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让人羡慕的林纫芝夫妻
作品:《七零随军:干部千金霸榜家属院》 任家这次请的人不少,除了林纫芝夫妻俩、江政委夫妻、李副师长夫妻,还有三个团的团长、团政委,以及他们的妻子。
林纫芝在心里简单计算,感慨任嫂子夫妻俩挺大气的,邀请她后足足又多请了八个人,放其他人家真不一定舍得。
家里的桌椅肯定是不够的,任嫂子带着他们一起去隔壁借,碗筷也是借的。
谁家要办宴,桌椅板凳、锅碗瓢盆都是几大家凑起来的,等吃完了洗干净再送回去。下次别家需要了,就再来你家借。
等一切摆好后,男人们也下训到家了,一共坐了三大桌。
菜式非常丰富,光是肉就有四样,还都是拿大盆装的。
林纫芝之前没参加过别家请客,但也听说他们是男女分桌,任嫂子倒是不一样,她按照夫妻来分,一对对地安排在一起。
饭桌上,大家对任嫂子精心准备的一大桌菜交口称赞。
林纫芝安静听着,手下意识将不吃的肥肉挑出来,习惯性放进周湛碗里,周湛正听着任师长讲话,自然地将那块肥肉夹起放进嘴里,动作行云流水。
他吃完一抬头,却意外地撞上好几道目光,桌上不知何时安静下来,几人都稀奇地看着他。
这时代的夫妻都含蓄,在外很少会有亲密举动。更别提丈夫吃媳妇不要的,很多男人都接受不了,觉得很没面子。
周湛剑眉微挑,面带疑惑,他看了看桌上那盘所剩不多的红烧肉,恍然道:“你们也想吃?让你们媳妇儿给夹。”
“噗——”
坐他对面的李副师长没忍住,用筷子虚点了点周湛,“谁稀奇那块肉啊!我们稀奇的是你周副师长!”
任师长哈哈大笑,看周湛的眼睛满是赞许:“疼媳妇好!一个男同志,在事业上能顶天立地,回到家知道体贴爱人,这才是真本事。咱们保家卫国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千千万万个家都幸福美满吗?”
坐在周湛身后一桌的程勇,此时也凑趣道:“任师长,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周湛他在家里,那可是连做饭洗碗都包圆儿的!”
“真的?”任嫂子忍不住惊讶出声。
她是听人说过周湛疼媳妇,但没想到疼到这程度,在这个年代,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任师长也是头一回听说,看来周湛夫妻关系比他想得还要好。感情都是相互的,周湛愿意为他媳妇做这些,说明林纫芝对他也是如此。
面对众人的惊讶,周湛非但没有一丝窘迫,脊背反而挺得更直了些。
他侧头看了眼身旁的媳妇,骄傲道:“这有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我媳妇儿可疼我了。而且做饭洗碗也不累啊,顺手的事儿。”
室内出现一瞬间的微妙寂静。
男人们复杂地看了眼周湛,这是累不累的事吗?这关乎到男子气概!
女人们则羡慕地望着林纫芝。
她们的丈夫虽然比那些动辄打骂媳妇、还一味愚孝的男人强不少,可若想让他们像周湛这样主动分担家务,却是想都不敢想的。
林纫芝夫妻俩习惯了这些反应,神情淡然,该吃吃该喝喝,倒把其他人整不好意思了,大家很快聊起别的话题。
林纫芝话不多,她注意到江德生也只偶尔开口,对方心神主要放在身旁的罗雅琴上,看她没什么不自在才松了口气。
对于这次是否带媳妇儿来吃饭,江德生纠结了许久。
他亲眼见过外面批斗的场面,是真会死人的。早期部队也有人想趁机搞事,还是首长强势镇压才平息下来。
可江德生还是不放心,有些人对臭老九的恶意太深了。身体上的折磨还算其次,那种对人格和尊严的摧残侮辱,才是真正致命的。
尤其罗雅琴又是个清高敏感的,一旦想不开做了傻事,那江德生得疯。
他不确定哪些人怀有恶意,只能选择一刀切,减少罗雅琴和外界相处的机会。
他心底确实藏着阴暗念头,想让罗雅琴只能依赖他,只属于他。可更多的,他还是想护她周全,至少在自己保护范围内,罗雅琴能好好活着。
但任嫂子非常热情,参加宴席的其他人都是知根知底的战友,江德生才试探地迈出这一步。瞥见罗雅琴脸上浅淡的笑意,他也微微勾起唇角。
表彰大会引起的热潮逐渐褪去,林纫芝找了个空闲时间,开始整理这段时间的收获,以及做下一阶段规划。
苏城绣研所的“终身顾问”其实就是个挂名,她需要干的活儿和技术中心一样,人到时都送来金陵一起教导。
至于技术中心主任,一个新单位的筹建非常繁琐复杂,从立项审批、到人财物的资源筹备、再到部门和制度的搭建,每一个流程都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林纫芝估计,至少在广交会结束前,她可能都无法上任。这样挺好,事情错开了,她也不至于分身乏术。
顾瑛所长很贴心,询问过她意见后,把缂丝直接送到林纫芝苏城家里,暂时由俞纹心妥帖保管。
玄武湖房子的房契钥匙已经拿到手了,林纫芝打算找个时间再去看看,她们家暂且用不上。
现在当务之急是广交会。
林纫芝是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的性子,在上面给了她个人展台名额后,她的目标就不止是十几万、几十万美元。
当然,靠她自己肯定做不到,综合考虑苏绣绣品的尺寸、画面复杂度、针法密度等等,林纫芝四个月时间最多只能完成七八幅作品。
所以林纫芝计划和工艺品特色工厂合作,她负责出创意和设计,对方批量生产。
原本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一环,是如何说服这些国营厂冒着政治风险,答应和她一个“社会闲散人员”合作。
现在有了“广交会项目特聘顾问”这个名头,林纫芝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直接对接各大国营厂。
有轻工厅和工艺美术公司作为中间人,她也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合法报酬。
和哪些厂合作,林纫芝大概有想法了。
只是在地图上把这几个地点圈出来后,她发现和家属院有点距离,骑自行车近的得四十分钟,远的要两个多小时。
对于这时代到哪都靠11路车的人们来说,这点距离属实不算什么。
可林纫芝是从超过十五分钟就算远的现代来的,她觉得实在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