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开张·先发车

作品:《风从天山来

    经过两天的运营,李明和“玉尔达”官方的自媒体账号又开始陆续有了粉丝的上涨,评论区和私信也有不少“要买”的留言。


    李明和古丽一开始还都一一回复了,后来数量太多,无奈他们又拍了一组视频统一回复了一下,这次古丽选择了和李明一块儿出镜。


    一方面是李明不断的鼓励,因为李明知道,这些事情一定要所有人的参与,而拍视频和直播只要熟练了就能迅速取得结果;另一方面也有古丽一些想法的变化。


    “或许,人就应该像你一样洒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做什么就把什么做好。”古丽在最终心下定决心拍视频前,这样对李明说道。


    这天早晨六点半,院子里还半暗,李明照旧起床、锻炼、洗漱……


    随后回屋将一块白板推到了门口,在上面写着:


    “杏子每户≤1箱;核桃、枣干不限”。他在“注意事项”下又补了一行:“高温天,急鲜装先行。”


    快7点左右的时候,已经开始有农户带着农产品“上门”了。


    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阿衣丁肩上扛着一筐杏子,另外还拎着一袋核桃,将货放在待检台,便说道:“杏子按一箱,核桃按你们的分级。”


    “先验。”李明点了点头。果径圈、糖度计、电子秤依次摆好。


    这是团队先前就定好的规矩,网络助农更要考虑品质问题,不能单纯为了卖出货,就把名声坏了,那样就算今年卖得好,以后也还是老样子。


    此时院里的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加入进来,农忙时节,白天也就只有大早上农户能把特产送过来,白天基本都是在地里。所以李明等人也调整了作息时间。


    又过了一会儿,住在苏巴什村东头的马合木提抱着自家的两筐杏走了进来。李明听书记介绍过,这位老乡平时在县里做零工,家里就几亩杏园。


    “我就今儿有空,快点收。”马合木提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汉,说道。


    李明把第一筐摊开,挑出裂果与落地果:“这筐不行,裂果多。糖度也偏低。”他把糖度计擦干,滴了汁,读数并没有过线。


    马合木提脸略微一沉:“我忙到天亮,挑不过来。”


    “今天不收。”李明拿“未收”红贴贴到筐沿,“明天五点前摘,阴凉处放一小时,挑干净再来。三条写给你。”


    古丽撕了张便签,写:1)避正午热;2)剔裂果落地果;3)预冷一小时。递给了他。


    马合木提没再讲话,抬起筐出了门。


    待提前约好的老乡们陆陆续续将自家作物送过了检验过后,李明等人终于可以稍微休息一会儿,因为接下来就是更为重要的环节。


    趁这个空隙,李明和古丽,还有一位他们申请过来的新媒体运营助手苏蔓一块开始了准备环节:立好了三脚架,又把一些优质果摆在了直播间的桌面上……


    灯光等细节都处理好之后,李明又带着几人熟悉了一下稿子。


    “按流程讲三件事。”李明把草稿递给古丽,“一,为什么配额;二,怎么下单;三,什么时候发货。”


    李明负责讲品控和时效;古丽示范分级与贴标;苏蔓读下单方式。苏蔓在镜头外倒计时:“三、二、一。”


    待众人都熟悉好了之后,他们终于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条“带货视频”。


    李明:“我们收到大量留言。先说三点:一,高温天,杏子按户配额,每户最多一箱;二,核桃、枣干不限量,但按分级发;三,今晚统一打包,明早和明晚分两次出货。”


    古丽拿了一把果径圈对着镜头:“杏子A级直径≥35毫米,裂果、落地果不收。贴标位置在定位线内,唛头五米可读。”


    古丽又举起了手中的表单:“下单可选三种:核桃A 2.5公斤、核桃B 2.5公斤、枣干 3公斤。杏子只开放本省内配额,外省暂不开放。下单后48小时内发出,系统会推单号。”


    视频一次过。苏蔓剪掉开头两秒,把标题写成“配额说明+下单方式(统一回复)”。九点整发出。十分钟后,评论区“已填”“如何自提”的留言占多半。私信里问价、问时效、问退换。


    九点二十,苏蔓打开“预约表单”后台。界面显示并发量陡增。她报数:“前五分钟,核桃A 68单,核桃B 31单,枣干 52单;杏子本省配额30箱,抢了18箱。”


    李明见此情况,便对苏蔓说到:“把杏子配额锁到30,超出的可以选预约排队。”


    很快,一个个订单信息呈现在了他们的商城中,李明见此便给县快递集散点生鲜线负责人冯站长打电话催了催,看能否上午就派人过来,争取今天内就先发货。


    毕竟第一批订单对他们很重要,所有人都不想因为任何一个环节而被退单。


    不得不说,冯站长的时效性非常的高,没多久便将乡镇的负责人给喊上了门来处理订单。不多一会儿,冯站长也上门了。


    这也是赵书记给县里提的要求,主要是乡镇第一次做这样的帮扶,一生严谨的赵书记也想着能把各个环节都做到位。


    多给予这些年轻人一些帮助,也是给老乡们的一份交代。


    冯站长看完白板,又翻了翻台账,问:“今晚先走哪几样?”


    李明把一叠打印好的订单放在他手里:“核桃和枣干为主,近省先发,杏子只走本省,放冷柜过夜。”


    “行。”冯站长把手机放到口袋里,“优先台我腾出来,你们二十点前到站。”


    话说到这份上,院子里的节奏稳了下来。


    古丽把置顶回复再检查一遍,删去一句多余的客套;苏蔓盯着后台,随手把“如何自提”“能否改址”两条高频问题做成固定卡片;


    苏蔓坐到电脑前,按省份把订单分成三摞。


    风从门口进来,白板上那行“高温天,急鲜装先行”被吹得晃了一下。


    临近中午,阳光顶在墙上,院里一时安静。


    等到一点多,第一拨打包真正铺开。李明不开长会,只把话压在几句上:“看准再装,贴准再封;有疑问当场说,不往后拖。”


    他站在桌旁盯了十箱,基本没出错,就退一步,让大家顺着自己的节奏干。


    原本不怎么喜欢上镜的古丽,经过李明这几天的鼓励,已经可以独立拍摄了。


    这回主动把镜头推近,指着一箱杏子的唛头念了一遍:日期、分级、检视编号,逐字清楚。她放下手机,对李明说:“以后这种视频,我来录。”李明嗯了一声,没再多说。能看得出来,她已经从“被鼓励”变成“接手”。


    下午三点多,后台订单又起了一波,尤其是核桃A。苏蔓提醒:“要不要再开一小格?”李明看了看今天的出货安排,点头:“开三十单,杏子不动。”她把数字填上去,杏子的入口还是照中午一样在预约列。


    马合木提背着一箱杏子回到院里,喘得厉害。


    古丽把箱子掀开,一眼就看出挑得比上午细致,便对他点了点头:“过了。”


    马合木提嗯了一声,把收货条拿在手里揉了又摊开,没再抱怨。


    阿衣丁凑过来问了两句截单时间,记了个闹钟,说晚上再送一袋核桃,别占着冷柜的道。


    李明把白板上的“封网(快递站当晚停止入网的截点)”两字圈了个红框,说:“先发车,小批量跑一遍全流程。”


    他把订单抽出二十四单:核桃A十二、枣干十、杏子两箱本省试跑。装箱、贴标、称重,逐一过手。


    老热合曼守在电子秤旁,把每一单净重写到唛头右下角,避免口算误差。


    买买提江把后厢垫了一层防滑垫,又用捆绑带固定第一排箱子。


    李明跟着上了副驾,拿着路线单复核:“先去镇口吐尔逊的小卖部,把杏子放进那的冷柜;再进站,走优先台(快递站生鲜优先处理台)。”


    买买提江踩下油门,车头一摆就出了院口。


    吐尔逊在门口等着,卷帘门半开。立式冷柜温显示四度,李明摸了下内壁,冷凝正常,写上了进柜时间。


    买买提江把两箱杏子放到中层,吐尔逊点头:“这格最稳。”


    李明把“次晨转站”的纸条夹在箱侧,再拍一张柜内照,回传给院里的群。


    两人到站后,冯站长在门口接车,抬手示意直接靠优先台。


    站里扫码员伸手接过第一箱,枪一扫,屏幕跳出单号。第三箱扫不出来,看起来之前改过字体样式,但这张唛头右上角有轻微拖墨。


    李明没解释,直接撕下重贴,重新拍照入网。


    冯站长看了一眼:“你们这边自己先筛掉异常,速度就出来了。”


    核桃、枣干一字排开,台面上只留两把美工刀、两卷胶带和一瓶速干水。李明站在台边,把“站内耗时”写在便签上:到站—排队—扫描—入网四个节点各记一条。买买提江把空箱收走,顺手把台面擦了一遍。


    唛头再出一个小问题:客户地址里“0”和“O”混用,系统自动识别出错。


    李明当场改正,备注“按身份证地址为准”,并把“英文字母与数字分体字样”写进明晚的打印模板要求。


    冯站长接过那张改正单,说:“这种先标注‘人工复核’,不走机扫通道,以后就按这种规定走。”


    唛头清楚的好处立竿见影,二十多单在优先台很快扫完,打印回执齐整压在便签上。


    李明把回执拍照,发回院里。


    古丽在群里回“收到”,同时把“唛头拖墨”记进当天的风险点,准备回去就修模板。


    站内有条“临时早班车”,冯站长问:“要不要上?”李明摇头:“第一晚只跑预案,我们不因为求快乱了节奏,只要不出错我们迟早能快起来。”


    冯站长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难得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


    车出站后,路边的门店大多已关。


    李明在副驾把刚才的要点整理成一张小表:站内节点时长、异常两类、可改进三项。这些都是他们之后要注意的点。


    回到吐尔逊店,冷柜温度还在四度,李明在记录表上补写了“柜温稳定—可放十箱”。


    吐尔逊把门拉下:“你们回吧,早上我等买买提江来开。”事情交代清楚,众人也没有多话,毕竟都忙活了一天,挺累的。


    两人回到院里后,大家正围着第二批箱子贴最后一排唛头。李明把最近的注意事项又一块整理,做了一张简报贴在了白板上,这样大家都能看见。


    他把回执交给古丽,让她把这些单号标记成“已入网—先发车”。


    苏蔓把“先发车跑通”的一句话动态发出,配了两张站内图,偶尔用一些动态活跃一下账号也是好事。


    第二批夜间装车照计划推进。买买提江再次出发前,李明灭有再跟车,只是重复了一句:“按先发车同样线路。”


    他把“封网”两字旁边再画一个小点,提醒自己以后提前十分钟出院,预防突发。


    临近夜深,站里传回四个字:“操作顺利。”冯站长补了一句:“你们的件,明天我在早班车上再盯一轮。”


    李明这才放下了心里的石头。他知道,第一晚的水已经探过,底下就是按规矩走。


    回屋之前,他把“先发车报告”四个字写在便笺上,夹进第二天的演示资料里。


    对接会要讲的是这套东西:分级、装箱、唛头、站内节点、冷柜衔接、售后闭环,全是这几小时刚跑完的事实。


    李明躺在床上,今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比充实,李明更是如此。从学校学习到独立实践,他将在这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接下来就是按批次扩大,守住标准,把量放稳。”呢喃中,李明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