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暗夜微光聚星火

作品:《[水浒]梁山非我梦中乡

    章节引语:独木难支,孤掌难鸣。欲抗洪流,需聚细沙。


    ---


    徐宁之事已了,燕青并未在东京久留。他深知此地乃是非中心,久留必生变数。正欲动身返回大名府,却接到卢府心腹飞鸽传书,言卢俊义身体恢复良好,已能处理政务,大名府一切安好,让他不必挂念,可在京中多盘桓几日,留意朝廷对梁山动向。


    燕青略一沉吟,便决定暂留东京。大名府暂时无虞,而朝廷对梁山的态度,确实需要打探清楚。若能借朝廷之力遏制梁山,或许比他独自奔走更为有效。


    他依旧隐匿行踪,通过卢家在京的商铺和往日结交的三教九流,探听消息。然而,传来的消息却不容乐观。


    朝廷虽派了呼延灼征剿,但似乎并未十分重视,只当作寻常草寇。加之高俅、蔡京等权臣把持朝政,军务废弛,呼延灼虽勇,但孤军深入,粮草辎重时有掣肘,战事竟陷入胶着。


    更让燕青心惊的是,他隐约探听到,梁山似乎并未因徐宁之事放弃破解连环马,正在暗中搜寻其他能工巧匠,另寻他法。而且,梁山的触角,似乎已不止于山东,正悄然向四周州府渗透。


    “必须让朝廷真正重视起来!”燕青心中焦虑。若任由梁山坐大,届时烽烟四起,生灵涂炭,他纵有通天之能,又能救得几人?


    他想到一人——宿元景太尉。此公在朝中算是难得的正直之士,虽不掌实权,但能直达天听。若能说动他,或可影响圣意。


    然而,他一个白身,如何能见得太尉?即便见得,空口无凭,又如何取信?


    正思忖间,他安插在码头的一名眼线传来一个意外的消息:曾在东平府有过一面之缘的“没羽箭”张清,奉东昌府之命,押运一批军械至京,近日抵达汴梁,下榻在官驿之中。


    张清!燕青眼中一亮。此人乃是朝廷命官,武艺高强,性情刚直,对梁山贼寇素无好感。或可从此人身上着手?


    他立刻修书一封,并未署名,只以“江湖故人”相称,信中提及梁山近日动向,尤其是其渗透各州、图谋不轨之举,请张清将军务必警惕,并望其能向宿太尉转达此中利害。信中言语恳切,分析入理,并将几处梁山暗中活动的据点也隐晦点出。


    他将信密封好,命一名机灵伴当扮作驿卒,趁给张清送饭之机,将信混入其中。


    信已送出,成与不成,便看天意了。燕青并未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此,他还有另一件事要做。


    前世梁山一百单八将,并非人人皆是穷凶极恶之徒,亦有如安道全、萧让、金大坚、乐和等身怀绝技却命运多舛之人。他们或被逼,或被骗,最终上了梁山。若能提前为他们寻一条出路,既可保全他们,亦可削弱梁山。


    他想到了“紫髯伯”皇甫端。此人是相马、医马的高手,此刻应在京畿一带行医。若能将他荐入太仆寺或军中,得其所在,必不愿再从贼。


    又想到“圣手书生”萧让和“玉臂匠”金大坚,此二人一个擅长模仿笔迹,一个善于雕刻金石,如今恐怕还在落魄之中。若能资助他们,使其技艺得以正用,或许……


    还有那“神医”安道全,此刻应在建康府行医,若能……


    一个念头在燕青脑中逐渐清晰。他无法正面抗衡梁山这滚滚洪流,但他可以像萤火一般,在暗夜中点亮些许微光,聚拢那些尚未堕入深渊的星火,为他们指引另一条路。


    这并非一时之功,需徐徐图之,且要极度隐秘,若被梁山察觉,反害了这些人性命。


    他首先将目标锁定在皇甫端身上。通过卢家药材生意的关系,他很快打听到皇甫端近日正在京郊为一户权贵的爱马治病。


    燕青易容成一名游方郎中,前往那权贵庄园外等候。直到日落时分,才见一个背着药箱、留着紫色长髯的老者,面带疲惫地走出庄园。


    燕青迎上前去,拱手道:“可是皇甫端先生?”


    皇甫端警惕地看了他一眼:“阁下是?”


    “在下受友人所托,特来告知先生一个消息。”燕青压低声音,“听闻梁山贼寇近日四处搜寻医马高手,先生大名,恐已入贼耳。先生悬壶济世,何必与草寇为伍?卢俊义员外府上正缺一良医,若先生不弃,可持此信前往大名府,必得重用。”


    说着,他将一封以卢俊义口吻写的荐书(自然是他仿笔)和一小锭金子塞入皇甫端手中,不等他反应,便转身快步离去,消失在暮色中。


    皇甫端拿着荐书和金锭,愣在原地,心中惊疑不定。梁山?卢俊义?他行医多年,只求安稳,何曾想过会与这些江湖事扯上关系?但看那人神色不似作伪,而且卢俊义义薄云天,名声在外……


    他握着荐书,看着燕青消失的方向,心中天人交战。


    燕青并未指望皇甫端立刻动身,他只是埋下一颗种子。至于能否发芽,还需看后续。


    处理完皇甫端之事,燕青又设法打听到萧让与金大坚的住处。二人果然贫寒,在京郊租住一间陋室,靠替人抄写、刻印勉强度日。


    燕青没有亲自去见,而是雇了一个可靠的老苍头,假称是江南来的富商,欣赏二人才华,欲长期订购他们的字画、印章,并预付了丰厚的定金,只要求他们专心技艺,莫要再接那些三教九流的活计。


    萧让、金大坚得此机遇,喜出望外,自然满口答应,对那“江南富商”感激不尽。


    做完这些,燕青感觉心力交瘁。这种暗中布局、点滴改变的过程,远比刀光剑影的搏杀更耗心神。但他知道,这才是真正能动摇梁山根基的长远之策。


    就在他准备离开东京,返回大名府之际,之前送出的那封信,竟有了回音。


    这日,他正在客栈整理行装,忽闻门外传来叩门声。他警惕地握紧袖中短刀,沉声问:“谁?”


    “可是燕青兄弟?”门外传来一个清朗而略带沙哑的声音。


    燕青心中一震!这声音……他打开房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人,身着寻常布衣,头戴斗笠,压得很低,但那挺拔的身形和隐约可见的刚毅面容,不是张清是谁!


    他竟亲自找上门来了!


    “张将军?”燕青侧身让其进屋,迅速关上门,心中惊疑不定。自己行事如此隐秘,张清如何能找到这里?


    张清摘下斗笠,露出一张风尘仆仆却目光锐利的脸。他打量着燕青,眼中带着审视和一丝好奇:“果然是你。那封信,是你写的?”


    燕青心知无法隐瞒,坦然道:“正是在下。冒昧致信,还望将军恕罪。”


    张清摆了摆手,神色凝重:“信中所言,事关重大,我已密报宿太尉。太尉甚为震惊,已暗中呈报官家。只是……朝中阻力甚大,高太尉等人并不以为意。”


    燕青心中一沉,果然如此。


    “不过,”张清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地看着燕青,“信中对梁山动向如指掌,对各地据点也知之甚详。燕兄弟,你究竟是何人?为何对此事如此上心?”


    燕青沉默片刻,知道若不透露些实情,难以取信这位性情耿直的将军。他简略说道:“在下乃大名府卢俊义员外门下燕青。梁山贼首吴用,曾多次设计陷害我家主人,更欲置其于死地。于公于私,燕青都与梁山势不两立。所知消息,皆是多方打探而来。”


    “卢员外?可是那河北玉麒麟?”张清动容道,“久仰大名!怪不得兄弟有如此身手和见识!”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实不相瞒,我此次押运军械是假,奉密令查探梁山虚实是真。宿太尉欲在朝中推动全力剿匪,需确凿证据。燕兄弟,你可愿助我?”


    燕青看着张清坦诚的目光,心中念头飞转。与张清合作,借助朝廷力量,无疑是遏制梁山的最佳途径。但此举风险极大,一旦暴露,必将面临梁山的疯狂报复。


    然而,想到梁山壮大后的生灵涂炭,想到那些可能重蹈覆辙的故人,燕青不再犹豫。


    他拱手,郑重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燕青,愿助将军一臂之力!”


    窗外,汴梁城华灯初上,一片歌舞升平。而在这间小小的客栈客房内,一场针对梁山泊的暗战联盟,悄然结成。


    微光虽弱,汇聚成炬,亦可照亮一方黑暗。


    ---


    第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