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科学辨伪
作品:《秦镜·镜中熵》 北地郡呈送的“玄玉”抵达咸阳那日,天空依旧阴沉,却挡不住某种暗涌的骚动。祥瑞之说早已在有心人的推动下传遍朝野,无论是真心期盼天命所归者,还是冷眼旁观、准备伺机而动者,都将目光投向了宫中。
查验被安排在了一处偏殿。殿内灯火通明,嬴政端坐上位,李斯、赵高等重臣分列两侧,气氛庄重而压抑。所有人的中心,是放置在铺着锦缎木托上的一方玉器。
那便是“玄玉”。通体黝黑,光泽内敛,形制古朴,约有尺余长,半尺宽,厚度不均,表面有着天然形成的云水纹路。仅从外观看来,确实颇有几分不凡的气象。北地郡使者跪伏于地,言辞恳切地描述着发现此玉时“霞光万道”、“地涌甘泉”的异象。
嬴政听罢,未置可否,目光转向静立一旁的吴柒:“吴卿,你且看来。”
“臣遵旨。”吴柒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他没有立刻去碰那玉,而是先围着它缓缓踱步,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其色泽、纹理、包裹体等细节。脑海中,【基础优化推演】模块已悄然启动,辅助他记录和分析视觉信息。
观察片刻,他方才向嬴政请求:“陛下,臣需近观,并需几样器物辅助验证。”
“准。”
内侍很快取来吴柒事先请求备下的东西:一盆清水,几块大小不一的已知玉料(包括和田玉、蓝田玉等),一套打磨光滑的铜权(砝码),一架小型的等臂天平,以及几根调试好音高的玉磬。
这番阵仗,让殿内众人皆露异色。这与方士们焚香祷告、念咒掐诀的做派截然不同,倒像是匠作监里检验材料的工序。
吴柒首先进行的,是“掂其轻重”。他并未直接用手掂量,而是示意内侍将“玄玉”小心置于天平一端,另一端则放入已知的和田玉料,并添加铜权直至平衡。他仔细观察着天平的状态,心中快速计算着体积与重量的比值。
“陛下,”吴柒抬头,声音清晰,“此玉体积约莫为同等质地和田玉之八成,然其重量,依天平所示,仅约为和田玉之六成半。”他没有直接说出“密度”概念,但用比较的方式指出了异常。“其质轻于常玉。”
嬴政目光微凝。
接着,吴柒进行第二项,“观其与水之性”。他请内侍将“玄玉”缓缓放入那盆清水之中。
殿内响起几声极低的惊呼。按照常理,玉石皆应沉底。然而,那方“玄玉”入水后,竟非直沉水底,而是晃晃悠悠,大部分悬浮于水中,仅有小部分触及盆底!虽非完全“入水不沉”,但这等表现,已足够诡异,与北地郡所报“入水不沉”虽有出入,却更显其“异常”。
北地郡使者连忙道:“陛下明鉴,此玉神异,果然非同凡响!”
吴柒却不理会,他仔细观察到玉器在水中稳定的状态后,取出玉器,用细布拭干。然后,他进行了第三项,“听其音韵”。他取过一小枚玉槌,分别轻轻敲击“玄玉”和另外几块已知玉料。
“叮……”已知的优质玉料发出清脆、悠长、悦耳的声响。而当玉槌落在“玄玉”上时,发出的声音虽然也算清越,但细辨之下,却带着一丝沉闷,余音较短,缺乏顶级玉石那种通透空灵之感。
“其声清越中隐有滞涩,韵短而欠绵长。”吴柒简单评价道。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吴柒向嬴政请求:“陛下,臣需取此玉边缘细微碎屑少许,以火试之,或可辨其根本。”
嬴政沉吟片刻,颔首同意。
吴柒用一把小巧的玉刀,在“玄玉”底部不显眼处,极其小心地刮下些许粉末,置于一枚铜碟中。一名内侍点燃一盏油灯,将铜碟置于火焰上方灼烧。
起初并无异状,但随着加热,那粉末并未像真正玉石般保持稳定,反而颜色微微发暗,并开始散发出一种极其轻微的、类似于燃烧角质或某种树脂的焦糊气味!虽然很淡,但在寂静的殿内,足以被靠近的人察觉。
嬴政的眉头皱了起来。李斯眼中闪过恍然之色。赵高则低垂着眼,看不清表情。
吴柒熄灭火焰,将铜碟呈上。“陛下请看,闻此气味。真正玉石,纵以烈火焚之,亦不易改其性,更不会发出此类焦糊之气。此物……绝非天然玄玉。”
他转身,面向众人,将之前的观察串联起来,给出了最终的推论:
“综上所述,此物质地轻于常玉,入水呈悬浮之异态,其声清越却欠通透,遇火则发出焦糊之气。依臣海外所见,此类物性,更近似于某种……经特殊炼制、混入他物之‘伪玉’,或乃是以某种轻质石料为基,混合胶漆、骨粉等物,高温压合而成!其内部必有孔隙,故能轻于常玉,入水难沉!其声其味,皆因材质不纯所致!”
他目光锐利地扫向北地郡使者:“所谓‘霞光万道’、‘地涌甘泉’,或是巧合,或是人为!此‘玄玉’,乃人造之物,非天降祥瑞!”
“哗——”殿内虽无人敢大声喧哗,但那股压抑的震惊与骚动,几乎要冲破殿顶。北地郡使者面如死灰,瘫软在地,语无伦次地辩解:“不……不可能……小人不知啊……”
嬴政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追求长生,渴望祥瑞,但更痛恨欺骗!尤其是这种试图利用他渴求天命心理的、拙劣的欺骗!
他没有立刻发作,而是缓缓站起身,走到那“玄玉”面前,伸出手,亲自将其拿起,掂了掂,又仔细看了看那水渍和刮痕。帝王的威严与怒火,在沉默中积聚,比任何咆哮都更令人胆寒。
“好,好一个‘玄玉’。”嬴政的声音冰冷刺骨,“好一个北地郡!”
他猛地将手中的“玉”掷于地上!那“玄玉”与金砖地面碰撞,并未如真玉般碎裂,而是崩开了一个缺口,露出了内部灰白、带有气孔的结构!
铁证如山!
“廷尉!”嬴政怒喝。
“臣在!”
“给朕彻查北地郡!一干人犯,严惩不贷!”
“遵旨!”
处置完北地郡,嬴政的目光再次落到吴柒身上,那目光中的审视,少了几分疑虑,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深沉。
“吴卿,”他开口道,“今日,你为朕,辨明了一件‘大事’。”
吴柒躬身:“臣之本分。”
他知道,这份“投名状”,成了。他以一种超越这个时代认知、却又符合其基本逻辑的“科学”方法,揭穿了祥瑞骗局,不仅证明了自身价值,更在嬴政心中,将自己与那些装神弄鬼的方士,彻底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