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 23 章
作品:《成长的证明》 药盒里的秘密
下午五点半的夕阳,像融化的蜂蜜般淌过临街商铺的玻璃门。
林晚拎着保温桶的手指微微泛白,桶里母亲慢炖了三小时的鸽子汤还冒着热气,氤氲的白雾在桶盖缝隙间绕出细碎的圈,像她此刻雀跃又带着点急切的心跳。
“如常爸妈应该喜欢这个味道吧?”她低头看了眼手机里母亲发来的消息——
“记得提醒如常父亲按时吃药,别让他又偷偷减量”,指尖在屏幕上轻轻点了点,转身拐进熟悉的老旧小区。
三楼的窗户亮着暖黄色的灯,可还没等林晚踏上最后一级台阶,门内传来的细碎争执就像小石子般砸进她心里。
“你这老头子怎么不听劝!一片药快赶上我半天菜钱了,少吃半片又不会怎么样……”是如常母亲压低的声音,带着点固执的心疼。
“我知道贵,可晚晚昨天才跟我说要按剂量吃……”如常父亲的声音沙哑,还带着点咳嗽后的疲惫。
“她一个小姑娘,能工作多久,哪有那么多钱?咱们省一点是一点,别给孩子们添负担……”
林晚的脚步顿住,保温桶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却让她鼻尖一酸。她深吸一口气,故意把钥匙在锁孔里转得“哗啦”响,推开门时脸上已经堆起明朗的笑:
“阿姨,我来啦!今天的汤熬得特别香,您快尝尝!”
话音刚落,她就看见如常母亲正把半片白色药片往药盒里塞,枯瘦的手指因为慌乱而微微发抖,药盒的盖子“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林晚假装没看见那散落的药片,快步走到床头柜旁,把保温桶放在印着碎花的桌布上,弯腰时悄悄用裙摆盖住了地上的药渣。
“阿姨您看,”她拿起桌上的药瓶,拧开盖子时特意让药片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倒出完整的一片放在手心,
“医生刚才给我发消息啦,说叔叔这恢复速度比预期还好,再按剂量吃两周,就能跟以前一样去公园打太极了。”
她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沓贴好标签的小药袋,蓝色的标签上写着“早上8点”,黄色的写着“晚上7点”,
“我都按顿分好啦,您每天拿对应的颜色就行,肯定不会记错的。”
如常母亲的目光落在那些整整齐齐的药袋上,眼角的皱纹慢慢皱起来,像被水打湿的宣纸。
她抬手抹了抹眼角,声音带着点哽咽:
“晚晚啊,你这孩子……”话没说完,就被林晚递来的汤碗打断。
乳白色的汤里飘着红枣和枸杞,热气模糊了林晚的笑脸,也悄悄藏起了她眼底的心疼——
她早就从如常那里知道,老两口偷偷把药费单子藏在衣柜最底层,每天都在算“少吃一片能省多少钱”。
帆布包里的温柔
同一时间,城市另一端的房产中介门店里,如常正对着电脑屏幕核对客户信息。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林晚发来的照片——窗台边的绯扇月季开了第一朵,花瓣像被染透的胭脂,边缘还沾着晶莹的水珠。
他嘴角忍不住弯起来,手指在屏幕上敲了敲:
“等我忙完这单,咱们周末带爸妈去公园看月季。”
刚把手机揣回兜里,他突然想起上周帮岳父母修空调时的场景。
林晚父亲的床头柜上放着一瓶止痛片,包装纸已经泛黄,生产日期还是去年的。
当时老人笑着说“这药还能吃”,可他分明看见老人揉腰时皱紧的眉头。
“王姐,我这边有点事,先下班啦!”如常跟同事打了声招呼,抓起帆布包就往药店跑。
玻璃柜台后的药师递给他一瓶进口止痛片,银色的包装上印着复杂的外文。
他接过药时特意看了眼价签,两百三十八元的数字让他皱了皱眉,随即又舒展开——只要能让岳父少受点疼,这点钱算什么。
走出药店时,晚风带着初夏的暖意吹过来。
如常把药放进帆布包最里面的夹层,手指摩挲着包装上的价签,犹豫了几秒后,还是小心翼翼地把价签撕了下来,揉成小团扔进垃圾桶。
“就说客户送的试用装吧,”他小声嘀咕,
“不然晚晚爸肯定不肯收。”
第二天早上,如常特意提前半小时出门,拎着装有药的帆布包往岳父母家走。
刚走到楼下的花坛边,就看见林晚父亲正蹲在月季丛旁,手里扶着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
老人的腰弯得像弓,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手指紧紧抓着自行车的车把,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
“叔!您慢点!”如常赶紧跑过去,伸手扶住自行车的后座。
林晚父亲听见声音,猛地抬起头,脸上露出有点慌乱的笑,手在沾了泥土的裤子上蹭了蹭:
“如常来啦?怎么这么早?快上去坐,你阿姨正煮饺子呢,韭菜馅的,你最爱吃的。”
如常把自行车扶好,从帆布包里掏出那瓶止痛片,递过去时故意把包装转了个方向,让外文标签对着自己:
“叔,我昨天带的客户是做医药的,送了几瓶试用装,您试试这个,比您之前吃的那种副作用小。”
他不敢看老人的眼睛,假装整理帆布包的带子,手指却悄悄攥紧了——他怕被晚晚父亲看出破绽。
林晚父亲接过药瓶,粗糙的手指在银色包装上轻轻摩挲。
他其实认识这个牌子,上次去药店问过,一瓶要两百多。药瓶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像一团温暖的火,慢慢烧到心里。
他没戳破这个小谎言,只是拍了拍如常的肩膀,声音带着点沙哑:
“好,好,那叔就收下了。”说着,就把药瓶放进了上衣内袋,像藏起一件珍贵的宝贝。
小院里的暖阳
周末的阳光格外好,把林晚家的小院染成了暖黄色。
石桌上铺着林晚母亲绣的桌布,上面摆着刚端上来的炒青菜,绿油油的叶子上还沾着水珠,旁边的盘子里堆着金黄的炸带鱼,香气随着风飘得很远。
林晚蹲在月季丛旁,小心翼翼地给新开的绯扇月季浇水。
水珠落在花瓣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如常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把小剪刀,轻轻剪掉枯萎的叶子:“这花长得真快,下周应该能开满枝头了。”
“是啊,”林晚抬头笑,阳光落在她的发梢,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两人相视一笑,没说话,却都想起了三年前的春天。
“吃饭啦!”林晚母亲端着一大盘饺子从屋里出来,白色的瓷盘上还冒着热气。如常赶紧站起来,伸手接过盘子:
“阿姨,您歇着,我来摆。”林晚则端起汤碗,给如常母亲盛了一碗鸽子汤,汤里的红枣在碗底轻轻晃动。
如常父亲坐在石凳上,手里拿着那瓶进口止痛片,却没打开。
他看着林晚给如常夹饺子,看着如常给老伴盛汤,突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悄悄把药瓶放进衣袋,拿起筷子给如常夹了块带鱼:
“如常,多吃点,补补身子。”
夕阳慢慢沉下去,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绯扇月季的花瓣被风吹落,轻轻落在石桌上,沾在林晚的发间。
没人提起药盒里的半片药,没人说起帆布包里的价签,也没人道破那“试用装”的谎言。
可每个人都知道,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牵挂,就像这小院里的暖阳,像这碗里的热汤,悄悄把两家人的日子,紧紧连在了一起。
晚风拂过,带来月季的清香。
如常握住林晚的手,她的指尖温暖,像握住了整个春天。
他抬头看向天边的晚霞,突然想起林晚常说的话:
“最好的感情,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付出,而是两个人的双向奔赴。”原来,这份奔赴,早已从他们两人,蔓延到了两个家庭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