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6章

作品:《限制文里的恶毒女配(快穿)

    第三十六章


    永和十四年,秋。


    京城,武安侯府。


    曾经门庭冷落的车马再次渐渐多了起来,虽不及鼎盛时期,却也不再是人人避之不及的禁忌之地,两年的闭门思过与蛰伏,如同在地底无声燃烧的炭火,看似沉寂,内里却积蓄着足以焚毁一切的能量。


    书房内,萧远征负手立于巨大的军事舆图前。


    两年的时光并未在萧远征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洗去了些许曾经的浮躁与外露的锋芒,沉淀下更为深沉的阴鸷与冷厉,他的眼神比以前更加锐利,如同打磨过的寒刃,只是那锐利之下,隐藏着难以察觉的、被屈辱和野心反复灼烧过的痕迹。


    皇帝终究还是低头了。


    这两年,天下并未因夺了他萧远征的兵权而变得海晏河清。


    恰恰相反,丞相一党的贪腐变本加厉,各地天灾**不断,叛乱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尤其是以江婉清为首的“安民军”,已不再是疥癣之疾,而是长成了盘踞数郡、虎视中原的心腹大患!朝廷几次派兵围剿,皆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朝中无人可用。


    那些所谓的皇室将领、丞相亲信,平日里争权夺利一个顶俩,真到了战场上,却全是酒囊饭袋。


    满朝文武,这才惊觉,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似乎只剩下那个因丑闻而被他们唾弃、冷藏了两年的武安侯,萧远征。


    于是,那道象征着重获信任与起复的圣旨,伴随着调兵虎符和节钺,终于还是送到了萧远征面前。


    皇帝在御书房亲自见萧远征,言辞恳切,甚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无奈与忌惮,言说社稷危难,非卿不可,望他以国事为重,既往不咎,速平叛乱。


    萧远征跪在冰冷的金砖地上,垂首听着那冠冕堂皇的话语,心中只有一片冰冷的嘲讽。


    国事为重?既往不咎?


    真是天大的笑话!


    若非叛军势大,朝廷无人,皇帝又怎会想起他这个“伤风败俗”、“有辱门楣”的罪臣?


    那高高在上的君王,此刻心中恐怕比吃了苍蝇还要恶心,却不得不依靠他这把最锋利的刀。


    但萧远征没有表露丝毫情绪,只是恭敬地叩首领旨,声音沉稳有力:“臣,萧远征,定当竭尽全力,剿灭叛匪,以报陛下隆恩!”


    这一刻,萧远征与那本“原著”的轨迹,惊人地重合了。


    被逼到绝境,放下一切顾忌,野心如同挣脱牢笼的猛兽,彻底咆哮而出。


    江山?百姓?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萧远征此刻并不那么在乎。


    萧远征在乎的,是力量!是足以洗刷一切耻辱、掌控自身命运、让所有曾经鄙弃他、算计他的人都匍匐在脚下的绝对力量!


    剿灭叛军,只是第一步。


    借此重整旗鼓,掌控更强的军队,积累更大的声望,然后……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为何就不能是他萧远征来坐?


    只有站在权力的最巅峰,他才能真正地……为所欲为!才能将那个一次次超出他预料、让他寝食难安的女人……


    萧远征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光芒,有恨意,有屈辱,有强烈的征服欲,更有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被强烈吸引的悸动。


    江婉清……


    我们终于要再见面了,这一次,不是在京城那令人窒息的繁文缛节和阴谋算计中,而是在真正的战场上,我倒要看看,你这朵带刺的玫瑰,究竟能绽放出何等惊人的光芒!又能否……被我亲手折下!


    萧远征猛地转身,玄色披风在空气中划出凌厉的弧度。


    “传令!点兵!出征!”


    半月后,萧远征率领重整后的八万朝廷精锐,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浩浩荡荡开出京城,直扑叛军活动的核心区域。


    大军行进,纪律严明,杀气腾腾。


    萧远征一改两年前的些许颓唐,骑在高头骏马之上,身披玄甲,目光如电,巡视着麾下这支强大的力量,久违的统兵感觉回归,权力在握的实感,以及即将与那个特定对手交锋的兴奋,让萧远征整个人焕发出一种逼人的锐气与意气风发。


    萧远征不再是那个困于后宅丑闻的失败者,他是重掌利刃的猛虎,是即将踏平叛乱的帝国战神。


    消息如同插上翅膀,飞速传向清河。


    安民军大营,中军帐内。


    婉清看着手中紧急军情,面色沉静如水。


    王弘川侍立一旁,眉头微锁:“萧远征……果然还是他来了,朝廷无人,竟不得不重新启用这等身败名裂之人,主公,萧远征用兵,绝非前几任草包可比,其人勇猛且善于奇袭,需得谨慎应对。”


    婉清放下情报,指尖无意识地在粗糙的木质案几上轻轻敲击。


    两年时间,足以让婉清将当初那支以收编山匪、流民为主的队伍,锤炼成一支纪律严明、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铁军,她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更兼民心所向,已非吴下阿蒙。


    “败军之将,何足言勇?”婉清声音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他若安分守己,或许还能苟延残喘,既然敢来,那便让他彻底成为我安民军踏上更高位置的垫脚石。”


    婉清站起身,走到帐内悬挂的巨幅舆图前,目光锐利如鹰隼,迅速扫过山川河流、城池关隘。


    “传令各部,按预定计划,向宣城方向集结。”婉清手指精准地点在地图上的一个点,“宣城地势险要,乃南下北上之咽喉,萧远征急于求成,必想速战速决,一举击溃我军主力,我们便在此处,以逸待劳,等他来攻!”


    “是!”王弘川眼中闪过钦佩之色,立刻领命。


    王弘川看着婉清从容布署、挥斥方遒的模样,只觉得心潮澎湃,眼前的女子,早已不是当年需要他小心翼翼辅佐、暗中倾慕的对象,而是真正羽翼丰满、即将凤鸣九天的雄主。


    一月后,宣城。


    秋高气爽,旷野之上却弥漫着无形的肃杀之气。


    朝廷军与安民军,两支庞大的军队,如同两只蓄势待发的巨兽,遥遥对峙于宣城内外。


    朝廷大营,连绵不绝,营寨坚固,刁斗森严。


    玄色旌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上面绣着的“萧”字大纛,格外醒目,士兵盔明甲亮,刀枪反射着冷硬的寒光,一股百战精锐的彪悍之气扑面而来。


    萧远征立于中军高台之上,极目远眺对面的叛军阵地。


    两年蛰伏,非但没有磨去萧远征的锐气,反而让他沉淀得更加危险,他嘴角噙着一丝冷冽的笑意。


    江婉清……果然有些本事,这营寨扎得颇有章法,暗合兵法,看来并非全靠运气和王家那小子的辅佐,不过,终究是女人,战场绝非纸上谈兵,今日,便让你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


    萧远征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仿佛已经能闻到血腥味,那是令他兴奋的味道,击败她,征服她,踩着她的失败重塑自己的无上威名!这股强烈的**,如同烈火般灼烧着他的心脏。


    而此刻,宣城城墙之上。


    婉清一身银甲,外罩素白披风,青丝尽数绾于盔内,露出光洁的额头和那双沉静如古井、却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眼眸,她扶着垛口,平静地注视着远方那黑压压一片、气势汹汹的朝廷军营。


    王弘川、陈猛、张奎等一众将领谋士簇拥在她身后,人人面色凝重,却无一人慌乱。


    “主公,萧远征大军已至,看其阵势,恐不日便会发动进攻。”王弘川低声道。


    婉清微微颔首,目光依旧锁定远方那面“萧”字大旗,唇角勾起一抹极淡、却自信傲然的弧度。


    “他知道我在看他。”婉清忽然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


    众人一怔。


    婉清却不再解释。


    那种感觉很奇妙,隔着遥远的距离,她仿佛能感受到那道同样锐利、充满侵略性和复杂情绪的目光。


    萧远征……你终于来了,带着你的野心和不甘。


    可惜,你早已不是两年前那个还能让我略微忌惮的对手了,你的愤怒,你的**,都将成为你落败的根源。


    这天下棋局,执子者,早已易主!


    婉清缓缓抬起手,指向朝廷大营的方向,声音清越,却带着一种足以令三军振奋的强大力量:


    “诸君且看!此乃朝廷最后之精锐,亦是我安民军踏平天下、开创盛世之最后绊脚石!”


    “破此强敌,则京师门户洞开,乾坤倒转,便在眼前!”


    “今日,便让这宣城之下,成为他萧远征的绝地!成为我安民军,迈向至尊之位的——登天梯!”


    城上众将闻言,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所有紧张不安瞬间化为熊熊战意!齐齐抱拳怒吼:


    “愿随主公!踏平敌营!开创盛世!”


    声震四野,气势如虹!


    秋风卷过战场,扬起两位统帅的披风。


    一边是玄甲墨袍,重掌权柄,野心勃勃,欲以雷霆万钧之势碾碎一切的帝国猛虎。


    一边是银甲素裳,羽翼已丰,智珠在握,欲借敌首级铺就通天之路的崛起凤凰。


    隔空相望,意气风发。


    大战,一触即发。


    这不仅是军队的对抗,更是两个挣脱了命运束缚、野心勃勃的灵魂,在这乱世舞台上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正面碰撞。


    时代的洪流,将因他们的对决,而彻底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