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林顾问,您不知道?

作品:《七零随军:干部千金霸榜家属院

    这阵仗,饶是林纫芝有所心理准备,也微微怔了一下。


    她与众人简单寒暄,目光扫过一张张因为和她说话而有些涨红的脸,林纫芝都差点以为自己是什么传教士。


    瞥了眼身旁骄傲得与有荣焉的尚厂长,林纫芝心下明了,找到源头了。


    八成是提前到达的尚厂长,给他们不知道洗脑灌输了什么,这前期宣传工作做得太到位了。


    内心吐槽,面上林纫芝笑容平和:“梅厂长、尚厂长,各位同志太客气了。”


    “应该的,应该的!”梅厂长连忙侧身引路,“林顾问,里边请,茶都给您沏好了!”


    众人移步会议室,林纫芝没有过多客套,直接拿出了那只苏绣首饰盒和厚厚一叠设计图。


    “梅厂长,尚厂长应该跟您提过,我这次来,是想谈谈苏绣与木器结合的合作。”


    她将首饰盒推向桌子中央,“这是样品,大家可以先看看。”


    精美的盒子在众人手中传递,惊叹声此起彼伏。


    “巧!太巧了!这木头盒子配上苏绣,立马就不一样了!”


    “这绣得跟活的似的,大师就是大师啊!”


    “咱们以前怎么就光会在木头上雕花、上漆呢?死板!”


    梅厂长捧着盒子,像捧着什么绝世珍宝,实物比他想得还要惊艳。


    他手指轻轻抚过那细腻的绣面,声音发颤:“林顾问,这…这想法真是绝了!有了这个新花样,我们木器厂总算能有点新气象了。”


    林纫芝点点头,又取出砚屏的设计图样铺在桌上:“不仅是首饰盒。梅厂长,看看这个。”


    众人被她的话吸引,纷纷围拢过来。


    只见图纸上画的是一架可置于书桌的砚屏,木质框架,屏心部分却设计为可嵌入苏绣作品,绣面是意境悠远的“寒江独钓图”。


    梅厂长想象着那细腻丝线与温润木材结合的效果,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幸福砸中脑门,快活得几乎要晕过去。


    可下一秒他想到什么,笑容僵在脸上。


    他遗憾地瞥了眼图纸,叹了口气,“林顾问,这苏绣部分,需要绣品厂配合,他们订单排得满满的。


    首饰盒的绣片面积小,虽然也难,但想想办法,或许还能挤一挤。可砚屏这种小单子,又费工时的,根本排不上号。”


    林纫芝闻言,了然地点点头。


    绣品厂的绣娘就那么多,平时主要是完成上面安排的政治任务。


    除此之外,在不愁订单的情况下,优先保障的也是出口大头。


    而且为了尽可能多的创汇,绣品厂厂长更愿意选择那些大单且耗时低的产品。


    一个人因为日常损耗,可能会买十几条手帕,但除非专门收藏家,否则不会有人买十几个砚屏。


    需求摆在这,那些外商自然也不会大批量下单。


    林纫芝想明白后,温声道:“梅厂长的顾虑我明白,您先制造首饰盒吧。绣品厂那边,我去协调看看。”


    此言一出,所有人眼睛“唰”地就亮了。


    梅厂长更是激动得声音都拔高了几分:“真的?!那可太好了!林顾问,您要是能出面,那我就放心了。”


    旁边的尚厂长哈哈大笑,用力拍了下老兄弟的肩膀:“老梅,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


    林纫芝被这群人仿佛胜券在握的神情惊到,连忙重申:“各位领导,我只是说协调试试,没打包票啊。”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她才不会大包大揽呢。


    有绣研所这一层关系在,林纫芝能搞定首饰和首饰盒这两个绣片单子。


    但是砚屏要求更高,她只能尝试说服,对方不接受她也不勉强。


    反正单单目前几项合作,最后创汇总额就不会难看到哪去。


    看到林纫芝的惶恐表情,大家一开始先是被逗乐了,后面见她的反应不像开玩笑,纷纷刹住笑声,脸上写满困惑。


    “林顾问,您、您不知道?”梅厂长小心翼翼地询问。


    林纫芝比他们更茫然,“我该知道什么?”


    尚厂长及时出来解惑。


    “咳……林顾问是这样的,自从您在工艺美术展拿了特等奖,楚厂长逢人就夸,说您是苏绣领域百年不遇的天才,对您推崇得不得了。”


    楚厂长就是绣品厂的厂长,据说谁说一句林纫芝不好她就和谁急,以致于名声传遍金陵所有厂,金属厂和木器厂的人也有所耳闻。


    现在林纫芝本人前去协商了,凭楚厂长对她的尊重喜爱,那不说鼎力支持,至少也能腾几个人出来专门生产。


    林纫芝之前没和这些厂子打过交道,还是第一回听说这事,但她也没因此抱太大希望。


    公私分明是一个领导的基本素养,将私人感情掺杂到生意中是大忌。


    如果楚厂长真这么糊涂,她也没办法把持一个大厂二十多年。


    于是,林纫芝笑着打趣:“楚厂长欣赏我,是我的荣幸。但合作归合作,我们还是得按规矩来。”


    梅厂长忙不迭出声附和:“是是是,林顾问您说得对,我们能拿到首饰盒这单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见此林纫芝也不再多说,拿着那叠设计图,确认图上的形状、式样木器厂都能做到,双方便快速敲定合作。


    签订合同后,梅厂长心情大好,热情邀请林纫芝参观厂区。


    林纫芝自然没扫兴,被一行人簇拥着往前走。


    走过原料堆放区时,她注意到角落堆着一些带有明显木疤、虫眼的木板,还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边角料。


    “梅厂长,这些是……?”


    梅厂长循声望去,道:“哦,都是些有瑕疵、不成材的玩意儿,没什么用,正准备处理掉。”


    旁边一个机灵的工人立刻站出来,上前为林纫芝解说。


    他们开料时,会刻意避开树疤、虫眼以及颜色较浅的边材,只取用颜色均匀、质地完美的心材。那些没用上的就都堆在这了。


    他最后补充了一句,“那些边角料和瑕疵料当做柴火烧了,没有浪费。”


    这年头家家户户的煤炭都是定量的,城里的柴火少,一般都是厂里工人分完了。


    “烧了?”林纫芝微微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