等有了孩子养到三四岁就必然会更多的居住在京都。


    到时候不管村里的人如何议论, 他们也压根听不到。且他们也可以更狠一些,不收那些多嘴多舌人家送来的货物,家里有什么事要请人帮忙时,也不请那些人家,这样自然而然也能震慑那些爱说闲话的人。


    “你们有成算就好,可这般的话,日后祖母少不得要多偏心些那个姓杨的重孙了。”程氏眉开眼笑着说道。


    “那无妨的,孩子们会得到很多很多的爱,总会有人格外偏爱其中一个些,祖母自然也可以如此。”


    人都是偏心的,因此杨婉并不在程氏这般说法,姓杨的孩子更得程氏喜欢,指不定陈秀儿夫妻也更偏爱姓刘的孩子。总归他们做父母的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叫孩子们受到偏待便成。


    “我们婉婉这般小,就已经看得这般开了。”说着程氏心疼的揉了揉杨婉的头。


    反正在程氏这里最偏疼的总归是杨婉,谁让杨婉从小受了这般多的苦呢,让她总忍不住更偏疼她一些。


    “祖母也不要这般为我幼时的遭遇伤心,或许正是那几年的磨难,才叫我过上如今的好日子,遇到这么多对我好的人,我早就已经苦尽甘来了。”


    杨婉看得很开,幼时杨狗儿那一家子人亏待她,可她也得了村里人的帮助,虽苦些可她却也熬了过来。


    如今她认回了至亲,嫁了好夫婿,认了干亲,还有相处得很好的姐妹,往后余生都不用为银钱发愁,这样的日子是她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


    “对,日后我们婉婉过得都是好日子。”程氏觉得自己确实应该改变想法了。杨婉是个性格坚韧开朗的好姑娘,以前的磨难对她来说都只是历练。


    “之前祖母说年底等大伯父回来要将爹和娘的坟迁回京都,我想着已经快要临近过年,真要迁坟的话差不多也该动身去刘家村了。祖母和大伯父可有说起过这事?”


    “等明日你大伯父就会去找钦天监算个好日子,我估摸着后天就得动身去刘家村,你和大勇有何打算?”知道杨婉和刘大勇都是有成算的,程氏并没有大包大揽来做安排。


    “大勇的意思是要我留在京都,来回奔波半个月他担心我吃不消。”本来杨婉做为独女是得跟着一起去的,不过刘大勇做为女婿愿意代她走一趟,倒不会惹人说杨婉不孝。


    “大勇说的极是,你身体才调养好一些,这大冷天的还是少出去为好,正好这些时日你大伯母和表嫂也能带你去认识些人。”


    程氏所说认识的人就都是高门大户的主母或是正室了,而孙雪楠则可以带杨婉认识些年轻妇人或是闺阁小姐,能认识上二三好友日后也能时不时出门小聚。


    很快钦天监就算出了迁坟的好日子,腊月十五和二十四,眼下已经腊月初九,他们没有时间可以耽搁,当天杨家准备好一切所需物品,就由刘大勇和杨家父子三人一起带人前往刘家村。


    六辆马车在路上没有半点耽误,就连夜间也是只休整两三个小时就继续前行,为的就是尽快赶到刘家村,能在钦天监算出的日子前一天到达。


    这趟出行没有老弱妇孺,都是些身体强健的男人,行进速度自然也要快上许多,在腊月十四早上他们一行就已经到了刘家村。


    刘大勇给众人安排了休息的地方后,又立刻去请陈秀儿和两个嫂子帮忙准备热食,连着奔波五日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好好饱餐一顿和睡上一觉。


    得知刘大勇和杨家父子赶了五天路,陈秀儿也不耽误,准备好食材就做了起来。现做一锅热热的蛋花肉汤送过去,再煮上些昨儿才包的饺子,能让他们快速吃上填饱肚子。


    在热汤送来后,杨家父子也顾不得礼仪,盛了汤就大口喝了起来。等饺子送来后,更是一人吃了满满一大碗,将肚子吃得溜圆,稍微洗漱了一番就睡下了。


    就连身强体健的刘大勇也忍不住在吃饱后,也回房休息。只是没睡多久刘大勇就醒了,自他和杨婉成婚后,还是头一遭分开,也不知道杨婉在京都如何。


    晚上睡觉时没他帮着暖身,是不是一身冰凉久久才能将被窝睡热。


    只刘大勇不知道,在他出行后,杨婉就被程氏喊去同睡,祖孙两人每日里都会夜谈,且程氏院子里是有火墙的,房子里根本就不冷。


    白日里杨婉则会穿上厚厚的大氅同孔氏孙雪楠外出参加聚会,今儿是这家,明儿是那家的,都没多少闲下来的时间。几日下来倒是让杨婉也认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那几人也不嫌弃杨婉的出身,反而很喜欢和杨婉聊天。


    以杨婉二品诰命的身份基本上去的人家都对她极为和善,且谁都知道刘旋归简在帝心,纵使他没在朝为官可圣上也为他保留了官职。


    只要刘旋归有丝毫想要为官的想法,回朝后他的品级定然还得往上升,毕竟他还有许多军功没有得到赏赐。圣上又是明君,这些赏赐都给刘旋归攒着呢。


    能上朝的官员谁不知道刘旋归不过是进宫面圣了一回,就给妻子带回了封二品诰命的圣旨啊。


    这京都的不少世家贵族的妇人都在羡慕杨婉,尤其是之前那些想搭上刘旋归的人家,更是恨得牙痒痒。他们家精心教养出来的大家闺秀看不上,却跑去乡野间娶了个女子回来。


    纵使现在知道杨婉是杨承家的侄女又如何,总归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女,又能得到杨家人多少照拂?


    可偏偏就是这么个女子瞬间成了正二品的诰命夫人,她们许多人明明看不上她却不得不捧着她,想通过她和刘旋归交好。


    对于这类人杨婉做好表面功夫,并不会与之深交,她不缺交心的朋友。更没必要为了一些不知所谓的人委屈了自己,反正不管出了什么事都有刘大勇给她撑腰兜底。


    至于这新结识的几个朋友,都是差不多人家的新妇或小姐,年龄最小的也十四了,她尤其喜欢缠着杨婉,听杨婉将刘大勇对她是如何好的。


    本来杨婉是不在外人面前说起刘大勇的,还是第一次参加聚会时,几位夫人说起自家女儿出嫁后的日子,越说她们就越气愤,这家说女婿新纳了妾,那家说女儿子嗣艰难被婆母嫌弃,总之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说着说着就说到孔氏和孙雪楠身上,说她们命好,丈夫不纳二色也不在外头胡来。


    结果孔氏就说起家里新认回来的姑爷对小姑奶奶那才叫一个好,不纳妾不说,什么都亲力亲为,恨不得把一切事情都做了,让她们家的小姑奶奶一身轻松。


    本来众人还不屑一顾,不过是个村夫而已,有杨家帮忙压着自然处处低人一头。可在孔氏说出他们家的新姑爷是刘旋归后,那些夫人们就淡定不起来了。


    凭什么正二品的将军都能这般爱重妻子,而她们的女婿有些甚至还是白身就敢为难她们的女儿。


    这不,满腔愤怒之下这些妇人就将自家女儿给接了回来,轮流着邀请杨婉等人参加聚会,就是让杨婉多说说他们夫妻相处时的日常,让她们家的女儿能争气些,不要觉得自己在夫君面前就天然低了好几头,不管夫君好坏都得捧着。


    能帮到人杨婉自然没有拒绝,要她说丈夫要是对妻子好的话还可以忍耐,不好就该闹的闹,这些女子娘家都有权有势,怎么反倒不如她一个乡下女子。


    要知道杨婉在出嫁前就打定主意要是刘大勇不好,她就要藏着自己的家底过自己的日子的。


    最最主要的,还有她的祖母程氏这么大个例子在那呢,因为娘家给的底气足,都敢和婆母对薄公堂了,她们有什么好害怕的。


    于是杨婉又被她们缠着讲了程氏的英勇事迹,这些女子也在这一天天中慢慢改变了自己的性子,后来也真的将自己夫君收拾的服服帖帖。


    虽说仍会纳妾,可至少不敢宠妾灭妻,纳妾前也会征得正室同意。家中的妾室相对其他人家也要少上不少,更要安宁许多。


    第 84 章


    腊月二十五, 杨家得了信说是杨河夫妻的棺木已经到了京都郊外,杨家的女眷们自然也得换上孝服出城,前往杨家的祖坟所在地让杨河能够入土为安。


    程氏做为母亲本不该前往, 可杨河生前她连一面都没见上,如今重迁杨河夫妻坟墓,她这做母亲的自然该去见上一面送最后一程。


    上了马车后杨婉便和程氏约法三章,祖孙二人到了后都不许哭, 以杨河夫妻的性子也绝对不愿意她们伤心。再者他们过世都已经十来年了, 应该早就投胎转世过上好日子了,她们应该为他们高兴。


    被孙女强烈要求,程氏也只能哭笑不得的答应。她想着看来是刚和杨婉见面时,得知杨河死讯就晕倒时应该是吓到了杨婉,才会让杨婉这般惦记时常安慰她不算,如今更是耳提命面就怕程氏受不住。


    其实这些时日程氏真的已经想通透了, 伤心确实还有一些, 却不会影响到她的生活。在刘家村时她也没少去看杨河夫妻, 去了也没少在杨河夫妻坟前说话。


    到达祖坟所在的山头, 一切都已经被杨承家安排妥当。说是祖坟其实也不算,这山头是杨承家前些年特意买回来选做祖坟的。


    因着程氏和杨明远夫妻决裂,她自然不会死后进杨家祖坟, 而程家祖坟, 程氏一个出嫁女自然也不好进。且杨承家因杨明远的所作所为也是极为厌弃这个父亲,因此他既然老早被分家出去,干脆就由他们这一辈重建一个杨家。


    不管是祖坟还是族谱都得重新弄, 虽这做法过于惊世骇俗, 可杨明远的所作所为也是整个京都的人都知道的。再者随着杨承家的官职升的越来越高,也没人敢在他面前指手画脚。


    在钦天监选定的时辰将杨河夫妻下葬后, 杨承家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这些天下了两天雪,本来带着两具棺材他们走得就慢,下雪之后他们从刘家村回来的路上就愈加难走,好在紧赶慢赶他们还是赶上了时辰。


    本来丢失胞弟就已经足够他悔恨的,要连迁坟一事都办不好的话,杨承家就更加觉得愧对胞弟。


    “辛苦伯父表哥还有桦儿了。”杨婉郑重道谢,她是真心感激他们为父母的事这般操劳。


    “婉婉无需如此客气,我这做兄长的也没什么能为弟弟做的了。”杨承家不误遗憾的说道。


    要是杨河在京都长大,或许他会是一个严厉的兄长,在弟弟四五岁时就会教弟弟读书识字,但同时他也会是个宠溺弟弟的兄长,在弟弟抱怨读书累时,会暗自减少弟弟的功课。


    在杨承家年轻时,曾经有过无数弟弟要是还在的设想,可一切又都只是他的设想,他和母亲一般根本就没见过弟弟的面。


    “爹他泉下有知的话,肯定也会高兴有个这般惦念他的好兄长。”听出杨承家话语中的遗憾,杨婉尽所能的安危他。


    “家去吧。”程氏发话道。


    辞别过杨河夫妻后,最终一行人打道回府。从刘家村一路赶回来,每个人都累得不轻。如今迁坟已经完成,程氏自然心疼家里劳累的晚辈们。


    迁坟一事忙完,杨家也开始准备过年时所需的一应年货,之前一直有在陆陆续续购买,可总有些漏掉的地方,到过年前这几天就是查缺补漏的时候。


    之前是男丁们忙着去刘家村走个来回,现下男丁们回来闲下来了,女眷们却忙碌起来。就连杨婉也被孔氏整天带在身边,加上孙雪楠一起,三人对年货查缺补漏。


    府中的佣人有他们回来时带的一部分,有部分则本来就是在京都守着宅子的,还有些是从牙行买回来没多久的。孔氏也怕这些奴婢没教到位会出乱子,因此许多地方都得细细检查才行。


    之前几日的账单被全都放在桌上,已经看过的孔氏让孙雪楠和杨婉也查一遍帐,看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既然是准备年货,自然是以吃食为先。桌上的大半都是吃食账本,即便是买了几斤米都准确的记录在册。只是杨婉在翻过几页之后,就察觉到不对的地方。


    “婉婉可是有看出什么来?”孔氏有些高兴的问道。


    本以为杨婉对管家一事一无所知,可杨婉要是会看账本的话,学起管家一事来就要事半功倍了。


    “虽说过年期间物价会涨上不少,可这记录在册的委实过高了些。”杨婉只觉得离谱,这物价至少都高了五倍十倍多的更是几十上百倍,就算要贪墨主家的银子也不该这般多的贪吧。


    每次杨婉和刘大勇来京都住到宅子里时,家中的菜都是由厨房里的人去采买,厨房里的人都是按当日菜价报上来,不会多上一文钱。


    会这样杨婉也明白原因,在他们家做事的并不是下人,都是军营中的同袍和家眷,得了刘大勇的帮助他们自然不会再贪刘大勇一文银钱。


    “我在村子里时,一个鸡蛋最多也就一两文钱,京都我们府上买的鸡蛋一个最多时也就五文,这账册上则写的是一百文一个,一整只鸡最多也不过一百文,可这上面记载的却是二两银子一只。”


    光是每日里买菜就得被贪墨上几十两,就更别提其他地方了。


    “婉婉说的没错,你们可以说说这种情况该如何管,雪楠你先说。”


    孙雪楠是家中娇养着长大,虽被母亲教了些管家的事宜,可她在这方面并不是很擅长,因为她性子太过温吞,管不住下人。因此孔氏一直在教孙雪楠,好将管家权交到她手上去。


    这几年随着杨言枫在任上,也独自管了三年的家,总算是有了些进步。


    “让心腹去将物价都查一遍,再将贪墨银两的仆从全都审上一番,让他们交出贪墨的银两。”孙雪楠如是说道。


    “婉婉你也说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将事情全都调查清楚,物价如何,有多少人贪墨,贪墨了多少都得查清楚,然后将相关仆从进行审问,之后召集府中所有下人,将贪墨的主谋当着所有下人的面打上一顿,再告知那些贪墨之人的下场以儆效尤。”


    “若那些人之贪墨几十上百文,这事则可以悄悄放过,毕竟水至清则无鱼。”


    本来杨婉是不懂这些的,这些时日跟着李麽麽一直学着,总算学到了一二分。


    听着杨婉说的孔氏也放心不少,看来杨婉是学过管家的,不过也是,有程氏在怎么着也不至于什么都不教杨婉。


    “我们管教府中下人就该恩威并施,该罚的罚,该赏的赏,可也不能时时打赏叫他们心大了欺主。”这账册上的贪墨对孔氏而言是小事,他们才回来不到一个月,府中下人就算贪墨也没多少。


    不过孔氏也不会轻拿轻放养大那起子人的心思,她打算在过年前就将这事给处理完,先让仆人将贪墨的银两交出来,再将那些贪墨之人关起来,至于具体的惩罚等出了正月再进行。


    总不至于叫那些欺主的奴才影响了主子们过年的好心情。


    等杨婉和孙雪楠将账册看完,孔氏就让贴身伺候的麽麽将府中各处负责的人喊到正厅来。孔氏坐在上首,杨婉和孙雪楠就坐在左侧,看孔氏是如何处理这次的贪墨一事。


    等人一到位,孔氏就将账册拿起用力仍在底下跪着的管事身上。


    “尔等真是好大的本事,竟敢这般明目张胆的弄虚作假到我跟前来!”孔氏说话的语调仍如之前一般,可就是让底下跪着的管事们不由自主的害怕。


    “我也不对你们多做要求,京郊外的两个庄子上养了不少鸡鸭,既然鸡是尔等二两银子买回来的,我也不多做要求,庄子上的鸡麻烦诸位一千五百文一只卖出去,多余的银钱就当是我给诸位的赏钱。”


    “对了,庄子上还攒了不少鸡蛋,虽说没有上万,总归有千八百个的,就按八十文一个卖吧。正好马上就要过年,总有人家年货没备齐要进货的。”


    孔氏这一招不可谓不厉害,那些贪墨的管事害怕的在这寒冬天里冒出了汗,他们连连磕头,还不忘向孔氏讨饶。“夫人饶命,是我等之错,求夫人饶了我等。”


    “来人。”见管事们认错,孔氏也不惯着他们,直接喊来了等在外头的家丁,“将这些人关进柴房,将他们住的地方都搜上一遍,看看他们到底贪墨了多少银两。”


    他们出门在外好些年,这些人明明是奉命守着府里的人,可在府里却和半个主子无异了。太过膨胀以至于真主子都回来了也不曾收敛半分,对于这样的人孔氏可不会姑息。


    也就是他们才回来不到一月,这些时日又一直有不少事忙来不及收拾他们,不然哪能到现在才算总账。


    好在跟随他们回来的仆从久经历练,轻易填补了这些管事的空缺,再经由他们管教那些新买入的奴仆,杨府倒是被打理的更好了。


    看了全程的杨婉和孙雪楠也多了不少感悟,孙雪楠只觉得自己太过心慈手软和想当然了些。对那些犯错的奴仆心慈,反而是对那些忠心做事仆从的心狠。


    至于杨婉反倒没有这么多感悟,就算是京都的宅子里也没多少帮忙的人,且这些人还不算是他们家的下人,哪怕杨婉和刘大勇什么都不做,他们也会把宅子打理的井井有条。


    每次他们来京都住下时,可从不用操心什么。宅子里的开支也全都被记在账本上,每日里的伙食花了多少银钱他们也老老实实记着。


    甚至账册上还少有购买蔬菜和鸡蛋的记录,因为他们在府里种了菜养了鸡,能靠自己双手劳作得来的东西绝不花刘大勇的。


    因为他们跟随刘大勇的时日不短,知道他和战王同时养着不少缺胳膊少腿的兵。相对很多人来说,他们至少衣食无忧,下一代甚至还可以去读书习字,这样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好了,所以他们丝毫都不贪心。


    第 85 章


    与杨家人一起过了年, 出了正月初十杨婉和刘大勇夫妻俩就准备回刘家村了。


    走商的货物已经准备齐全,他们该回刘家村为这事做好完全的准备了,毕竟等到正月二十商队就会到大沥县和他们会合, 这事是半点也耽误不得。


    虽不舍得杨婉,程氏也没多说什么。反正等走完商杨婉就会回来,且以后都不会再去,几个月的分别程氏可以忍耐。


    一路赶着回到刘家村, 该带着去走商的货物走就已经齐全, 马车也已经由刘大勇安排好了。


    休整了一晚好,刘大勇立刻就带着两个哥哥开始将货物装车,眼见着要开始去走商了,陈秀儿和刘峰时不时就会念叨三个儿子并大孙子,让他们一路务必要小心,遇到劫道的不要想着硬拼。


    丢掉货物是小事, 要是惹怒了劫匪丢掉命, 那可就回不来了。两人完全忘记之前刘大勇所说的, 会有军队一路护送的事了。


    走商的队伍每年都会带上价值几十上百万两的货物走商, 即使这些年战王和刘大勇已经将周边都给打服了,他们也不会因此就放心的去走商。


    走商的都是军人不说,护送的人也都是军中实力强劲的那一批, 务必做到不被其他国家将货物劫走。


    这些货物走商回来至少也得翻上十倍的价钱, 有时候甚至能翻几十倍。带的货物多,在一个国家出掉多少商队就会立刻补上那个国家的特产,再换去另一个国家。


    如此将周边国家走一圈, 等到他们返程时商队的货物仍是满载, 而这些从其他国家带回来的稀有物品则卖给自己国家的达官贵族,又能狠狠赚上一笔。


    到底是一直跟着自己的人, 战王给刘大勇也是大开方便之门。不止这次让刘大勇带队跟着商队,以后就算刘大勇不来,刘大志和刘大顺也仍可以继续跟着商队走商。


    因为他们拢共也就五个人去,能赶马车的也就三人,因此刘大勇也只准备了三辆马车,货物就分别堆放在三辆马车里,其中有一辆更是放慢货物。


    因为杨婉同行的缘故,刘大勇特意将自家的马车又改造了一番,竟是在马车里弄了张小床出来,床底下则塞满两个木箱,放他们的换洗衣物。


    两侧则堆了不少货物,也就是为了走商刘大勇特意定制了三个大车厢,不然马车里还真放不了什么东西。


    年纪最小的刘富也被要求尽快学会驾驶马车,等他学会后就能刘大顺和刘大志换手驾驶马车,这样他们沿路也能休息一会,不至于一整天都驾驶马车。


    而刘大勇反倒没什么,他从军这么多年,与马打交道的时间只多不少,就算让他连着赶上几天的马车他也不会太过疲惫。


    正月二十,一大早他们就与家人辞行,驾驶马车去大沥县和商队会合,这一去就是好几个月见不着面,且前路未知。刘大志和刘大顺兄弟俩心里都很是忐忑,不知道此行能否顺利,他们准备的货物能不能全都卖出去。


    至于刘贵反倒没有这些担忧,之前他都一直有帮着准备货物,他觉得北地的国家要是没有这些东西的话,肯定会很好卖的,只要好卖就定然能赚到银钱。


    昨日被刘大勇闹了大半夜的杨婉,上了马车后就又忍不住躺下接着睡了。等到她睡醒,他们早就已经与商队会合,且已经离开大沥县好一会了。


    听到杨婉闹出的动静,刘大勇忙喊她吃东西,“小床旁边放的小桶里装着吃食,你凑合着吃点,等我们到了下一个县镇就能吃上热食。”


    才正月二十,走在路上自然还是冷的,刘大勇也只能想办法让食物尽量保持温度,不至于让杨婉吃了就会凉肚子。


    就现在的条件都还可以说是最好的,才出发县镇之间隔的近。等走上几日后就比较难了,有时候可能走上好几日才会到县镇或是有人烟的地方。


    这小桶是刘大勇特意准备的,桶就固定在小床旁,不会因为马车颠簸就东倒西歪。桶里头用动物毛为乐一圈,食物放着也能保温,杨婉打开桶盖里面放着四个包子,拿到手上还是温热的。


    以杨婉的饭量这四个包子自然是吃不完的,她勉强吃完三个又喝了些温水,才觉得舒坦了些。剩下的包子杨婉仍放近木桶中,等晚些时候再吃。


    杨婉无聊问:“大勇,我们大概得多少天才能到北地?”


    刘大勇戴着陈秀儿特意做的蒙面的厚布巾,说话倒也不怕冷风呛进嘴里。


    跟着商队走他们得尽快赶到北地,之后还得挨着去周边的小国,不可能让他们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游玩。


    “走得快的话二十来天,慢的话就得一个月了。”就这刘大勇还是往好了说的。


    这一路上要是下雨下雪的话,指不定就得耽搁,雨小了还能赶路,要是大了就只能停下休整。或者连日都下雨的话就更不得了,这些天都得停止继续赶路,以免货物被雨水打湿。


    “是不是觉得无聊了?”


    马车里颠簸,又只有杨婉和刘大勇两人,刘大勇还得驾驶马车,自然无法陪着杨婉解闷。


    “有你陪着呢,哪里会闷。”时不时和刘大勇交谈上两句,就够她解闷了。


    车队一路走了两个时辰后,就停了下来,因为刚好有个镇子,他们正好停下休息。因着商队的主子是战王,他们是直接停在驿站,军队和商队的人都会在驿站休息。


    刘大勇想着他们都是头一回出来走商,驿站提供住的地方却不会提供饭食,干脆带着杨婉等人进了镇上客栈居住,晚上也能吃上一口热食。


    “大哥,二哥,以后你们跟着商队出来就不能离队了,最好吃住都跟着商队。”刘大勇还不忘提醒刘大顺和刘大志。


    这次要不是有杨婉同行,刘大勇是绝对不会搞特殊的。


    一家子吃过晚饭,刘大勇带着杨婉出了客栈去买这个镇子的特色小吃,打包带着让杨婉无聊时吃。


    回到客栈让小二备好热水后,刘大勇就忍不住折腾起杨婉来。


    “你一天天的精力怎就这般旺盛,都赶了一天的马车了,还有力气折腾我。”昨天才陪着刘大勇胡闹了大半夜,杨婉没想到他还没满足。


    不过说是这般说,可刘大勇凑近杨婉时,她也没拒绝。反正刘大勇自己有分寸,熬不住肯定会休息的,至于她累了白天有大把的时间休息。


    “有战事时,有时我们得连着好几日都不能睡,整日都得奔波,再加上我又练了这么多年武,身体底子自然比常人要更好些。要不是你身子弱经不起折腾,我放开了来你指不定三天都下不来床。”


    纵使在这事上杨婉很是纵容他,可刘大勇还真没特别尽兴过,也好在这些日子杨婉的身子一天天的好了起来,他也可以慢慢放开的来。


    这景况杨婉也不敢说刺激刘大勇的话,免得他真不管不顾的折腾她。只是杨婉一直以为刘大勇闹大半夜时是尽了兴的,没想到刘大勇还一直收敛着自己。


    “不能尽兴也不许找其他女人,更不许纳妾!”杨婉想着她可以将自己身体锻炼的更为强健,只要刘大勇想要她也会尽力配合,可刘大勇找女人是她绝对无法容忍的事。


    “要有其他人的话,早就该有了。放心吧,我只要你。”刘大勇坦白道。


    在军营时都是汉子,不打仗的时候都有使不完的精力,有些人就会去找军姬,或是进城里的青楼发泄,只有刘大勇和战王还有战王的随从从不找女人,没少被那些人说是异类。


    可刘大勇能在十五岁时就替父兄从军,可想而知他是个孝顺懂事的汉子。从军后刘大勇又一直跟着战王手下的人学习,明了事理,自然不会做出狎妓之事。


    最主要的刘大勇也有自己的坚持,他只想娶一个妻子,如爹娘这一辈子般,互相宠着度过一生。


    回家不过几日就和杨婉定下婚事,且之后的相处中杨婉也是处处合他心意,他又怎舍得委屈亏待了杨婉。


    这些话刘大勇无法对着杨婉说出口,可他会用行动让杨婉明白的。


    “嗯,我相信你。你练了这么多年的武,肯定也有让我强身健体的法子吧?等这次走完商回家后,你就好好教我,一直练的话,身体底子总归要好些的。”杨婉红着脸说道。


    其实杨婉从小就在山里走来走去,她身体除了受了寒,在其他方面却是还不错的,想强身健体也是想让刘大勇能够进行而已。


    “自然是有的,不过得每天坚持苦练才有效果,你之前受的苦够多了,没必要再受这个苦。且你也已经过了练武的年纪,练起来就更添几分辛苦。”


    即使杨婉想学刘大勇也不会为了这点子事就答应教她,虽不能完全尽兴,可在和杨婉做这档子事他也得到了不少快乐。


    “婉婉,你是我明媒正娶回来的妻子,不需要为了这档子事来委屈自己取悦我,我们习武之人本来就能折腾,就算你辛辛苦苦练武也比不上我的精力,现下这般就已经足够了。”


    在这事上杨婉一直都足够纵容他,他已经很满足了。


    “嗯。”杨婉伸出双手环住刘大勇的脖颈,是她想错了,刘大勇并不是精//虫上脑的人。


    被杨婉抱着,刘大勇低下/身怜惜的吻上她的唇,这是他要爱一辈子的女人。魔.蝎`小`说 M`o`x`i`e`x`s.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