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收藏家与污染的碎片
作品:《情绪猎人》 收藏家的回信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林刻心中漾开层层叠叠的寒意。价格,老规矩。这意味着她必须动用一笔不小的储备金,也意味着情报确实存在,且非同小可。
她没有立刻回复。冲动是猎人的大忌。她需要冷静,更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来处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
回到那间过于整洁、缺乏人气的公寓,林刻做的第一件事是拉上厚厚的窗帘,隔绝了窗外城市的流光溢彩。
她打开角落里的一个老式唱片机,放入一张黑胶唱片。不是音乐,而是录制的、未经任何处理的自然之声——深海鲸歌、雨打芭蕉、篝火燃烧的噼啪作响。这些声音不承载强烈的人类情绪,是她为自己构建的“感官净化场”,用来平复感知,梳理思绪。
她在沙发上坐下,闭上眼睛,任由那些纯粹的声音流淌而过,如同清泉洗涤着被老陈那里扭曲“心象”污染过的内在感官。脑海中,博物馆的“空无”,老陈的“扭曲”,街头流浪汉的“被啃噬的绝望”,以及苏晓明亮的笑容和外婆温暖的掌心,交替闪现。
她的世界的确被割裂了。而她现在,必须主动踏入那片阴影。
第二天,林刻没有去公会。她请了假,理由是“处理私人藏品”。这在猎人中是常事,不会引起过多注意。她需要空间和时间,去见“收藏家”。
见面地点在一家位于旧城区的、门面狭小的古董书店。店里光线昏暗,空气中漂浮着陈年纸墨和灰尘混合的味道,书架高耸直至天花板,挤压出令人压抑的通道。这里的旧物众多,自然也残留着各种微弱、混杂的“心象”,如同一个嘈杂的、年代久远的情绪垃圾场,恰好能掩盖特定会面的能量波动。
书店老板,一个戴着圆圆眼镜、总是笑眯眯的胖老头,对林刻点了点头,示意她进去。穿过堆满书籍的后仓,有一道窄小的楼梯通向地下室。
地下室里别有洞天。温度与湿度被严格控制,柔和的光线从上方投下,照亮了几个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的物品五花八门: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银质烟盒,散发着微弱的、属于某个政客的“谨慎的野心”;一柄锈蚀的匕首,缠绕着几乎要消散的“暴戾”;甚至还有一截枯萎的植物,凝固着某种“偏执的迷恋”。
这里就是“收藏家”的领域。他不仅收藏实体古物,更收藏附着其上的、有价值的“心象”。
“收藏家”本人,就坐在一张巨大的红木书桌后面。他年纪不详,可能四十,也可能六十,穿着合身的马甲,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得像鹰。他身上的情绪光晕极其复杂,是多种“心象”长期浸染的结果,但核心是一种稳定的、如同精密仪器般的“计算与贪婪”的混合体,呈现出一种冰冷的金属色泽。
“林小姐,很久不见。”收藏家声音平稳,没有任何寒暄的意思,“你的信息很及时。最近,市面上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对劲’的东西。”
他打开桌下的一个保险箱,取出一个只有巴掌大小的铅制盒子,与老陈那个颇为相似,但更小,密封得更严实。他没有打开,只是推到桌子中央。
即使隔着铅盒,林刻也立刻感知到了那种熟悉的、令人不适的波动。比老陈那里的微弱,但性质完全相同——一种情绪被强行扭曲、污染后留下的残渣,伴随着那冰冷的、机械般的低频杂音。
“这是什么?”林刻问,目光紧紧盯着那个小盒子。
“一块‘碎片’。”收藏家用戴着白手套的手指轻轻点了点盒盖,“源自一个原本应该是‘纯粹的恐惧’的心象。但你看,”他示意林刻感知,“它不再纯粹了。恐惧的本源被某种东西……篡改了,留下了一种指向性的恶意。”
林刻凝聚精神,小心翼翼地探出一丝感知。铅盒的屏蔽并不完全,她能“触摸”到里面那团污浊的能量。那确实是被污染的“恐惧”,但其中原本属于人类面对未知的本能战栗,被替换成了一种更具体、更阴冷的暗示——一种对“被监视”、对“情感连接被强制切断”的恐惧。
“指向性恶意?”林刻追问。“拥有这块‘碎片’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怀疑身边的人,感到孤独,逐渐切断与外界的情感联系。效果很微弱,但持续不断,像一种低剂量的毒药。”收藏家平静地叙述,仿佛在介绍一件艺术品的工艺,“我称之为‘情感隔离’试验品。”
情感隔离……林刻想到了陆止。那个天生的“空境者”,是这种污染的终极形态吗?
“来源?”她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声音保持平稳。
收藏家摊了摊手,金属色的情绪光晕微微波动,显示出一丝真实的无奈:“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追查不到。它像是凭空出现的,流通渠道非常隐蔽,经过多次转手,痕迹被清理得很干净。我动用了所有关系,也只找到几个像这样流散出来的‘碎片’。”
他身体前倾,压低声音:“但是,林小姐,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巧合。首先,所有已知的污染‘心象’,其原始情绪都偏向负面——恐惧、贪婪、嫉妒、绝望。其次,出现的时间点,集中在最近三个月。最后……”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我怀疑,这东西的制造者,或者说源头,可能对我们的世界,对‘猎人’和‘心象’,非常了解。这不像外行的作品。”
林刻的心跳漏了一拍。内部的敌人?公会里的人?还是某个隐藏极深的、对情绪能量有研究的组织?
“价格。”她不再犹豫。
收藏家报出了一个数字,足以让她账户缩水一大截。林刻没有还价,利落地转账。在猎人这一行,准确的情报有时比强大的“心象”更有价值。
收起那个小小的、却重若千钧的铅盒,林刻准备离开。
“林小姐,”收藏家在她身后开口,语气带着一丝罕见的告诫,“小心点。玩弄这种力量的东西,不管是人还是什么,都很危险。它不是在收集情绪,而是在……荼毒灵魂。”
林刻没有回头,只是微微颔首,便踏上了那道狭窄的楼梯。
走出书店,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她站在熙熙攘攘的旧街道上,手里握着那个铅盒,感觉像是在握着一块燃烧的冰。冰冷的恶意透过铅层,丝丝缕缕地渗入她的掌心。
污染确实存在,并且在扩散。它针对负面情绪,具有“情感隔离”的效应,背后可能有知情人操纵。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隐隐指向一个模糊而庞大的阴影。
而她,一个刚刚被“空境者”动摇了内心根基的情绪猎人,现在要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针对人类情感世界的侵袭。
她抬头望了望天空,城市的天空总是带着一层灰蒙蒙的滤镜。然后,她深吸一口气,将铅盒小心地放入特制的内袋,迈步汇入了人流。
下一步,她需要更仔细地观察老陈,也需要……想办法再次接近那个唯一的“空境者”,陆止。无论是作为潜在的威胁,还是作为对抗这种污染的、一种极端而危险的“解药”,他都已成为这盘谜局中,无法绕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