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终是入学

作品:《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争得门楣扬

    “混账东西!你们来这里做什么!”


    苏老太爷的声音如同炸雷般响起,他指着苏明哲的鼻子,当着全村人的面,怒声呵斥道。


    “学堂乃是圣人清净之地,岂是你们这等泥腿子能来撒野的?!”


    “冲撞了夫子,扰乱了秩序,你们担当得起吗?!还不快给我滚回去!”


    苏老太爷的怒斥声又尖锐又响亮,当着全村人丝毫不留情面,狠狠地刺向苏明哲父子。


    村民们议论纷纷,看向父子俩的眼神,也带上了几分不解与责备。


    学堂开学是村里的大事,在这闹事,确实不合规矩。


    苏明哲被骂得脸色涨红,急得满头大汗,连忙想要解释。


    “爹,您误会了,我们不是来……”


    “你给我闭嘴!”


    苏老太爷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他见苏墨一脸平静,丝毫没有孩童该有的畏惧,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认定这孩子就是个天生坏种,竟直接上前一步,伸出手就要去推苏墨。


    “小兔崽子,不知天高地厚,我今天就好好教训教训你!”


    苏明哲见此大惊,下意识地就要将儿子护在身后。


    苏墨则静静地看着那只推来的手,眼神十分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幕。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只更有力的手,稳稳地抓住了苏老太爷的手腕。


    正是王夫子。


    “苏老太公,请自重。”


    王夫子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威严。


    “学堂门口,休得喧哗!”


    “王夫子,您别被他们骗了!”


    苏老太爷见状,急忙辩解道。


    “他们父子是我儿孙,因为不满我的处置,特意来胡搅蛮缠的,我这就把他们赶走!”


    王夫子松开手,却没有理会苏老太爷,而是用温和的目光看向苏墨,脸上露出了与方才截然不同的热情。


    他对着众人,朗声宣布道。


    “各位乡亲静一静,苏老太公,你也误会了,这位苏墨小友,并非是来闹事。”


    他顿了顿,掷地有声地说道。


    “他乃是受清河书院,陈山长亲笔举荐的神童。”


    “我与村长在此等候多时,等的正是他来入学!”


    “轰!!!”


    这句话,简直不亚于平地起惊雷,瞬间在人群中炸开了锅!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而苏老太爷更是如遭雷击,整个人都懵了。


    什……什么?


    神童?


    清河书院的陈山长亲自举荐?


    王夫子和村长等了半天的人,竟然是自己最看不起,被自己骂作拖油瓶的亲孙子?!


    这个发现像一个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他的脸上,火辣辣的疼。


    他甚至能够感觉到,全村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


    那眼神里面充满了震惊、疑惑,甚至是一丝若有若无的嘲弄。


    自己刚才还那般威风凛凛地训斥人家,结果人家才是夫子翘首以盼的贵客!


    自己跟着等了半天,原来等的也是这个,被自己各种训斥的孙子!


    这……这怎么可能?!


    “不可能!”


    苏老太爷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他极力反驳,试图挽回一丝颜面。


    “王夫子!您一定是受了这父子的蒙骗!他们……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泥腿子,怎么可能教出什么神童!”


    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个他亲手判定为废物的三房,竟然出了一个连秀才公,都要亲自举荐的人物!


    看着他这副失态的模样,王夫子眉头微皱。


    不等他开口,一直沉默的苏墨,却不紧不慢地,从怀中取出了那封,折叠整齐的推荐信,双手递了过去。


    “王夫子,此乃清河书院陈山长的亲笔信,请您过目。”


    霎时间,全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那封信上。


    王夫子郑重地接过,缓缓地展开。


    他先是验看了信笺的材质与印鉴,随即目光落在信文之上。


    只见他越看,脸上的欣赏之色便越浓,口中连连赞叹。


    “好文采!陈兄在信中对苏墨小友的才华,可是不吝赞美之词啊!”


    一旁的村长也好奇地,凑过来看了一眼,他虽认不全,但那天纵奇才、璞玉浑金等字眼还是看得懂的。


    心下却是有了想法,既然村中有了这般有前程的神童,那么便要早早资助起来。


    苏墨父子在家中似乎过的不如意,那么......


    心中的想法没有表露出来,村长却是激动地对众人说道。


    “错不了!错不了!信上写得明明白白,陈山长盛赞苏墨是咱们清河县,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哎呀!我们村要出大人物了!”


    王夫子的亲口证实,村长的激动附和,彻底击碎了苏老太爷最后的挣扎。


    他的脸由红转青,由青转绿,最后变得一片惨白。


    苏老太爷不由得僵在原地,张着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在全村人面前,丢尽了老脸。


    而苏明哲在听到夫子和村长的话后,激动得浑身都在颤抖。


    他看着在众人瞩目下,依旧从容不迫的儿子,再看看不远处那个失魂落魄,仿佛苍老了十岁的父亲,心中对苏老太爷的敬畏,瞬间弱了三分。


    “苏墨小友,随我进来吧。”


    王夫子再也不看苏老太爷一眼,他爱惜地拉起苏墨的手,领着苏家父子。


    在一众村民羡慕、敬畏的目光中,走进了学堂。


    进入清净的内院,王夫子屏退旁人,才温和地询问道。


    “苏墨,我听陈山长说,你此前并未蒙学,那你这一身学问,是从何而来?”


    苏墨恭敬地回答道。


    “回夫子,小子只是自幼喜爱文字,便日日以树枝为笔在地上写字,勤练不辍。”


    “至于对联上的词句,不过平常跟着父亲学习,那日是偶有所感罢了。”


    “勤练不辍……偶有所感……”


    王夫子细细品味着这八个字,再看着眼前这个既无名师指点,又无笔墨纸砚。


    却硬生生靠着天赋和毅力,崭露头角的孩童,眼中满是赞许。


    “好!好一个勤能补拙,更何况你本就是天纵奇才!”


    他欣慰地拍了拍苏墨的肩膀说道。


    “从今日起,你便安心在此求学,若有任何疑问,随时都可来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