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父子联手

作品:《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争得门楣扬

    一踏进这间店铺,苏长青的脚步就顿住了。


    看着满架子的笔墨纸砚,他的眼神忽然恍惚了起来。


    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就像是遇到了分手多年的前任一样。


    店铺的伙计见他们父子穿着寒酸,尤其领头的苏长青还是个瘸子后,脸上便带了几分懒散和轻视。


    毕竟瘸子可参加不了科举,当不上官老爷。


    苏长青并没有理会,他径直的走到柜台前。


    原本还有些局促和自卑,但在接触到这些文房器物时,却慢慢的消失了。


    “店家,劳驾,取几刀连史纸。”


    他开口轻轻的说道,声音不是很大,但却很沉稳。


    “连史纸?”


    伙计有些意外,这种纸的质量虽然不算顶好的,却也比最便宜的草纸贵上不少。


    苏长青接过纸,没有立刻付钱。


    而是用手指轻轻捻了捻,又对着光亮处,看了看纸张的匀整度,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才对苏墨低声解释道。


    “写对联,不能用太差的毛边纸,墨很容易晕开,显得廉价。”


    “而连史纸是由竹料做的,质地稍密,吸墨性刚刚好,价钱也还公道。”


    他这番解释说得极为专业,让那伙计脸上的轻视,都不由得收敛了几分。


    紧接着,苏长青又去看了看墨。


    他没有看那些方便用的墨锭,而是径直走向了墨条。


    仔细寻找后拿起一根,先看了看颜色,由闻了闻味道,最后还用指甲在墨身轻轻划了一下。


    “嗯,不错,是徽州产的松烟墨,这种墨烟细胶轻,入水即化,磨出来的墨色又沉又黑,就这个了。”


    他解释了一番后,便敲定下来。


    墨完了就是笔。


    他仔细地在笔架上挑选,检查着每一支笔的笔锋,还用手指感受着笔毛的弹性。


    最终,他挑中了一支大小适中的兼毫笔。


    “羊毫太软,不容易控制,狼毫太硬,又缺少变化。”


    “我们的钱不多,只能买一支,所以我才会选这兼毫笔,能写大字也能写小字,最适合你这样的新手用。”


    此时他就像一位老师,在给自己的弟子传授着学问一样。


    这个曾经失了心气的男人,在这一刻终于是振作了起来。


    至少在墨竹轩这一遭,已经有了一些,曾经那个读书人的样子了。


    苏长青熟练地跟店家讨价还价,尽量用最少的钱将这些东西笔墨纸砚买下。


    而苏墨没有插嘴,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心中十分满意。


    这才是他那个曾经考中准童生,被全村寄予厚望的父亲。


    当父子二人提着买好的笔墨纸砚走出店铺时,天色已经临近黄昏。


    苏长青低头看着身边的儿子,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若不是儿子的激励,妻子的支持,他说不定还要继续沉沦下去。


    想到这里,他伸出那只粗糙的大手,轻轻地放在了苏墨的头顶揉了揉。


    逃避虽然有用,但是现在这样更好。


    ......


    回到家中,将新买的红纸铺开,苏长青亲自研墨。


    松烟墨的香味挥发,将屋子里的霉味盖过,也让苏长青有了一些读书人的气质。


    然而,当笔墨备好,苏长青拿起笔的手,却又开始微微颤抖起来。


    他已经太久没有写过文章了,即便是在苏墨的激励下,恢复了几分心气。


    但那种陌生感带来的恐慌,却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苏墨似乎看出了父亲的迟疑,连忙开口道。


    “爹,要不我先来写一个,您帮我看看?”


    “也好。”


    苏长青下意识松了一口气,将笔递给苏墨。


    待到苏长青点头后,他接过笔蘸墨,随后将手腕抬起来,动作十分沉稳,一点也不像是一个六岁的孩童。


    当那饱含墨汁的笔锋,落在红纸上的时候,一旁的苏长青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只见苏墨十分流畅的写了起来,虽然速度不算快,但每一笔都精准而有力。


    他写的是瘦金体,一笔一划都带着锐利的感觉,字体中还带着一种皇家贵胄般的风骨。


    不过在他的笔下,这瘦金体又有一些不同之处。


    他特意在瘦硬挺拔的字体之中,又融入了一种现代硬笔书法的间架结构,使其在古雅脱俗之外,更多了几分利落的锐气。


    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


    下联:山登绝顶我为峰


    短短十四个字,一气呵成。


    但是这对联中的内容,却是看得苏长青心神巨震。


    上联描写了大海的广阔无垠,展现出对自然宏大的敬畏,而下联则是借物喻人,凸显出自我无畏进取的精神。


    可以说,这如果是陌生人写出来的,他绝对会拍手叫好,并立即向对方请教学习。


    可偏偏这是自己没上过学堂,六岁的儿子写出来的。


    这哪里是孩童能写出的字句?


    苏长青心中揣着疑惑凑去,仔仔细细地端详着纸上的墨迹。


    瞬间又被这字迹所震撼。


    这书写的字体,他根本都没有见过,印象里也不是当前大家的字体。


    但却又很明显的感觉到,这字体的一笔一划间,又怎一个好字了得?


    他原以为儿子只是有些天赋,现在看来,这根本不是天赋能解释的,这是天才,是妖孽啊!


    “好!好一个我为峰!”


    苏长青大赞一声,拿过笔眼神已经完全不同,心中属于读书人的豪情被激发了出来。


    “墨儿,你的字有风骨,这很好,但对联更讲究对仗,平仄也需考究,看爹爹给你写一个。”


    他一边说着,一边书写起来。


    原本生疏的感觉随着书写,慢慢变得熟络。


    脑中的灵感也越发多了起来,开始在纸上列出一个个对子。


    一时间,父子二人完全沉浸在了创作之中。


    苏墨回忆着前世比较流行的对联,试图一一复刻出来。


    苏长清也不甘示弱,在老一套的对联基础上,创新出更有新意的内容。


    父子俩甚至还在暗地里比较了起来,只不过最后还是苏长青技高一筹。


    两人忙碌了整整一天,休息时看着满桌的对联,心中也是十分满意。


    苏墨趁着休息的间隙,看似随意地问道。


    “爹,我们村里的蒙学,束脩要多少钱啊?”


    苏长青的动作一顿,脸色凝重了起来。


    “哎,即便是村里的王秀才办的蒙学,一年束脩都要一两银子。”


    “这还不算笔墨纸砚的开销,如果真要安安稳稳地读上一年,没有二两银子怕是想都不要想。”


    二两银子,也就是两千文钱。


    对于这个连饭都快吃不上的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说到这里,苏长青看着儿子,眼神中也多了一丝沉重。


    二两银子已经相当于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吃喝拉撒半年的消费了。


    单单是靠卖这十几副对联,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听到苏长青的话,苏墨心中顿时有了数。


    他看着满桌的对联,又看了看身边重新燃起斗志的父亲,心中充满了信心。


    二两银子而已,他不光能挣出来,还可以挣更多。


    “爹,我们明天就去镇上卖对联吧,到时候咱们去书院门口!”


    说到这里,苏墨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