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李霄被气吐血

作品:《让你参军,你举兵造反什么情况?

    消息传到沧州,李霄正跟张延在大营里商量怎么去接应李达,一听李达被抓、李镇海被废了武功断了双腿,当场就急得眼珠子都要红了,捡起桌上的茶杯往地上就是一下,茶杯顿时就碎了,满地都是碎片。


    “年七!我要杀了你!”


    李霄气得胸脯一上一下,“哇”的一声,喷出来的一口鲜血落在了地上,染红了脚下的地毯,“他敢废我爹的武功!我跟他没完!”


    张延连忙扶住他,递上参茶:“副统领,您可别气坏了身子!现在首要问题就是赎人,李大人在牢里多呆一天就危险一分!”


    “五万斤粮草!三个营寨!”


    李霄喘着粗气,牙齿咬得咯咯响,“年七这狗贼,是想把我掏空!”


    说实话,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沧州的粮草本来就紧张,前脚又被张猛抢了粮道,库存早就耗光,五万斤粮草只能从百姓手里硬来;


    而沧州城外的三个营寨更是守卫沧州的据点,失去了,沧州的防线就会变成摆设,年七就能随时杀过来。


    可他没得选——李镇海是他的爹,李达是他的堂弟,最看重的弟弟,不赎人,年七真会把他们两个杀掉。


    “张延,赶紧想办法筹粮!”


    李霄咬着牙下命令,眼神狠毒得像头饿狼,


    “一家一户地搜!不管是百姓还是商户,只要有粮,全部征用!谁敢藏粮,就把人抓起来,抄家!”


    “副统领,这样会不会逼反百姓?”


    张延犹豫了,以前抢粮已经把沧州百姓弄得怨声载道,这样搜下去,恐怕会出乱子。


    “反?他们敢!”


    李霄一脚踹在桌子上,桌上的地图、笔墨全被摔落在了地上,


    “我爹的命要紧!先凑够粮草赎人,回头再收拾那些刁民!”


    二十四、二十五日,沧州城里又是打又是闹。


    李霄的兵冲到老百姓家,踹开大门,把人家的粮食翻出来往回抢。


    老婆子哭着不让抢,李霄的兵一脚就踢了过去;


    小姑娘吓得在后面哭。有个粮商藏着三千斤粮食,被兵们搜出来,挑出去的时候,已经是一条死尸了,三千斤粮食也被拉走了。


    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天天都有人悄悄地翻过城池,往幽城跑,嘴里还骂着


    “年将军才是好菩萨,李霄就是活阎王”。


    第三天一早,李霄总算凑够了五万斤的粮草,装了两百五十车,又让人把沧州城外的三个营寨清理出来。


    张延带着李达,押着粮草往幽城去。


    李霄拉着张延的手,再三嘱咐:“一定要把我爹安全地带回来,万一有情况,你……你就跟他拼了!”


    张延心里其实没底,只能硬着头皮应下了。


    到了幽城城外的十里坡,年七带着张猛和一队骑兵早就等着了。


    张延让人把粮草卸在地上,拱手道:“年将军,粮草和营寨都带来了,你们就放了李大人和李达吧!”


    年七让人清点了粮草,数目够了,就挥了挥手,说道:“把李镇海带上来。”


    两个兵抬出了一副担架,李镇海躺在上面,脸色惨白,双腿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耷拉在担架下。


    看到李霄手下的两个人,他嘴唇直哆嗦,却说不出话来——不仅武功没了,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李达见父亲成这个样子,眼泪一下就出来了,飞奔过去趴在担架边哭:


    “爹!您怎么成这样了?年七他……他对您做什么了?”


    张延的脸一下子绿了,指着年七喝道:“年将军,你真不是人!你说放人,怎么把李大人弄成这样了?”


    “我没有说放完人保证没事吧?”


    年七冷笑道,眼中尽是不屑与嘲笑,


    “李镇海作恶多端,废了他武功,断了他腿,那已经是放水了。快点把人抬走,别在这碍眼,对了,顺带给我李霄大哥带话,下次再敢打我粮道的主意,我就带兵打他沧州,把他的沧州城也收了!”


    张延气得浑身直打哆嗦,但不敢发作,粮草已经给了,营寨也让了,打又打不过,只能硬生生憋着一肚子火忍气吞声。


    他让人将李镇海抬着,拉着哭哭啼啼的李达,灰头灰脸地回了沧州。


    回到沧州大营,李霄看到躺在担架上、彻底废了的父亲,又听到李达带回的那句“下次再敢来,连沧州一起收了”,胸中一阵剧痛,“哇”的又吐了一口血,眼前一黑,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副统领!”


    张延赶紧扶住他,让人连夜请郎中。郎中把脉后,摇着头说道:“副统领这是急火攻心,气血逆行,需要卧床静养,绝对不能再动气了!”


    李霄这一躺,躺了三天!


    这三天里,沧州市井百姓的怨气越来越重,每天都有上百名百姓偷偷离开沧州,投奔年七的幽城,向年七表示“跟着李霄没好路,年将军才是真英雄”!


    同时,还有几个沧州市井守军的小旗,趁着换班的机会,带着十数名士兵,拿着武器投降了北川军,同样说着“跟着李霄没好路,年将军才是真英雄”!


    而另一边,幽城这边,年七让人将从李达那里缴获的一千车粮食,全部分发给了原州百姓。


    大家拿到粮食,激动得热泪盈眶。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农,带着数十名百姓,每人拿着一块木匾,上面写着“北境救星”六个大字,浩浩荡荡地送到将军府。


    “年将军!您真是我们的活菩萨啊!”


    老农“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对着年七磕头,额头都磨出了红印,


    “先前李霄的人抢我们的粮,是您给我们分粮!李霄的人害我们的人,是您帮我们报仇!我们无以为报,只能帮您守粮道!”


    “老人家,快起来!保护百姓是我应该做的,不用谢!”


    年七连忙扶起老农,心里暖暖的。


    “将军,我们已经组织了护粮队!”


    老农指着身后数百名拿着锄头、镰刀的百姓,青壮年、半大的孩子、头发花白的老人,个个眼神坚定,


    “我们都是自愿的,日夜交替守在原州到幽城的粮道上,绝不让李霄的人再偷袭!”


    年七看着这些人,有些感动。


    这就叫民心啊,比十个大军还管用。


    他让人给护粮队每人配了根木头矛和个土盾,又派了几位老兵教他们怎么巡逻、怎么传递消息、怎么对付小股敌人。


    从此,从原州到幽城的粮道上,每天都有护粮队的人影。


    他们穿着粗布衣服,拿着锄头大镰,沿着粮道来来回回走着,见到可疑的人就问,一有小股探子就上去围殴,把粮道守得跟铜墙铁壁似的。


    有个护粮队的小伙子才十五岁,灵活能跑,硬是将一个想趁黑溜进幽城的朝廷探子活捉了,送到将军府时,脸上还沾着土,却笑得格外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