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自荐
作品:《娇软丫鬟上位后,禁欲王爷宠入骨》 大学士也跟着附和。
“太师所言极是!眼下当务之急,除了追责,更要火速推进救灾事宜。
此次灾情严重,若不是天寒地冻,交通不便,百姓们难以聚集,恐怕早已引发民变。
如今百姓们都在看着朝廷的动作,若是朝廷不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交代,不能及时为他们雪中送炭,恐怕民心离散,日后再难挽回啊!”
皇帝正是因为顾虑到这一点,才会如此大动肝火。
民心是江山的根基,一旦民心动摇,外有北境异族虎视眈眈,内有百姓怨声载道。
到时候内忧外患交织,这江山社稷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丞相自然深知其中的利害,他当初得知此事时,也惊出一身冷汗。
只是消息封锁得严密,等他察觉时早已错过了最佳的上报时机。
此刻听到皇帝的质问与吩咐,他不敢再有半分推诿,更不敢像往日那般为了某些派系利益与皇帝唱反调。
若是此刻触怒龙颜,皇帝真要扣下他一个知情不报、罔顾君恩的罪名。
他便是有十张嘴也说不清,难逃罪责。
于是丞相连忙躬身领命,语气坚定:“皇上放心!老臣这就亲自安排人手,即刻启程前往北地彻查瞒报官员,全力统筹救灾,调拨粮草棉衣安抚受灾百姓,尽快平息此事,给皇上一个满意的交代!”
皇帝听罢,脸色才稍稍缓和了些许,但眉宇间的凝重并未完全散去。
他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
“这些贪官污吏,倒还容易治理,只是如今北地的情况,怕是早已不容乐观。
百姓们受了这么大的苦,对官府的信任早已崩塌,就算派新的官员过去恐怕也难以平息他们心中的怒火,重新赢回他们的信任啊。”
这话一出,殿内再次陷入沉默。
三位大臣都低着头,眉头紧锁,满脸纠结。
皇帝说得没错,信任一旦破碎,想要重建难如登天。
北地百姓遭此大难,官府不仅没有及时救援,反而刻意隐瞒,他们心中的怨气可想而知。
寻常官员前去,恐怕不仅难以安抚民心,反而可能激化矛盾。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直沉默不语的大学士突然抬起头,上前一步躬身道:“皇上,老臣这里倒是有一个办法。”
皇帝抬眼看向他,眼中带着几分期许:“哦?你说说看。”
“若是此次只派官员前去受灾之地,恐怕确实难以平息百姓的怒火。”
大学士缓缓说道,“眼下北境本就有异族虎视眈眈,蠢蠢欲动,若咱们内部的百姓再闹出民变,到时内忧外患叠加,江山社稷便会陷入极大的危机。
不如……派一位皇子亲自前去赈灾!”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道:“皇子乃是皇家血脉,代表着皇上的心意与朝廷的重视。
让皇子亲赴北地,与百姓同甘共苦,既能彰显朝廷救灾的诚意,安抚住躁动的民心。
也能借助皇子的身份,暂时稳定北地的局势,为后续的治理打下基础。”
皇帝一听,微微一愣,随即陷入了沉思。
他细细琢磨着大学士的话,越想越觉得这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
皇子亲往,代表的是皇家的态度,远比寻常官员更有分量。
也更能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重视,平息他们心中的怨气,让北地暂时恢复安稳。
可很快,新的难题便涌上心头,派哪位皇子前去。
如今已是深冬腊月,天寒地冻,北风如刀,就连京城的寻常百姓出门都要裹紧棉衣,小心翼翼,生怕受了风寒。
更何况是北地气候更为恶劣,大雪封路路途艰险,一路上不知要遭遇多少磨难。
皇子们自幼生长在皇宫大内,锦衣玉食养尊处优,个个都是金枝玉叶,哪里受过这样的苦?
让他们冒着严寒踏着艰险前往北地赈灾,怕是没有哪个皇子心甘情愿。
而且,这其中还牵扯着更深层的考量。
此次赈灾,若是办得好,既能立下大功赢得民心,又能在皇帝面前加分,为日后的储位之争增添筹码。
可若是办得不好,不仅会触怒龙颜,还会落下骂名,甚至可能因为路途艰险损了身子,得不偿失。
派哪位皇子去,既能顺利完成赈灾任务,又能平衡各方势力,不让局势生出新的变数?
皇帝的目光看向跪在地下的几个皇子。
他虽未言语,可几位大臣却已揣透圣意。
二皇子四皇子皆沉默不语。
皇帝年事已高,此次能否熬过病劫尚未可知,若京城有变,那留守者便有优先继承大统的可能。
因而谁也不愿远赴北地涉险。
唯有太子率先出列,躬身立于皇帝前,朗声道:
“父皇,北地情况紧急,百姓深陷水火,此乃国之大事,儿子是太子,理当由儿臣亲往承担,还请父皇恩准!”
言罢,他双膝跪地,重重磕了几个响头。
皇帝却想也没想便断然拒绝:
“不可!此事干系重大,你身为储君,怎能亲赴险地?”
“父皇,正因其事关重大,儿臣才该前往!”
太子抬头诤言,“儿臣定会保全自身,早日为父皇安抚百姓,解百姓之危。”
可皇帝依旧不松口。
太子是他自幼带在身边教养的,性子仁厚,最肖自己。
它若是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实在承受不起。
在场的几位大臣也纷纷附和,劝道:“太子乃国之根本,储君安危系于天下,万万不可轻身涉险,还请太子莫要再提此事!”
太子还想再劝,望着皇帝与群臣坚决的神色,到了嘴边的话终究咽了回去,缓缓垂下头。
眼见如此,一向最为冲动的四皇子冷哼一声,暗自腹诽父皇果然偏心,同样是皇子,偏偏只把太子放在心尖上疼惜。
难道这天寒地冻的北地,就只有太子会遇险,他们这些儿子便是铁打的不成?
念头转罢,他愈发缄口不言。
只盼着皇帝别突然点到自己,让他替太子去那鬼地方受罪。
就在殿内气氛僵持之际,李玄霍终于迈步出列,躬身朗声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