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天命所归

作品:《让你参军,你举兵造反什么情况?

    年七看着军队,转身对张猛和程庐说:


    “咱们现在虽然拿下了沧州,有了三万兵马,可还是名不正言不顺。”


    “朝廷视咱们为叛将,蛮族又要打过来,百姓虽然支持咱们,可心里还是怕‘反贼’的名声。咱们得找个理由,让大家觉得,咱们不是反贼,是顺天应人,是天命所归。”


    张猛挠了挠头:


    “将军,啥是天命所归啊?咱们就是打蛮族、保百姓,还需要啥理由?”


    程庐想了想,说:


    “将军是想效仿当年的陈胜吴广,找个由头,让大家觉得跟着咱们是天意?”


    年七点点头:


    “没错。百姓都信天意,咱们只要造出‘天命归我’的迹象,就能让更多人来投靠咱们,也能让士兵们更有信心。”


    他让人找来几个手艺好的工匠,秘密打造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萧氏有后,北境龙兴,昏君当灭,天下归心”


    十六个大字,又把石碑埋在青狼山山神庙前的土里,只露出一个角。


    第二天一早,年七让队伍在山神庙前休息,又让几个亲兵假装“偶然”发现了石碑。


    “将军!将军!快来看!”


    亲兵大喊,“山神庙前有块石碑,上面刻着字!”


    年七和士兵们赶紧跑过去,亲兵们把石碑挖出来,上面的字清晰可见。


    士兵们围过来看,议论纷纷:“萧氏有后,说的是将军吧?将军是萧侯爷的儿子!”


    “北境龙兴,是说将军要在北境兴起,当皇帝吗?”


    “昏君当灭,说的是天启帝吧!这是天意啊!”


    安乐公主也凑过来看,笑着说:“年七,你看,连上天都支持你!这是天意,你可不能再推辞了!”


    年七故意装作惊讶的样子:


    “这……这真是天意吗?我只是想保北境百姓,没想过当什么皇帝……”


    而前不久来幽城的周伯安这时也赶紧说:


    “将军,这是天意!萧侯爷忠良之后,将军又能打蛮族、保百姓,上天让将军兴起,是为了救万民于水火!咱们不能违背天意!”


    士兵们听了,纷纷跪下:“愿追随将军,顺天应人,推翻昏君,建立新朝!”


    年七赶紧把士兵们扶起来:“既然是天意,那我就不推辞了!但我发誓,我年七此生,只为北境百姓,不为荣华富贵!若是我以后违背初心,天打雷劈!”


    士兵们欢呼起来,声音震得青狼山都在响。


    消息很快传遍了北境,不少流民、地主武装,甚至一些朝廷的小兵,都来投靠年七。


    有的是因为相信“天意”,有的是因为受不了朝廷的苛捐杂税,有的是因为想跟着年七打蛮族,混口饭吃。


    年七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返回幽城时,已经从三万扩到了五万,还多了不少工匠和学者。


    幽城广场上,年七召开誓师大会,站在高台上,对着五万士兵和无数百姓大喊:


    “弟兄们!百姓们!上天让我年七兴起,是为了救大家于水火!天启帝昏庸,柳相叛逆,蛮族凶残,咱们不能再指望朝廷!从今天起,咱们北境军,自己做主!”


    “咱们的规矩是:一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二不欺辱妇孺,三不克扣军饷,四要平分土地!凡是跟着咱们的,有饭吃、有衣穿、有土地种!蛮族敢来,咱们就打回去;朝廷敢来,咱们就反抗!”


    “愿追随将军!”


    士兵和百姓们齐声大喊,声音传遍了整个幽城。


    年七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信心。


    他现在有兵马、有百姓、有天意,足以在北境立足。


    他一定能为萧家复仇,一定能为萧家正明,既然上位者不仁,不能为萧家平反,那就让他来。


    ——


    当天晚上,年七在营帐里看着北境地图,旁边放着李铁送来的火炮图纸和江南首富的书信,信中说明年七是天命所归之人,愿意倾全家之力帮助年七。


    “将军,巴罕的五万大军下个月就到,咱们得赶紧准备。”


    张猛走进来,手里拿着蛮族的情报,“巴罕的主力是骑兵,擅长冲锋,咱们的火炮和穹箭正好能克制他们。”


    年七点了点头:“让李铁加快造火炮,争取下个月之前造出二十门。再让程庐去德州和蓟州,联系周磊和赵峰,跟他们结盟——告诉他们,若是巴罕来了,他们的地盘也保不住,只有跟咱们合作,才能活下去。”


    “是!”张猛转身去安排。


    年七看着地图上的沧州和幽城,又看向草原的方向,眼里满是坚定——巴罕也好,朝廷也罢,谁也别想挡住他!


    他不仅要守住北境,还要为父亲平反,为萧家报仇,甚至要建立一个真正为百姓着想的王朝!


    幽城的铁匠铺从晨到昏冒着黑烟,火星子从炉子里蹦出来,掉在地上烫出一个个小黑点。


    李铁光着膀子,手握大锤,对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坯狠命一锤,汗水顺着他黝黑的背脊往下淌,在腰上的旧伤疤处汇成小河。


    “铛!铛!铛!”


    锤子砸在铁坯上的声音震得人耳鸣。


    旁边几个年轻的铁匠也跟着忙活,有的拉风箱,有的递钳子,个个脸上都是黑灰,眼里透着劲——他们正赶造年七要的二十门“神威炮”,可眼瞅着巴罕的大军还有半个月就到,铁料却不够了。


    “师父,铁料又不够了!”


    一个小铁匠跑过来,手里拿着空了的铁料筐,“库房里剩下的铁,最多再造三门炮,这可咋整?”


    李铁停下锤子,抹了把脸上的汗和灰,皱着眉往库房走。


    库房里堆着一堆堆铁矿石,可大多都是次等的,炼出来的铁脆得很,根本经不起火炮发射时的冲击力。


    之前造十门土火炮,已经用了最好的铁料,现在剩下的这些,根本没法用。


    “这可咋整?”


    李铁蹲在地上,看着劣质铁矿叹气,“没有好铁,炮造不出来,巴罕的骑兵来了,咱们拿啥挡?”


    “就这炮,有本事你拿去!”


    这句话被刚进门的年七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