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挖呀挖
作品:《我就是仙劫》 秦澈一声“准了”,托尼·斯塔克立刻像打了鸡血,挥舞着他那张画满异界符号的兽皮图纸,冲进了俘虏劳役队。
“你!你!还有你!看什么看,说的就是你们这些肌肉棒子!”
托尼指着几个体格最魁梧的影狼卫俘虏,“过来,听好了,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光荣的‘地下管道工’第一期学员!我们的目标是——在冻成冰雕前,把这鬼地方变成温暖的港湾!”
俘虏们面面相觑,对这个咋咋呼呼古怪男人充满戒备。
“都听斯塔克先生指挥!”负责看守的老兵厉声喝道,“不想晚上睡雪地,就卖力干活!”
“Listen up!时间紧,任务重,我不想重复第二遍!”托尼敲着图纸上蜿蜒的线条,“看见没有?这是主热力通道,从溶洞最深处的那个地热裂缝开始挖!我要一条足够两人并排行走的地下坑道,一直延伸到部落中心广场下方!”
一个俘虏队长看着那复杂的图纸,眼神茫然,下意识地嘟囔:“挖…挖洞?这能取暖?”
“哈!”托尼夸张地一拍额头,“问得好!原始人……呃,这位兄弟!你以为我要给你们挖坟墓吗?这是科学!地热,懂吗?就是地底下冒出来的热气!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热气,像用管子喝水一样,引到你们冻得发抖的帐篷下面!”
他抓起一根刚刚用粗竹筒勉强打通关节做成的“原型管道”,敲得梆梆响:“看到这个了吗?管道!用这种东西,或者用泥巴烧制的陶管,铺设在挖好的坑道里!一头连着热源,另一头通到居住区下面!热空气会自己跑过去!当然,效率低得令人发指,所以我们还需要辅助热源——看见那边正在砌的大家伙了吗?”
他指向溶洞一侧,那里正用石块和粘土垒砌着几个结构古怪的大型炉灶,上面预留了管道接口。
“高效燃烧炉!虽然以现在的材料只能做个丐中丐版本,但配合砍回来的木柴和那些黑乎乎的泥炭,烧起来的热量,通过管道输送,至少能让核心区域不被冻成冰雕!明白了吗?”
俘虏们面面相觑,大部分没听懂,但“不被冻成冰雕”这句话听懂了。
一个脸上带疤的俘虏,正是之前抱怨做苦力的那个,忍不住低声对同伴道:“搞这么多花样,还不如多抢点皮子……”
话音未落,带队监视的复国军老兵眼睛一瞪,还没开口,托尼却耳朵极尖地听到了。
他几步跨到那疤脸俘虏面前,战甲面罩唰地弹开,露出他带着戏谑表情的脸:“抢?哈!说得轻巧!你以为你们之前为什么打败仗?就是因为只知道抢!脑子里除了肌肉就是掠夺!现在,给我把脑子用起来!挖坑,铺管,砌炉子!这才是能让所有人都活下去的办法!不想今晚睡着后永远醒不过来,就给我拿出吃奶的力气干活!”
疤脸俘虏被他怼得脸色一阵青白,看着托尼,以及周围同样在寒风中忙碌、甚至比他们干得更卖力的复国军士兵,咬了咬牙,没再吭声,低头扛起了旁边的铁镐。
“都动起来!”托尼的声音通过简易的扩音器传出,“挖掘组,按照图纸标记的线路,分段开挖!注意支撑,别把自己埋了!管道组,跟着我的工匠学习怎么制作和连接竹管、陶管!炉灶组,严格按照我给的尺寸砌,歪一厘米我都给你拆了重来!运输组,把木材、石料、泥土源源不断运进来!”
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俘虏们被迅速打散重组,按照托尼的指挥,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挖掘工作中。
托尼的“低配版傻瓜式集中供暖系统”,核心是利用部落旁溶洞深处的地热,结合高效燃烧炉,通过埋设的地下管道将热空气输送到主要居住区。
原理简单,但工程量巨大。
首要任务,就是挖掘连接溶洞与居住区的主坑道,以及遍布各处的分支管道沟。
冻土坚硬如铁,一镐头下去只能砸出个白点,震得手臂发麻。
“妈的,这比砍人累多了……”一个脸上带疤的俘虏低声嘟囔,擦了把额头的汗,立刻在寒风中结成了冰碴。
旁边带队监督的,正是之前呵斥过他的那个复国军老兵。
老兵自己也扛着根原木路过,闻言停下,瞪了他一眼:“哼!砍人轻松?砍人不用挖土?告诉你,这坑道挖好了,暖的是大家,包括你们这些俘虏住的棚子!不想明年开春变成肥料,就赶紧挖!”
疤脸俘虏被噎了一下,看着老兵同样冻得通红的脸和结冰的胡茬,咬了咬牙,再次举起镐头,这次落点更准,力道更沉。
托尼穿梭在各个工段,他那件臃肿的皮袄沾满了泥雪,却丝毫不影响他的亢奋。
“这里!深度不够!再往下挖半尺!”
“管道沟的坡度!坡度懂吗?要让热气自己跑起来!”
“那边的!寒铁矿石和粘土混合比例不对!重弄!我要的是管道,不是泥巴疙瘩!”
他的指令,夹杂着大量这个时代的人听不懂的词汇,全靠几个被临时指派、脑子灵活的工匠和复国军军官连蒙带猜的翻译传达。
“妈的,这怎么挖……”
“使劲啊!没吃饭吗!”
“长官,这玩意儿坏了……”一个俘虏拿着一把托尼改造的简易杠杆机构的铁锹,不知所措。
托尼骂骂咧咧地冲过去:“Fuck!扳那个把手!对!杠杆原理懂不懂?省力的!我真是在教一群尼安德特人造火箭……”
他一边暴躁地亲自示范,一边用各种夹杂着英文的脏话咆哮。
“嘀咕什么?”旁边监督的神机营小旗官眼睛一瞪,手按上了腰刀,“斯塔克先生的话就是军令!再磨蹭,今晚的肉汤没你们的份!”
疤脸俘虏脖子一缩,不敢再言,咬牙和同伴一起发力。
“对!就这个角度!固定!用那种混合泥浆!对,糊结实了!别让热气跑了!”托尼看准时机,大声指挥,随即又低头咒骂,“见鬼的原始工艺…贾维斯,记录第17号导热材料替代方案,土著混合泥浆(成分:黏土、畜粪、某种矿物粉)初步密封性达标,但热损耗率预估高达百分之四十五…简直是在用羊皮纸做隔热层!”
但奇迹般的,工程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推进。
俘虏们最初只是迫于生存压力麻木劳作,但渐渐地,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产生。
当他们看到复国军的士兵、部落的族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在为同一个目标——抵御风雪,活下去——而拼命时,那种纯粹的为了生存而奋斗的氛围,悄然侵蚀着他们作为“敌人”的隔阂。
尤其是看到一些复国军士兵甚至军官,也和他们一样在泥雪里打滚,搬运着沉重的石材,搭建着庇护所,那种“同甘共苦”的模糊感觉,让最初纯粹的敌意和抵触,慢慢掺杂进一丝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合作的麻木,乃至一丝连他们自己都未察觉的认同。
张良陪同秦澈巡视各个工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斯塔克先生这边进度如何?”秦澈问。
“奇才也。”张良赞叹,“虽言语跳脱,行事不羁,然其思路之奇、效率之高,确非常人所能及,依眼下进度,在主风雪核心降临前,完成核心区域管道铺设与主要炉灶砌筑,大有希望。”
秦澈看向正在远处对着几个工匠比划、唾沫横飞的托尼,嘴角微勾。
这个用国运“赌”来的天才,正在用他的方式,一点点改变这个世界的规则。
“材料供应跟得上吗?”
“呼鲁诺已全力调配,溶洞内寒铁矿石开采加快,粘土、石材也在源源不断运来,只是…制作管道的合格工匠还是太少,进度受限。”
秦澈目光扫过那些忙碌的俘虏身影,心中已有计较。
托尼需要更多能看懂简易图纸、手巧心细的人来协助制作和铺设陶管。
令人意外的是,俘虏中竟真有几人以前在部落里接触过陶器制作或简单的木石结构搭建。
当他们因为“技术”而被挑选出来,分配到相对“轻松”且重要的岗位上,甚至得到了稍好一点的食物作为奖励时,其他俘虏的眼神变了。
一种“干得好就有活路,甚至可能活得更好”的模糊认知,开始取代最初的绝望和麻木。
当然,秦澈的底线依旧清晰。
试图偷懒煽动者,立斩!
试图逃跑者,连坐!
工地旁那几根挂着冻硬尸体的木桩,就是最好的警告。
活路与死路,界限分明。
就在供暖系统建设如火如荼时,张良也开始了他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他带着几名弟子,踏着积雪,手持罗盘和羽扇,走遍了灰鹰部落及其周边附属部落的旧址。
他在勘测地脉节点,规划阵眼。
面对这场异常的暴风雪,仅靠供暖还不够。
他需要布下一座强大的复合型结界阵法——既要借助点将台的国运核心和英灵祠的精神锚点,勾连四方地脉,形成“八门御寒阵”削减风雪威力,又要以“地气锁元阵”尽力锁住区域内不易流失的地热。
这项工作更为隐秘和繁复,需要大量蕴含灵力的特殊石材和稳定能量的媒介。
张良开出的清单,让负责物资的呼鲁诺看得头皮发麻。
“军师,这些东西…很多听都没听过啊…”
“尽力搜寻,尤其是寒玉、温石此类蕴含冰火属性的灵材,至关重要,寻常石材,亦需以灵纹刻画,引导地脉。”张良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秦澈得知后,直接拍板:“通知公孙越,狩猎和伐木之余,留意山脉矿脉,发现异常矿物立刻回报!”
整个部落,在凛冬的鞭策下,围绕着托尼的“暖冬计划”和张良的“御寒大阵”,超负荷地运转着。
挖掘声、敲打声、号子声、托尼偶尔气急败坏的吼声和爆炸声(小型试验失败)……交织成一曲杂乱却充满生命力的求生交响乐。
秦澈望着蒸腾着白气的忙碌景象,望着远处山巅的天色。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快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