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暗流涌动
作品:《夫君清冷禁欲?主母想跟您和离很久了》 夜深人静,书锦艺城东宅邸的书房里,灯火依旧。
她刚刚将那封写给父亲的信封好,信中并未提及京城的风波,只说一切安好,并附上了几张新得的药材图样,请父亲参详。她知道,这封信要平安送到父亲手上,需得经过萧辞的渠道,这已是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将信交给门外候着的亲信,书锦艺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角,重新将视线投向桌上那副巨大的南方舆图。
就在此时,窗外传来一声极轻的鸟鸣,三长两短。这是她与仁心堂暗线的联络信号。
片刻后,碧螺领着一个穿着寻常伙计衣衫的男子走了进来。那人一进门,便单膝跪地,从怀中掏出一支细细的竹管,双手奉上。
“主子,南方加急密信。”
书锦艺接过竹管,倒出里面的纸卷。展开一看,她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信是萧辞派去押送官方赈灾粮的亲信写的,字迹潦草,可见事态紧急。信上说,车队行至潭州地界,便被以“道路冲毁,需绕行”为由,堵在了官道上。地方官府嘴上客气,行动上却处处掣肘,每日只派些老弱病残来“修路”,进度慢如龟爬。
更要命的是,暗中已有地痞流氓在车队周围滋事,散播“朝廷的粮食早就被贪官换成了沙土”的谣言,周围的灾民情绪已然不稳,几次试图冲击车队。押运的官员束手无策,只会一味弹压,反而激化了矛盾。
信的末尾,那亲信写道:潭州知府与当地几大粮商往来甚密,而那些粮商的背后,都有孟家的影子。
“孟家……”书锦艺将纸条攥在手心,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们果然动手了。明面上不敢在朝堂上与萧辞对抗,便在暗地里用这种下作手段,想让赈灾失败,将脏水泼到她和萧辞的身上。他们想让南方的灾民怨恨朝廷,怨恨摄政王,最好能激起民变,好让他们坐收渔利。
“主子,我们怎么办?王爷派去的人,毕竟是官身,束手束脚的,怕是顶不住那些地头蛇。”碧螺在一旁看得心焦。
书锦艺走到舆图前,手指点在了潭州旁边的一个小县城——石阳县。
“官道走不通,我们就走水路。潭州不行,我们就绕过潭州。”她的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她抬起头,看向那名跪地的伙计,他是仁心堂负责南方商路的管事之一,名叫周七。
“周七,仁心堂在石阳县可有船队?”
周七立刻回答:“回主子,有!石阳县靠着清江,我们仁心堂在那边有个码头,平日里负责转运药材,有十几条快船。”
“好。”书锦艺当机立断,“你立刻传我的命令下去。第一,从京城周边几个米粮产地,以仁心堂的名义,高价收购一批粮食,有多少要多少,不要怕花钱。但要快,要隐秘,天亮之前必须装车。”
“第二,调集我们在京郊大营附近培养的护卫队,护送这批粮食,不走官道,走小路,日夜兼程,直奔石阳县码头。”
“第三,让石阳县的船队做好准备,粮食一到,立刻分装上船,沿着清江顺流而下,绕过潭州,直接去下游灾情最严重的云州。”
一连三道命令,清晰果决,没有半点迟疑。
周七听得热血沸腾,用力点头:“是!主子放心,小的这就去办!”
“等一下。”书锦艺叫住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块令牌递给他,“这是我的私印令牌,持此令牌,仁心堂所有产业,人手、金钱,皆可由你调动。记住,此事只以仁心堂的名义,与任何官府无关。我们是去救人,不是去跟他们斗气的。”
“小的明白!”周七接过令牌,转身快步离去。
书房里重归寂静。碧螺看着自家主子,眼中满是敬佩。曾几何时,她还是国公府里那个需要处处忍让的世子妃,可现在,她一声令下,便能调动万贯家财,百十人手,去办连朝廷都头疼的大事。
“主子,您这么做,等于是把自己的家底都掏出去了。万一……”碧螺还是有些担心。
“没有万一。”书锦艺看着舆图上那条蜿蜒的清江水道,“人命关天,钱财没了可以再赚,人心没了,就什么都没了。而且,我相信他。”
她口中的“他”,自然是萧辞。
……
同一时间,摄政王府。
青枫将一模一样内容的密信呈到萧辞面前。
萧辞看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将那张纸条凑到烛火上,看着它化为灰烬。
“主上,南方的那些地方官员和孟家的人勾结在一起,李将军他们被困住,怕是撑不了多久。是否要属下带人去一趟?”青枫请示道。
“不必。”萧辞端起桌上的冷茶,喝了一口,“你现在去,就是坐实了我们以势压人,正中他们下怀。他们巴不得我们在潭州闹出点动静来。”
“那……就任由他们这么拖着?”青枫有些不解。
“她会想办法的。”萧辞放下茶杯,语气笃定。他太了解书锦艺了,那个女人,从不做没有准备的事。朝堂上她敢那般强硬,就一定想好了后路。
“主子的意思是,书姑娘会自己解决?”
“她会用她的方式,绕开潭州那帮蠢货。”萧辞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沉沉的夜色,“而我们要做的,是帮她把路扫干净。”
他转过身,对青枫下令:“传我的密令给驻扎在云州府的陈平。”
陈平,云州卫指挥使,是萧辞当年在边疆时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也是他安插在南方军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告诉陈平,近日清江下游水匪猖獗,劫掠商船,让他即刻起,沿江‘剿匪’。”萧辞的嘴角勾起一抹冷意,“特别是从石阳县到云州府的这段水路,一只苍蝇都不能飞过去。”
青枫瞬间明白了。
主上这是预判了书姑娘会走水路!
所谓的“水匪”,恐怕就是孟家和地方豪强准备的后手。他们以为堵住了官道就万事大吉,却不知摄政王和书姑娘早已想到了计划。
官道上,朝廷的车队被困,正好可以麻痹敌人,吸引他们的全部注意力。
水路上,书锦艺的私人船队悄然行进,如同暗夜里的一把尖刀。
而云州卫的军队,则以“剿匪”的名义,为这把尖刀清除掉所有可能遇到的阻碍。
一明一暗,双管齐下。
“主上英明。”青枫由衷地赞叹。
“这不是我英明。”萧辞淡淡道,“这是一个合格的盟友,应该有的默契。”
他重新坐回书案后,摊开一张白纸,提笔写下几个字,装入信封。
“把这个,送到安远伯府,交到谢渊手上。”
青枫接过信,有些诧异。这个时候,主上为何要给谢家写信?
萧辞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释道:“谢渊虽然被降了爵,但他在军中数十年,门生故旧遍布。尤其是在北境,影响力不小。太子倒了,国公府也完了,谢家想要翻身,只能另寻出路。我要让他知道,这条路在哪里。”
他顿了顿,继续说:“还有,告诉他,他的儿子在北境,很‘安全’。”
“安全”两个字,萧辞说得意味深长。
青枫心领神会,躬身退下。
书房里,萧辞看着跳动的烛火,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孟家,太傅……你们的棋下得不错,可惜,你们的对手,不是一个人。
南方的水患,京城的朝局,北境的边防,所有的一切,都串联成了一张大网。而他和书锦艺,正站在这张网的中央,准备收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