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星火燎原风云动

作品:《[水浒]梁山非我梦中乡

    卷首语:我曾以为独善其身便可逍遥,却见故人一步步走向命定的悲剧。既然放不下,那便以这双看透结局的眼为灯,以这颗终究硬不起来的心为舟,在暗流中为你们撑一篙、渡一程。


    ---


    卢俊义在薛神医和燕青的精心调理下,身体日渐好转,虽仍不能舞枪弄棒,但已能下床行走,处理一些简单事务。经此一劫,他对燕青的信赖更是无以复加,府中大小事宜,多交由燕青决断。


    燕青趁机将卢府内外再次梳理一遍,清除可能存在的隐患,加固防卫,将大名府经营得铁桶一般。他知道,吴用在大名府接连受挫,短期内应不会再来自讨没趣。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燕青正在书房处理庶务,一名派往山东地界打探消息的伴当风尘仆仆地赶回,面带忧色。


    “小乙哥,山东那边……出大事了!”


    “何事?”燕青放下笔,心中一紧。


    “梁山泊宋江,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聚众数万,接连攻破了青州、高唐州!朝廷震动,已派双鞭呼延灼率领连环马军前去征剿!”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燕青深吸一口气。梁山的发展,似乎并未因他之前的干预而减缓太多。青州、高唐州陷落,意味着秦明、花荣、柴进等一批好汉,恐怕还是上了梁山。他的努力,如同在洪流中投下几颗石子,虽激起涟漪,却未能改变大势。


    “还有……”伴当继续道,“呼延灼的连环马厉害,梁山初战不利。但听说……他们已经派人去东京,欲算计金枪手徐宁了!”


    燕青猛地站起身!徐宁!他之前匿名去信提醒,看来并未能完全阻止梁山的行动!也是,雁翎甲对徐宁至关重要,梁山既有此计,岂会因一封来历不明的信而放弃?


    “可知派了谁去?何时动手?”燕青急问。


    “详情不知,只听说领头的是‘鼓上蚤’时迁和‘金钱豹子’汤隆。”


    时迁!他竟然从大名府大牢里逃出来了?还是梁山另想办法将他救出?燕青心头一沉。有时迁这偷儿在,徐宁的雁翎甲危矣!


    必须阻止!徐宁若被逼上梁山,不仅其自身命运多舛,更会助长梁山气焰,尤其是那连环马,一旦被钩镰枪所破,呼延灼危矣,梁山则声势更盛!


    他立刻铺纸研墨,就要写信。但笔悬在半空,却迟疑了。上次匿名信显然效果不彰,此次情况更为紧急,必须用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看来,必须亲自去一趟东京了!大名府有卢俊义坐镇,防卫森严,暂时应无大碍。而东京之事,刻不容缓!


    他立刻去见卢俊义,将山东局势和徐宁之事禀明,只说自己需亲自去东京料理一桩紧急生意,顺带打探消息,并未言明具体行动。


    卢俊义对燕青已是完全信任,加之身体未愈,也无心细问,便点头应允,只嘱咐他万事小心。


    燕青安排妥当府中事务,只带了两名最精干的心腹,三人轻装快马,日夜兼程,直奔东京汴梁。


    一路上,燕青心绪难平。他本意归隐,却一次次被卷入这江湖朝堂的纷争。救卢俊义,是为主仆之情;救朱仝、徐宁,是为心中不忍;阻梁山势大,是为天下少些烽火。这重活一世,似乎比前一世更加劳心劳力。


    但他无法袖手旁观。那些鲜活的面容,那些悲壮的结局,如同烙印刻在他灵魂深处。既然老天让他回来,他总不能白走这一遭。


    数日后,三人抵达东京。但见汴梁城繁华依旧,车水马龙,人烟稠密,仿佛远离了山东的烽火。然而,燕青却敏锐地感觉到,这繁华之下,暗流涌动。城门口盘查严密了许多,市井间也多了些关于梁山贼寇的议论。


    他无暇他顾,立刻着手调查徐宁近况和梁山众人的动向。


    通过卢家在京城的生意关系和江湖门路,他很快得到消息:徐宁近日确有些心神不宁,据说是家中似有异动,但并未声张。而城中,也果然出现了时迁和汤隆的踪迹,他们似乎正在踩点,寻找下手的机会。


    燕青松了口气,看来自己之前的匿名信并非全无作用,至少让徐宁有了警惕。但时迁既已到来,动手也就在这几日了。


    他必须抢在时迁之前,拿到那副雁翎甲!或者,让徐宁将其转移到绝对安全的地方。


    直接去见徐宁,依然存在风险。徐宁身为金枪班教师,地位特殊,自己一个来历不明的江湖人,贸然拜访,恐难取信,若被当做梁山同党,更是弄巧成拙。


    思忖再三,燕青决定行险一搏。他要用一种徐宁绝对无法忽视的方式,给他最后的警告,并提供一个“安全”的选择。


    是夜,月黑风高。徐宁府邸周围静悄悄。一道黑影,如同狸猫般翻过高墙,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徐宁的书房。正是燕青。


    书房内无人。燕青目光一扫,立刻锁定了一个挂在墙上的锦盒。他上前,轻轻打开盒盖,只见里面果然是一副金灿灿的雁翎甲,在微弱的月光下流转着暗沉的光泽。


    他没有取走宝甲,而是从怀中取出一枚小巧的银胆——这是他燕青的独门标记——轻轻放在了雁翎甲之上。同时,将一张早已写好的字条,压在银胆之下。


    字条上只有寥寥数语:“梁山时迁欲盗甲,汤隆随后便至。宝甲危矣,速转移至大相国寺智清长老处,方可无恙。知名不具。”


    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是得道高僧,与卢俊义有旧,地位超然,将宝甲寄存于他处,便是梁山也不敢轻易去犯。这是燕青能为徐宁想到的最稳妥的办法。


    做完这一切,燕青毫不留恋,迅速原路退出,消失在夜色中。


    次日清晨,徐宁来到书房,准备取出宝甲擦拭(因心中警惕,他近日时常检查),赫然发现了锦盒中的银胆和字条!


    他大惊失色!这银胆他虽不识,但这潜入者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东西放在他视若性命的宝甲之上,这份身手,已是骇人听闻!再看字条内容,指名道姓点出梁山贼人,连后续步骤、保全之法都一一指明……


    徐宁拿着字条,手微微颤抖。他想起前些日子那封匿名信,再看眼前这神鬼莫测的手段……这留信之人,是友非敌!而且能量巨大!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徐宁不再犹豫,立刻将雁翎甲取下,仔细包裹好,也顾不上官身,亲自驾车,直奔大相国寺,求见智清长老。


    智清长老听闻缘由,又见是卢俊义府上燕青暗中牵线(徐宁隐晦提及),便慨然应允,将宝甲收入寺中密室保管,对外只称是香客寄存的寻常物事。


    当夜,时迁果然潜入徐府,轻车熟路摸到书房,找到那锦盒,打开一看,里面却空空如也!


    时迁傻了眼!他前两日踩点时明明还看见宝甲挂在房中,怎会不翼而飞?他在徐府翻箱倒柜,搜寻半夜,却一无所获,只得悻悻而归。


    汤隆在外接应,见时迁空手而回,得知宝甲失踪,也是目瞪口呆。没了雁翎甲,他如何去骗徐宁上山?计划彻底失败!


    两人如丧考妣,只得灰溜溜地离开东京,回梁山复命。


    燕青在暗中得知徐宁已将宝甲转移,时迁、汤隆无功而返,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徐宁的命运,总算被他强行扭转了。


    然而,他并未感到多少轻松。梁山得不到徐宁,破不了连环马,与呼延灼的战事必将陷入僵局,甚至可能吃亏。但这僵局能维持多久?梁山会不会另寻他法?


    更重要的是,他这次东京之行,动作不小,恐怕已经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吴用接连受挫,必能猜到是他在暗中作梗。接下来的报复,恐怕会更加猛烈。


    他站在汴河岸边,望着河中穿梭的舟船,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反而充满了对未来的隐忧。


    这乱世洪流,他凭一己之力,究竟能改变多少?


    他不知道答案。他只知道,只要他还能动,还能思考,便会继续做他认为该做之事。


    救得一人是一人,护得一程是一程。


    至于最终结局如何,但求问心无愧。


    ---


    第十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