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逢春

作品:《反派他总拿be剧本

    后来任青安反噬其主,杀了那个一直控制他的人。


    身上的剧毒没了解药,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但他不在意。


    失了记忆,潜意识还留有执念,好想再看看清平盛世之景啊。


    这世道太乱,百姓太苦,太多的悲与痛。


    于是他行事极端,恶贯满盈,草菅人命。


    卫升已经从他身上再看不到原来的模样,他们之间隔了一条人命,知己终成陌路。


    大商内忧外患,这个王朝的痼疾太深,想要彻底根治,只能伤筋动骨。


    改革之途,素来铺垒了无数人命与鲜血。


    破而后立,这是他选择的极端方式。


    任霁之手握大权,枉欺人主,独断专权,朝廷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


    他血洗朝堂,又前往边塞御敌。


    所有人都说任霁之是个疯子,和九提督卫升一样疯。


    对于任霁之请旨前往边境,君王欣然应允,送走了这一尊大佛,商九殷总于从重压下脱离,有暇空喘一口气。


    朝堂被他搞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养精蓄锐了三年的君主终于开始有所动作,肃朝堂,以有德之人授官,安边境,抚百姓。


    等局势稍定,要做的最后一步就是斩杀奸佞。


    通敌叛国,罪行累累,使山河离乱,天下深陷战乱之苦的任霁之,就是他要磨刀的第一块石头。


    任霁之的二十七年人生显得如此短暂,就此戛然而止,划上了一个略显仓促的句号。


    他死后,万民同庆。其后数年,天下已有盛世之相,安定和乐,久无战乱。


    偏偏这任霁之期待了一生的盛世,直到他死时才来到。


    人道洛阳花似锦,偏我来时不逢春。


    ——偏我去时春满城。


    任青安重生回了世界线开始的时候,他失去所有记忆之前。


    这个时间,他的人生已出了差错,却还未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任青安揉了揉额角,有些头疼。


    沉浸式的人生对他影响太大,前世沉重的情绪让他的胸口疼痛窒闷到喘不过气。


    也许是错觉,内伤太重,没有及时治疗,偶尔疼痛也无需大惊小怪。


    之后任青安把竹屋修葺了一遍。


    因为有系统的帮助和指导,进程远比上一世,他自己一人摸索,磕磕绊绊,寻找材料要快得多。


    他和前世一样,在竹屋中住下,等上好一点,可以走远些路程,他走出了竹林,去最近的市集采买物资。


    银钱是在屋子里找到的,放在床前桌子上的旧匣子里,应当是他家中哪位亲人放的。


    任青安易了容,因为担心有心之人认出自己,自己的身份会给这里招来是非。


    他在系统的催促下,去看了大夫。


    这里地方小,大夫也多是给这里的人看些伤寒杂病,小病小痛可以治疗,再严重些,便要去别的地方寻医了。


    给任青安把脉的老大夫,眉头皱得都要结在一块了。


    只给他开了一些治疗外伤的药,顺带帮忙把伤口重新包扎了一遍。


    老大夫劝他去另觅良医,自己医术有限,无法为他更进一步医治。


    这里民风淳朴,老大夫也心善,他能看出任青安的来历不凡。


    这份气度罕有,身上的伤又这么重,恐怕是被仇家追杀。


    但他没有对这份麻烦表现敌意和排斥,只是眼神温和,又略带担忧,在任青安临走前多说了一句:“年轻人,还是要多注重身体。”


    青年低咳一声,闻言抬眸,唇间噙了一抹笑意,朝大夫颔首:“多谢关怀。”


    任青安在这里住下的三个月里,成功和本地居民建立良好关系。


    镇里人人都知道,竹林里的那间竹屋里住着一位隐士,身体不好,人却心地善良且学识渊博。


    家中有孩子到了启蒙年龄的,青年都会悉心教其习字,且不收回报。


    态度温和有礼,待人如沐春风,让人看了就心生欢喜。


    对这样一位像琉璃般易碎的青年,人们心中难免多了些纵容,想要对他也好些。


    久而久之,谁家有了好东西都会想着青年,知道他不喜人打扰,便会派家中孩子过来。


    送的东西不贵重,都是些自家的农产品,有时是两三个鸡蛋,一些蔬菜瓜果,有时是家中做的衣服,鞋子。


    胜在心意。


    一开始青年是不愿意接受的,谁知下一次再去市集买东西时,便没有人家愿意收他的钱了。


    青年无可奈何,只能收下这份心意。


    随着这一次退让,很多人觉察出,青年外表的疏离温和,似乎在渐渐消融,人也真实了些。


    不再像以前那样虚无缥缈,让人抓不住了。


    有人问该如何称呼他,青年思考片刻,眉眼温和:“那就叫我青竹先生吧。”


    镇子里的人发现,青竹先生每次去集市,都有固定的日子。


    家中有孩子被其教导的,为表达感谢,都会在这一天刻意蹲守,家里做上一顿好饭,邀请先生做客。


    盛情难却,先生被拉进家中,好好吃了一顿饭。


    年长些的人看向他,眼中满是慈爱和心疼。


    身子这么不好,脸色整日苍白,又独自一人居住,怕是总是不肯好好吃饭,才会这样清瘦,是该补补才好。


    于是在竹屋中居住三个月的任青安,成功被投喂得胖了好几斤。


    只是他素来削瘦,哪怕胖了好几斤,身形依旧显得单薄。


    前世是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任霁之被伤了声带,不能说话,也没有精力外出和周围镇民交际,整日呆在屋里不出来。


    在外人眼中,他是一个有些奇怪的隐居之人,因为住在林子里,且不知其姓名,大家便称他为青竹先生。


    任霁之没有和镇里人结下缘分,关系不冷不淡,一生中也从未获得如此多的善意。


    年长些的人想起了当年竹屋中曾经也住过一位老先生,问任青安和那人是何关系。


    青年说:“那是家中祖父,多年前曾隐居在此,现已辞别人世。”


    谈起往事,他没有悲伤和怅惘,只是声音犹带怀念。


    那是些很美好的回忆,谈起不必悲伤,只应怀念。


    这一次任青安因为系统的存在,没有失忆。


    他后知后觉想起这件事,自己身上似乎还中了某种毒。


    系统解析了好几天,终于解析出了他身上中的毒的成分,声音有些迟疑:“宿主,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一个?”


    青年坐在桌案前,手中拿着一卷书,单手支着额角,被柔和的春风吹得昏昏欲睡。


    听到系统的话,终于醒神,看外面天似乎有些阴,起身关了桌前的窗


    才慢吞吞回复:“直接说。”


    “宿主,我解析出了你身上的毒,坏消息是,这毒素的中后期会逐渐蔓延到神经系统,磨损记忆 ”


    任青安听到这里,有些诧异,他只知道自己中了剧毒,到最后,身体会逐渐衰竭而死。


    却从未想过,这是导致前世自己失忆的罪魁祸首。


    这种记忆的流失是悄无声息的,在他都未察觉到的时候,已经忘记曾经所有。


    到后面,记忆力差,反应迟钝,明明刚做过的事,却很快就能忘记。


    任霁之喜欢种花,快死的那些时日,有一天,给花浇了十次水,只是他不知道。


    那时他的视力也有些模糊了。


    第二天,晨起,看见蔫搭搭的花枝,只是顿了片刻。


    将死之人,也养不活漂亮的花。


    那时他只知道自己身中剧毒,没几年好活,本就心存死志,便也没有纠结这些细枝末节。


    前世直到死前,也许是任务完成,这个世界加在他身上的桎梏消失,他才得以恢复记忆。


    死的太快,根本来不及去细思。


    系统顿了顿,继续说下去,声音有些雀跃:“不过嘛,好消息是,因为有我在,这种毒对宿主造不成什么伤害!”


    听了半晌,任青安终于明白。


    这种毒发作的初期,显性特征就是腐蚀记忆,前世任霁之中了招,但这一次的任青安不会,因为他拥有系统。


    只是为了符合世界运行规则,这样的剧毒平白无故解不了,除了失忆这一症状,毒发后期的显性症状,都会在他身体上显出。


    也就是说虽然他并没有忘记,但却需要表现出逐渐失忆的模样。


    青年捂眼笑了一声。


    “小阿统,这可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不过演戏的话,他从有记忆开始就在伪装了。


    任青安垂眸,看着刚刚顺着窗户吹到桌上的一片树叶,银杏树叶,春季,尚显青翠,叶柄至叶片脉络处,却已然有些枯黄。


    ①“人道洛阳花似锦,偏我来时不逢春。”


    出自[明]张四维《双烈记》第四出《推详》:“人道洛阳花似锦,偏我来时不遇春。”


    -明传奇作家袁于令《西楼记》有近义:“闻说洛阳花似锦。”


    ②-“偏我来时不逢春,偏我去时春满城”,源自网络改编句子,改写表达错过之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不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