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章 教导
作品:《偏要》 或许是裴叙文档里的步骤太过简略,文念安独自尝试了几遍,屏幕上的数据依然纹丝不动。
挫败感像细密的蛛网,一点点缠上心头。
她反复核对文档,确认自己没有漏掉任何一步,可结果依旧令人失望。
夜深人静,窗外只剩下风声。文念安内心挣扎了片刻。
最终,对项目的责任感压过了个人的羞赧。
她拿起手机,斟酌着用词,尽量让自己的求助显得不那么愚蠢:
“学长,抱歉再次打扰。我按照文档里的步骤操作了几次,数据好像没有变化,不确定是哪里理解错了。”
消息发出后,她将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桌上。
几乎是立刻,手机震动了一下。
她深吸一口气,翻过手机。
【裴叙】:具体卡在哪一步?描述一下你当前的界面和操作。
文念安连忙将自己当前的软件界面截图,并详细描述了自己重复的操作流程发了过去。
这一次,聊天框上方“对方正在输入…”的状态持续了稍长一会儿,似乎在斟酌。
随后,一条新消息弹出:
裴叙:方便电话吗?
简洁,直接,不带任何多余情绪,纯粹是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文念安的心跳漏了一拍,立刻回复:方便的!
几乎在她消息发出的下一秒,手机屏幕就亮了起来,她手忙脚乱地抓起耳机戴上,按下了接听键。
“学、学长……”
“嗯。”
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共享屏幕,我看一下。”
“好,马上。”
她不敢耽搁,迅速操作起来。
裴叙的语速平稳,每一个步骤都精准地指向她之前操作中的细节。
“这里,参数输入后需要点击确认,而不仅仅是回车。”
“注意这个插件的版本,旧版和新版的设置路径有细微差别。”
“对,就是这个缓存文件,需要手动清除后再试。”
当他提到那个她完全没注意到的缓存文件时,文念安恍然大悟。
文念安按照指示操作,一步步解决完问题。
她长长地、近乎虚脱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下来。
“出来了……谢谢学长,真的,太感谢了……”
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劫后余生般的哽咽。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只有清浅的呼吸声表明连接还在。
几秒后,他开口,声音依旧是那种平稳的调子,听不出喜怒:“现在清楚了?”
“嗯,清楚了。”
她小声回答,用力吸了吸鼻子,努力让声音恢复正常。
“文念安。” 他叫她的全名,“科研不只是像解决物理题一样,记住公式,原理清楚,会解题就行。科研同样代表着未知,很多事情,并不都在你的设想范围内。”
他停顿了一下,给她思考的时间,然后继续道,语气客观得像在分析实验误差来源:“你接触这类专业软件时间不长,遇到问题首先尝试自己排查,这是对的。但独立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方法和经验积累。有些坑,踩过才知道。”
“我明白了,学长。” 她低声应道。
“我的意思是,” 他的语气没有变化,但每个字都带着分量,“你大一刚过半,实验室进了只有半年时间,虽然历练不少,但突发|情况永远是你的学长学姐冲在前面。所以,你才没有意识到,你也有不足的地方。”
“今天这个问题,恰好我遇到过类似情况。但如果换成我不熟悉的领域,你也需要有自己的一套排查方法。”
最后,他总结道,语气依旧平淡:“指出这点,是希望你建立更有效的问题解决模式。该走的弯路省不了,但可以走得更有策略。”
“明白吗?”
文念安在这边用力点头,即使他看不见。“明白了,学长。我会学着建立自己的排查清单,不能总依赖现成答案。”
“嗯。” 他应了一声,算是认可,“问题解决了就早点休息。”
电话挂断,忙音响起。
文念安握着手机,心情复杂。
几分钟后,手机再次震动。
裴叙发来了一个新的文件,文件名是几个关键的搜索关键词和几个主流生物信息学论坛的网址链接。
【裴叙】:这几个论坛和社区,遇到工具类问题可以先上去搜索。里面有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文念安点开那些链接,默默记下。
有了正确的思路和关键参数,后续的工作终于顺畅起来。
当她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时,夜已深重。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一边反复修改、打磨自己的论文部分,一边有意识地运用裴叙提到的方法去查阅资料、验证思路。
文念安将自己的部分改了又改,直到觉得再也挑不出明显毛病,才在截止日期前发给了余慧学姐。
这期间,她没有再联系裴叙。那次深夜的电话和后续的资源分享,像一次短暂的授渔之行,过后便各自回归航程。
……
大年三十的早上,窗外是零星的鞭炮声,家里弥漫着准备年夜饭的香气。
文念安的手机“叮咚”一响,是那个只有六个成员、没有老师的科研小群。
余慧学姐发来了一条让所有人振奋的消息:
【余慧】:给大家说个好消息,初稿老师刚刚审批过了!等回到学校大家把后续的图片清晰度处理一下,很快就可以投稿了!!!
沉寂片刻的群瞬间炸开了锅!
尹刘哲:太好了!!!
彭静:辛苦了辛苦了!
文念安:新年最好的礼物!
屏幕被欢呼和鞭炮的表情刷屏。
半年来的汗水、熬夜的疲惫、那次差点酿成大错的恐慌。
所有付出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高的回报。
文念安看着手机,嘴角控制不住地上扬。
午饭时,她破天荒地吃完饭后,盛了一碗。
“文老师,请再来一碗。”
文父虽然是高中老师,但工作三十余年了,没有沾染一点点老师“架子”。
小时候每次遇到邻居,大家都喊“文老师”,文念安那时候也调皮,每次跟着叫“文老师”
如今都叫习惯了,后来就连文母也叫成了“林主任”,因为文母是当地医院肿瘤科的主任,大家小时候都说科室那个小姑娘是林主任的女儿。
文老师看着女儿的好胃口,得意地打趣:“瞧瞧,大学食堂的饭菜就是没我做的好吃吧?”
林主任嗔怪地瞪了文老师一眼,随后温柔地揽住文念安的胳膊,轻声问:“胃口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好事?”
知女莫若母,她比谁都清楚女儿胃病的来历。
高三那年,文念安靠咖啡硬撑,后来发展到吃什么吐什么,暴瘦十几斤,医院诊断是胆汁反流。
那半个月,林主任每天中午从学校接她去医院打营养针,才慢慢调养过来。
文念安咽下嘴里的饭菜,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妈妈,却还是忍住了全盘托出的冲动:
“妈,我进的那个实验室,马上有个好消息。等最终出了结果,我再告诉你。”
说完,她又连忙扒了几口饭。
可能是高中那段经历的影响,她养成了一种习惯:对于任何好消息,都要等到一切彻底尘埃落定、板上钉钉后,才肯说出来。
就像当年大家疯传她是年级第一时,她也非要等到成绩单公布的那一刻,才真正放下心来。
大年初一,文念安早早起床,跟着去了外婆家。
外婆年纪大了,在她高考最关键的那段日子,得了结石,天天疼得站不起来,却为了不影响她考试,硬是瞒着没说。
直到她高考出成绩那天,文母才红着眼眶告诉她真相。
文念安还记得,自己当时就抱着妈妈大哭了一场,心里满是后怕和心疼。
外公则是个“老酒仙”,每天雷打不动要喝二两,用他的话说:“不喝酒,这手就抖得握不住东西。”
大姨和文母看着,也只是无奈又心疼地笑笑,私下里商量:“老人老了,一辈子就这点爱好,他想做什么就随他吧,开心最重要。”
文念安每次从外婆家回来,口袋里总会多出一个厚厚的红包,是外婆偷偷塞给她的三千块钱。
她从未舍得花过一分,每一笔都郑重地存进单独的账户里。
后面的几天,便是春节固有的节奏:拜年、走亲戚,在热闹与喧嚣中,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开学的日子。
文老师最是舍不得。
女儿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外地上学,他只要一想起来,心里就空落落的。
当年志愿结果出来,他恨不得当场辞了工作,去她大学附近买套房。
不为别的,就只是希望文念安一日三餐,能多吃上一口热乎的、合胃口的饭菜。
文念安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回到寝室,刚把东西放下,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手机就嗡嗡震动起来。
她下意识掏出来,屏幕亮起,是那个名为 【一家老小向钱冲】的家庭群。
文老师发了一张照片。
照片里是她的房间。
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书桌上的物件一丝不乱,窗台明亮,一切都维持着她早上离开时的模样,干净得仿佛她今晚还会回来睡觉一样。
下面跟着父亲的两条消息:
文老师:时间真快,又开学了。
文老师:按时吃饭最重要。
没有多余的叮咛,没有直白的想念。
就这一张照片,两句话,文念安的鼻子猛地一酸,眼泪毫无预兆地滚落下来。
她赶紧抬手擦了一把,深吸一口气,仿佛这样就能把家的味道多留在胸腔里一会儿。
不过她没有在情绪里沉溺太久。
擦干眼泪,拉过行李箱,开始利落地收拾东西。挂起衣服,整理好书桌,把从家里带来的特产分给陆续到校的室友。
因为,文念安在路上收到了吴伟的消息。
第一次实验室组会还在等着她,她还得做假期汇报。
[星星眼][星星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四章 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