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效率初显

作品:《秦镜·镜中熵

    那份承载着“优化三策”的简牍,如同石沉大海,在波澜诡谲的咸阳宫中未激起任何可见的涟漪。清幽阁的日子恢复了一成不变的平静,唯有院中那棵老槐树在冬日寒风中又凋零了几分,提醒着时光的流逝。


    吴柒并不急躁。他深知秦帝国官僚机器的庞大与谨慎,任何改动,尤其是涉及军务文书传递这等紧要事务,必然经过层层审议与权衡。他依旧每日研读律法地理,锻炼体魄,并默默熟悉着脑海中系统那依旧灰暗、等待激活的【基础优化推演】模块。


    变化在无声无息中发生。


    先是负责看守清幽阁的郎官换防时,那看似无意扫过院内的眼神,少了几分最初的审视与冰冷,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探究。接着,是那名日常记录言行的寺人,在一次送来餐食时,极其隐晦地低语了一句:“尚书署近日,灯火常明至夜半。”


    吴柒心中了然。他的“浅见”正在被评估,甚至可能已在极小范围内进行秘密试行。


    确凿的证据在十余日后到来。那日,曾引他去文书房舍的郎官再次出现,神色比上次多了几分正式。


    “奉上命,请先生随行。”


    这一次,去的不再是偏殿杂舍,而是尚书署下一处更为核心、戒备森严的文书发出院。院中气氛依旧紧张忙碌,但秩序井然,与吴柒初次所见有了微妙差别。他敏锐地注意到,部分书吏的案头多了不同颜色的木牌(或是“如火”、“如风”的标识),核验区域的分工似乎更为明确,有资深吏员专门快速翻阅文书的关键数据处,不再见所有人都在埋头噼啪作响地摆弄算筹。


    负责此处的令史(低级官员)见到吴柒,态度恭敬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钦佩。他没有多言,只是呈上了一份简单的记录竹简。


    上面以秦吏特有的简洁文字,记录了过去十天,试行“分类处置与关键核验法”后,处理“如火”级文书的平均耗时:较之前缩短了近四成。同时,因计算错误导致的文书驳回重办次数,下降了超过一半。


    “先生之法,确有效验。”令史言简意赅,但眼中的光亮说明了一切。在这个追求精准与效率的帝国,实实在在的数据提升,比任何雄辩都更有力量。


    【主线引导任务:‘效率的基石’完成。】


    【任务评估:优化方案被部分采纳并于核心节点试行,效率提升显著,识别问题准确。完成度:85%。】


    【奖励发放:能量中度补充。解锁‘基础优化推演’模块(初级)。】


    一股远比之前充沛的暖流瞬间涌遍全身,多日积累的疲惫和精神上的紧绷感大为缓解。更重要的是,脑海中那个灰色的模块瞬间被点亮,化为一套虽简陋却结构清晰的推演工具。吴柒能“感觉”到,现在他可以对更复杂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模拟分析了。


    几乎在系统提示音落下的同时,一名身着御史大夫属官服饰的官员踏入院中,目光扫过,在吴柒身上停留一瞬,带着审视与记录的味道,随即与那令史低声交谈起来。


    吴柒知道,成功的消息和其带来的影响,正沿着另一条通道——监察系统,流向更高的权力阶层。


    当他回到清幽阁时,发现案几上多了一卷新送来的简牍,并非律法地理,而是少府收藏的,关于各地物产、矿藏与手工技艺的记载。这看似寻常的“资料更新”,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号:他的“有用性”得到了初步认可,所能接触的信息范围正在悄然拓宽。


    然而,吴柒并未被这初步的成功冲昏头脑。他清晰地记得那名御史属官审视的目光,也明白效率提升的背后,是旧有流程既得利益者(如那些因流程繁琐而拥有特定权力的吏员)可能产生的抵触。更重要的是,他展现出的这种“优化”能力,如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能助秦,亦能引起更深的忌惮。


    奖励已然领取,但前路,因这初显的效率,而变得更加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