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狸奴

作品:《折春

    又过两日,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终于停歇。


    天空澈蓝如洗,阳光透过薄云洒下,微风拂面,带来雨后的清新凉爽。


    与京中大多数家眷一样,姜沅也随母亲沈氏在这日出门,前往香火鼎盛的护国寺上香祈福。


    寺内人头攒动,檀香的气息浓郁厚重,混着香客们的低声絮语,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


    姜沅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认认真真地磕头,心里一遍遍默念着希望阿爹阿娘身体康健,兄长事事顺遂,家里平安和睦。


    拜完佛出来,姜母遇见了相熟的几位夫人,便站在殿旁说话。


    沈氏和面前的几位夫人闲谈,看见姜沅低着头绞手指玩,笑到:“沅沅你跟霜降在外面等等芸娘她们,若是到了便来唤我。”


    姜沅便乖觉地退到殿外宽阔的廊下等候,芸娘算是她表姐,两人一同长大,两家人约好今日一同来上香。


    日光西斜,变得温和了许多,晒在身上暖融融的,并不灼人。


    姜沅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廊下来往的香客和寺僧,忽然看见不远处一根朱红廊柱的角落里,缩着一只瘦瘦小小的花狸猫,毛色杂乱,正睁着一双怯生生的大眼睛,警惕又渴望地望着来往穿梭的脚步。


    她摸摸袖袋,正好还有一块早上怕饿,特意留着的素点心。


    姜沅走过去,提着裙摆蹲下身,将那块点心仔细掰成小块,放在干净的油纸片上,然后轻轻推到离小猫不远不近的地方。


    “小狸奴,饿了吧?这个给你吃,不脏的。”姜沅声音放得很轻很软,圆圆的杏眼里漾着纯粹的温柔,“别怕,慢慢吃,没人赶你。”


    小猫警惕地看看她,又狐疑地瞅瞅那散发着食物香气的点心,鼻头耸动,小心翼翼地凑过来,飞快地叼走一小块,又迅速缩回角落,狼吞虎咽起来。


    姜沅也不靠近,就保持着距离,另一只手撑着脸颊看着小猫吃得急切,眉眼弯弯,颊边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


    一行人恰好从另一侧的廊下缓步走过。


    谢衍正听着身旁礼部官员低声介绍寺中,目光随意地扫过前方喧闹的香客和恢弘的殿宇,目光落在那个蹲在午后澄澈阳光里的青碧色身影。


    她侧身蹲着,背对着他的方向,微微俯身,露出一小截白皙纤细的后颈,侧脸线条柔和美好,杏眼亮晶晶的,颊边那对小小的梨涡因这笑意而若隐若现。


    午后的阳光透过廊檐的缝隙,金子般洒在她身上,那抹青碧色在古刹深沉的色彩背景下,显得格外鲜活柔和,甚至有些夺目。


    一阵清风拂过,少女头上的系带随风飘荡,谢衍视线也极其自然地掠过。


    他的脚步未停,余光看向寺庙旁的阴影处,继续侧耳倾听身旁鸿胪寺官员关于西域使臣关于佛寺建筑的介绍。


    而姜沅看着小猫很快吃完那点碎点心,舔舔嘴巴,灵活地一窜,消失在了廊柱后的草丛里。


    她拍拍裙子站起来,正好姜母一行人也从殿内出来了,芸娘笑着朝她招手,她便上前挽住母亲和好友的手,听着她们说着方才求签的趣事,说说笑笑地往护国寺禅房走去。


    护国寺在京中盛名远播,平日来往香客便络绎不绝,今日天晴,更是人流如织。


    寺中素斋是一绝,只是往来香客众多,若想吃上一顿还得要早早来定座,姜沅一家今日来得早便是为了一品素斋。


    “各位施主请随小僧来,还烦请稍等一下,今日香客众多,师傅们有些忙,已在尽力催筵席了。”小和尚年纪不大,穿着素色的袍子,脸上有些羞窘,“实在抱歉,近日寺中人手有些许紧凑……”


    芸娘听了噗呲一笑,含笑的双眼揶揄的看着小和尚,“小和尚不着急,我们上来本就要逛逛,不知今日哪处醉芙蓉开得好?”


    “施主禅房附近正巧有一片开得甚好,就在禅房前头一些的鱼池那,今日日头好,花也开的好。”


    小和尚一个转身,快步走了一段,推开一间禅房又道,“就是这了,往前走个几步就能看到那片花了,若是无事小僧便先退下了,若有事便喊一声,小僧走不远。”


    沈母率先拉着芸娘的母亲林氏坐下,两人和另外两个一起来的夫人闲谈,转头招呼姜沅和芸娘坐下。


    姜沅打量一下禅房,整体素净的配色,窗明几净,一方圆桌和几条圆凳再加一些简单的装饰便没了,转身拉着芸娘坐下,轻轻把头靠在芸娘肩膀上,眯起杏眼懒洋洋道:“芸娘待会可是要去看花?”


    芸娘转头戳了戳刚才还在说话的姜沅,却发现姜沅呼吸平稳,双目微闭,竟是快睡着了。


    心下有些好笑的捏了捏姜沅的脸道:“沅沅你昨晚做贼去了么,怎的这么困?我还想与你说件事呢。”


    姜沅迷迷瞪瞪的看着芸娘,有些转不过来,含糊不清的问了句要说什么。


    芸娘左右看看,见无人看她们这边,凑近姜沅耳边小声说道:“我今日上山看见谢大人的马车了!”


    “谢大人是谁。”


    “笨蛋沅沅,就是中书侍郎谢衍谢大人呀,我方才偶然看见他从那马车上下来的,你难道不知道他吗?”


    姜沅想了想,有些不确定道:“应当是忘记了,我好似没怎么遇到过。”


    芸娘悄悄看了眼近处的沈母几人,悄悄和姜沅咬耳朵,只用一点点气声道:“谢大人,长得极好,待会我带你去悄悄看上一眼,免得你白白在京城待这么久却连面都没见过。”


    姜沅耳朵痒痒的,有点听不清芸娘讲的待会去干什么,还想追问。就听见门吱呀一声,小和尚端着素斋上来,便只能先转头瞧素斋。


    护国寺素斋做的极好,前两日刚下雨,山上冒出许多菇子,一份菌菇汤鲜香可口,配上用菰米做出来的雕胡饭香滑细腻,水镂鸡子、素鱼、假煎肉、糗饵,再来上香甜软糯的豆沙酥饼和绿豆糕,虽是素斋但也不失美味。


    禅房内,几位夫人闲聊,话题自然引到了近日京中的热闹事。


    “说起来,上月到的那些西域使臣,真是稀奇,不见他们多商讨正事,倒像是来游山玩水的,整日在京中闲逛。”一位夫人摇着团扇道。


    另一位压低了声音:“听说西郊前几日那场大雨,差点让一处山湖决堤,工部的人忙了好一阵才稳住……”


    姜沅正无聊地拨弄着茶杯,对这些话题兴趣缺缺。


    沈氏见她如此,便温和道:“可是无聊了?方才领路的小沙弥说前头醉芙蓉开得好,与芸娘一道去看看吧,就在近处,别走远。”


    “多谢阿娘,那我就和芸娘先走啦!”姜沅拉着芸娘迫不及待就往外走。


    两人带着丫鬟往前走了数十步,果真看到一片醉芙蓉。


    日影筛金,穿林而过,照见枝头琼英灼灼,其间万点胭脂雪,暗香浮动。


    正当此时,一个略显尖锐的女声从身后传来:“我当是谁呢,这不是姜寺丞家的姜姑娘么?真是好雅兴,也来赏花?”


    姜沅闻声回头,笑容微微一僵。


    来人是一位穿着华丽的少女,身旁跟着几个丫鬟,正是孙莹,其父孙尧与姜沅父亲衡同是大理寺丞。


    孙尧比姜衡早入大理寺,但晋升却比姜衡晚。


    近段时间前大理寺正调往刑部,大理寺正之位空缺,下一任大理寺正不出意外便在姜衡和孙尧之间擢选。


    此前几番碰面,孙莹就因父辈嫌隙,对姜沅言语间多有针对和轻慢。


    芸娘立刻察觉到来者不善,上前半步,脸上皮笑肉不笑的道:“原来是孙姑娘,真是巧了。”


    孙莹目光在两人身上扫了一圈,带着几分审视和不屑:“是啊,真巧。姜姑娘今日怎的独自在此?哦,不对,还有苏姑娘作陪。只是这护国寺人来人往,两位姑娘还是谨慎些好,莫要冲撞了贵人。”


    姜沅性子温吞,下意识就想避开,轻轻拉了拉芸娘的衣袖,低声道:“芸娘,我们走吧。”


    芸娘却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安心。


    她深知这位孙莹的脾性,越是退缩,对方越是来劲。


    她脸上笑容不变,语气却稍稍硬了几分:“多谢孙姑娘提醒。不过,这护国寺的杏花林向所有香客开放,我们在此赏花,自是谨守礼数,不敢有半分逾越。倒是孙姑娘声音清亮,怕是更容易引人注目呢。”


    孙莹被芸娘不软不硬地顶了回来,脸色一沉,正要再说什么。


    芸娘却不给她机会,抢先一步,声音稍稍提高,显得自然又关切:“哎呀,方才我仿佛看见永宁侯府的二姑娘往那边去了,孙姑娘不是与二姑娘交好么?不去打个招呼?”她随意指了个方向。


    孙莹果然被噎了一下,瞪了芸娘一眼,又狐疑地朝她指的方向望了望。


    芸娘趁机微微侧头,用极低的声音对姜沅快速道:“沅沅,你先往那边走,绕过那棵最大的杏树等我。我应付她几句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