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 求救

作品:《偏要

    期末周的紧张刚刚散去,实验室却迎来了更密集的攻坚时刻。


    导师宣布项目即将收尾,希望全员留校一周,一鼓作气完成实操部分。


    于是,实验室再次灯火通明。


    文念安觉得自己提前体验了“研究生”生活:排班、轮值、记录、处理突发状况。


    最辛苦的夜班大多由大二的尹刘哲和熊喆承担,而她作为团队最小的成员,因认真肯学,受到了大家的特别照顾。


    虽然身体疲惫,但沉浸在工作中的专注感和肉眼可见的进步,让她心里充满收获的喜悦。


    深大的期末评分快得惊人。考试结束才两天,文念安就查到了最早几门课的成绩。


    还好都在95分左右。


    她特意查过“明珠学子”历届获奖者的事迹,尹学长、余慧学姐他们,无一不是每学年绩点、综测双料第一。


    关掉成绩页面,那句“科研的本质,就是把‘不可思议’变成‘不过如此’”的壁纸再次映入眼帘。


    连续高强度工作让她的眼皮发沉,周围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她用指尖轻轻划过屏幕上那行字,一种带着委屈的迷茫悄悄爬上心头。


    她在心里轻声问,“他也会这么累吗?”


    可是我好像追不上你。我追得好累啊。


    这个念头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心口,持续地泛着酸涩的疼。文念安将额头轻轻抵在冰凉的电脑屏幕上,闭上了眼睛。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尹刘哲学长端着一杯热咖啡走了进来,看到她这副模样,了然地笑了笑:


    “很累吧?我们都经历过。裴叙那家伙大一的时候,听说为了一个实验数据,在实验室连续待了三天,最后被导师强行赶回去休息。”


    文念安抬起头,有些惊讶:“裴叙学长也会这样吗?”


    “当然会。”余慧学姐从电脑前抬起头,推了推眼镜,“你以为天才就不用努力了吗?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比普通人更拼命。我记得物理院流传着一个段子,说裴叙为了验证一个理论,曾经连续算了七十二个小时,最后晕倒在实验室里。”


    文念安怔住了。


    她一直以为裴叙是那种轻轻松松就能取得成就的人,从没想过他背后也付出了如此艰辛的努力。


    “不过学妹,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尹刘哲把咖啡放在她手边,“我们当年是大二才进的实验室,你才大一过了半年就能跟上节奏,真的很厉害。”


    文念安眼角微湿,赶紧低下头用力地“嗯”了一声。


    她想起当初能进实验室,就是尹学长看了她的入学成绩后推荐的。


    那时她以为科研就是按步骤进行,遇到问题讨论解决,像解一道有标准答案的数学题。


    谁知真正的科研,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艰难。


    这小半年,她为失败的实验反复重来,为看不懂的数据熬夜查文献,也曾在深夜里因自己的无知而感到崩溃。但现在,听着学长学姐的话,她忽然觉得自己好幸运。


    幸运地遇到了毫无保留指导她的学长学姐,幸运地身处这样温暖的集体。


    想到这儿,心底那点酸涩的无力感,渐渐被更强大的力量取代。


    她抬起头,接过温热的咖啡,露出了一个带着泪光却无比明亮的笑容:“谢谢学长学姐!我会继续努力的!”


    项目收尾,工作越来越轻松,文念安熬了几天的身体总算撑了过来。


    第二天清晨,神清气爽地去食堂买早饭。


    假期校园空荡荡的,食堂里人烟稀少。也正因如此,那个穿着黑色羽绒服的高挑身影格外显眼。


    是裴叙,他居然也没回家。


    感受到注视的目光,裴叙回过头,也瞧见了她。


    “早啊,学长。”文念安连忙打招呼。


    “早。”他微微颔首,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一瞬,“没回家吗?”


    “明天走。”


    “嗯。”他应了一声,视线扫过她手中的课本,很自然地说:“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


    这句话让文念安想起余慧学姐之前的闲聊,当时Python程序报错,她们半开玩笑说“不行就去楼下118找裴叙,他肯定会”。


    “好。”她点头。


    简单的对话似乎到了尽头,气氛陷入尴尬。文念安正想着该道别还是找话题,忽然感觉手里被塞进一个温热的东西。


    “哈?”她低头一看,是一瓶还烫手的热牛奶。


    紧接着,头顶传来他清淡的声音:“还有,你今天气色不错。”


    她本来皮肤就白,前几天熬夜显得很颓废,昨天休息得好,加上食堂暖气足,脸颊确实透出红润。但这细微的变化,竟被他一眼看穿。


    还没等她组织好语言,裴叙已经干脆利落地转身,留给她一个清瘦挺拔的背影。


    文念安握着那瓶滚烫的牛奶,站在原地,感觉自己的脸比手里的牛奶还要烫。


    回到家,放下行李,文念安第一件事就是查询大学物理成绩。


    99分!


    红色的数字跳入眼帘,她几乎要从椅子上跳起来。这份成绩里,有她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裴叙那份“神助攻”般的重点梳理。


    她迫不及待地点开对话框:“学长!物理出分了,99!真的太感谢你的资料了!!还有,谢谢那天的牛奶!”


    消息发出去后,她紧张地盯着屏幕。几分钟后,手机震动:


    “意料之中。”


    简单的四个字,却让她仿佛能看到他脸上那丝笃定的神情。这比任何夸奖都让她开心。


    然而,这份好心情还没持续半小时,导师的视频会议邀请就弹了出来。


    会议决定由余慧学姐牵头,大家分工合作,在过年之前拿出论文初稿。


    刚回到家、屁股还没坐热的轻松感,瞬间被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砸得烟消云散。


    吃完饭,她认命地把自己关进房间,摊开资料和电脑。她负责“方法与材料”中关于靶点的收集筛选、核心靶点的确定,以及PPI图的制作。


    专注工作不到两小时,文念安就卡住了。


    这是她第一次经历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论文写作,虽然极力克制,但写出来的句子总免不了带点学生气的“白话”。


    更致命的是,在反复检查“核心靶点确定”时,一个可怕的念头击中了她——


    她好像忘记了筛选核心靶点时所用的最关键的条件参数。


    一瞬间,冷汗顺着脊背往下淌。


    这个关键数据一旦出错,意味着后续所有的富集分析全部无效,意味着尹学长他们辛苦进行的分子对接成了无根之木,意味着整个项目最关键的部分都要打翻重做。


    恐慌像一只冰冷的手攥住了她的心脏。


    她不敢点开和余慧学姐的聊天框,几乎能想象到学姐失望的眼神。


    她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疯狂地在学术论坛上搜索“cytoscape 记忆功能”、“如何回溯筛选条件”……可得到的结果,大多是和她一样迷茫的人在论坛上的求救帖。


    为什么我当初没有立刻、详细地记下来?为什么我的科研习惯这么差?


    窗外是万家灯火的温馨夜色,而她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屏幕上一片空白的搜索栏,和一场因自己失误而可能导致的灾难。


    在极度的自责和恐慌中,那个清淡的声音、那句看似客套的承诺,如同黑暗中唯一的光亮,猛地闪现在她的脑海:


    “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


    裴叙。


    他会知道吗?他连Python报错都能解决,对Cytoscape这种生物信息学软件熟悉吗?


    她不知道,但他是她眼前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颤抖着手,她点开那个几乎不敢打扰的对话框。组织了很久的语言,删了又写,写了又删,最终只发出了一句带着卑微和绝望的求救:


    “学长,对不起打扰你。我好像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发送完毕,她把手机倒扣在桌上,不敢再看。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像是在凌迟她的神经。


    五分钟后,手机震动。她几乎是扑过去抓起了手机。


    裴叙:“说。”


    只有一个字,却像在她漆黑的世界里投下了一束光。


    她颤抖着手指,把事情原委和自己的担忧尽可能清晰地打出来发送过去。


    这一次,等待的时间更长。


    十分钟后,手机再次震动,是裴叙发来的长达一分钟的语音消息。


    点开收听,他的声音依旧平静,“首先冷静。Cytoscape确实不会自动记录筛选条件,但有几个解决方案。第一,检查软件临时文件夹;第二,回忆当时使用的插件;第三,如果这些都找不到,就从原始数据重新开始。把出错的部分截图发我,我帮你看。”


    紧接着,他又发来一条文字消息:“科研中犯错是常态,重要的是学会建立防错机制。”


    这句话,像一只有力的大手,把她从自责的深渊边缘拉了回来。


    她按照他的指示操作,同时把相关截图发过去。二十分钟后,裴叙直接发来了一个详细的文档,里面清晰地列出了排查步骤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按这个顺序试。我在。”


    最后两个字,让文念安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这不是她想象中的那种温柔,却比任何温柔都更有力量。


    在这个寂静的深夜里,隔着屏幕,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人,其实一直都在。


    看文开心啦[星星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三章 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