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御前陈情定乾坤
作品:《[水浒]梁山非我梦中乡》 章节引语:
金殿陈情献良策,一招安字两般解;
君臣相得释前嫌,从此江湖路自分。
---
再入汴京,时节已近岁末。与前次暗流汹涌不同,这次燕青是奉旨入京,仪仗煊赫,沿途州县无不恭敬相迎。然而越是如此,燕青心中越是明白:此番面圣,将决定梁山最终的命运。
文德殿内,徽宗端坐龙椅,两旁侍立的除了王公大臣,竟还有几位身着道袍的方外之人。燕青一眼认出,其中一位正是罗真人。
“草民燕青,叩见陛下。”燕青依礼参拜,心中却在快速盘算着眼前的局面。
徽宗含笑抬手:“爱卿平身。此番召你入京,是有三件事要议。”
他环视群臣,缓缓道:“这一来,是要议梁山招安之事;二来,是要定你身份名分;三来...”他看向罗真人,“是要请教真人,关于大宋气运之事。”
燕青心中雪亮。这三件事看似无关,实则环环相扣。
太师蔡卞率先出列:“陛下,梁山虽有些许功劳,但终究是草寇出身。依老臣之见,可授予虚职,分散安置,以免养虎为患。”
立即有几位大臣附和:“太师所言极是!”
燕青不慌不忙,躬身奏道:“陛下,草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草民以为,招安不在名位,而在真心。”燕青声音清朗,“若只给虚职,难免令人心寒。若真心相待,梁山上下必当誓死效忠。”
他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奏章:“这是梁山现有兵力、田亩、工坊的详细账册,请陛下过目。”
内侍接过奏章呈上。徽宗仔细翻阅,越看越是惊讶:“八万精兵?二十万亩良田?还有这么多工坊?”
群臣闻言,也都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梁山已经发展到如此规模。
燕青又道:“陛下,梁山愿以这些为根基,成立''靖安军'',专司剿匪安民,保境安民。既可解朝廷兵饷之困,又可保一方平安。”
这个提议出乎所有人意料。就连一直沉默的罗真人都睁开了眼睛。
蔡卞急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若是准许他们自成一体,岂不是养虎为患?”
“太师多虑了。”种师道出列反驳,“老臣以为此议甚好。既可节省朝廷开支,又可让这些好汉人尽其才。”
两派大臣顿时争论不休。
徽宗看向罗真人:“真人以为如何?”
罗真人缓缓起身,目光如电般扫过燕青:“贫道夜观天象,见将星明亮,正是用人之时。只是...”他话锋一转,“这位燕公子,恐怕志不在此。”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燕青身上。
徽宗叹道:“真人慧眼。小乙,朕知道你不愿受官职束缚。但你是朕的骨肉,总要有个名分。”
燕青跪地叩首:“陛下厚爱,草民心领。只是草民闲散惯了,实在受不得宫廷约束。况且...”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草民若受封赏,难免引人非议,说陛下因私废公。不如让草民做个闲云野鹤,反倒全了陛下的圣明。”
这话说得诚恳,连蔡卞等人都为之动容。
徽宗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既然如此,朕也不勉强你。不过...”
他取出一道圣旨:“梁山招安之事,就按你说的办。成立靖安军,由卢俊义任都统制,宋江为副。其余头领,量才录用。”
“至于你...”徽宗又取出一道密旨,“朕赐你''逍遥侯''封号,不设封地,不领俸禄,但可见官不拜,自由出入宫禁。”
这是前所未有的恩典!群臣虽然惊讶,但想到燕青的身份和功劳,也都无话可说。
燕青再次叩首谢恩。
徽宗又道:“这第三件事...真人,请你为朕解说。”
罗真人手持拂尘,缓步走到殿中:“贫道推演天机,见大宋气运本有衰微之象,但近年来却见转机。细查之下,发现是有异数介入,改变了命数。”
他的目光落在燕青身上:“燕公子,你可知这异数是谁?”
燕青心中剧震,难道罗真人看出了他是重生之人?
“真人说笑了,草民不知。”
罗真人微微一笑:“天机不可泄露。贫道只想说,既然命运已改,就当顺势而为。陛下...”
他转向徽宗:“今后二十年,大宋国运当无忧矣。只是要记住:亲贤臣,远小人,重民生,轻徭役。”
徽宗肃然起敬:“谨记真人教诲。”
朝会散去后,徽宗单独留下燕青。
“小乙,陪朕走走吧。”
二人漫步在御花园中,积雪初融,红梅怒放。
“你母亲最喜欢梅花。”徽宗折下一枝红梅,轻轻放在燕青手中,“她说梅花傲雪凌霜,最有风骨。”
燕青接过梅花,心中百感交集。
“陛下,草民有一事不明。既然您早知道我的身份,为何...”
“为何不早些相认?”徽宗苦笑,“帝王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若不是你凭自己的能力走到今天,朕就算想认你,也难堵天下悠悠之口。”
他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燕青:“现在这样最好。你凭自己的本事赢得了尊重,朕也可以光明正大地照顾你。”
燕青默然。他终于明白徽宗的良苦用心。
“陛下,草民即将远行,临行前有一言相劝。”
“你说。”
“大宋之患,不在外敌,而在内政。”燕青郑重道,“若能整顿吏治,发展民生,何愁国运不昌?”
徽宗点头:“朕记下了。”
离开皇宫时,已是黄昏时分。王都知亲自相送,递上一个锦盒:
“这是陛下让老奴交给公子的。陛下说,若是想他了,就打开看看。”
燕青接过锦盒,心中五味杂陈。
回到驿馆,卢俊义和宋江早已等候多时。
“小乙,朝会结果如何?”
燕青将经过细说一遍。二人听后,又惊又喜。
“如此说来,招安之事成了?”宋江激动地问。
“成了。”燕青点头,“不过公明哥哥要记住,从此以后,梁山不再是草寇,而是朝廷的靖安军。行事要多加谨慎。”
卢俊义关切地问:“小乙,你呢?真要离开梁山?”
燕青望着窗外的明月,轻声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的使命已经完成,是该离开了。”
次日清晨,燕青悄然离开汴京。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留下一封信给卢俊义。
信上只有寥寥数语:
“员外钧鉴:天下之大,终须一别。愿梁山永为净土,愿兄弟各得其所。他日有缘,江湖再见。”
马蹄声声,载着燕青消失在晨雾之中。
这一去,便是真正的江湖远客,逍遥自在。
而此时的燕青还不知道,在遥远的南方,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等待着他的到来。命运的轨迹,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
---
第六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