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相府密谋
作品:《太子爷的掌心谋》 与此同时,京城另一端,宰相府的深处,那间戒备森严的书房。
厚重的门帘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响,沉重的织锦帘幕垂落如墙,将这方寸之地化作一处与世隔绝的秘境。书房内只点了几盏昏黄的油灯,灯芯燃烧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微弱的光芒在幽暗中挣扎,将杜允谦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拉得忽长忽短,扭曲变形,那影子仿佛一只张牙舞爪的怪兽,一如他此刻阴郁而暴躁的心情。
夜已深沉,整座府邸都陷入了寂静之中,下人们早已退去,廊下的灯笼次第熄灭,唯有这间书房内还透着微弱的光亮,像是黑暗中唯一醒着的一只眼睛。
书房四周摆满了书架,从地面直抵屋顶,架上堆满了典籍与奏章,有些已经泛黄,有些则是新近送来的密报,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的书香味,混合着墨汁和纸张特有的气息,还有淡淡的檀木香。
角落里一座古朴的香炉静静燃着安神香,青铜炉身上雕刻着繁复的云纹,但那袅袅青烟似乎也无法安抚此刻的紧张气氛,反而在昏暗中更添几分诡异。
杜允谦负手立于窗前,身躯笔直如松,纹丝不动,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眼神深邃而冰冷。
他的身形在昏黄灯光下显得格外孤寂,官袍上绣着的云鹤纹饰在光影中若隐若现,白发在灯光映照下泛着银色的光泽,如同霜雪覆顶。
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刚收到的密报,纸张已经被他捏得微微褶皱,边角处甚至有些泛白,可见其内心的不平静与愤怒。
那密报上记录着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一切,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每一个字都如同针扎在他心上,让他的胸口隐隐作痛。
朝堂上失利的不甘与愤怒,如同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心脏,那种感觉比身体上的任何伤痛都要剧烈,让他的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每一次吐纳都带着压抑的怒火。
他杜允谦纵横朝堂数十载,历经风雨,阅尽权谋算计,见惯了多少风云人物的兴衰成败,何曾在一个武夫面前如此吃瘪?何曾被一个在他眼中刚过易折的太子如此戏耍?
这份屈辱感比任何伤痛都要刺骨,比任何失败都要难以忍受,像是一把钝刀在心上反复切割。
“殷天傲……”他低声咀嚼着这个名字,声音冰冷刺骨,带着深入骨髓的恨意,每个字都从齿缝间挤出,“倒是本相小瞧你了。”
窗外的夜色深沉如墨,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更鼓声,沉闷而悠长,提醒着时间的流逝,也提醒着这座城池中有多少双眼睛在黑暗中睁开。
但他更在意的,不是殷天傲本人,而是隐藏在殷天傲身后那个出谋划策之人。
这才是真正让他寝食难安的原因,比殷天傲本身更让他感到威胁。
今日殷天傲在朝堂上的表现,与往日判若两人,那份老辣与缜密,那份从容与自信,绝非那个曾经偏重勇武的太子所能拥有。
每一步棋都恰到好处,每一句话都击中要害,每一个反击都精准致命,这背后必定有一个完全与殷天傲性格相反的人指点,为他出谋划策、查漏补缺。
“查清楚了吗?”杜允谦没有回头,声音沙哑地问道,带着压抑的怒火,也带着对答案的急切渴望。
阴影中,一个穿着灰衣、如同鬼魅般的身影悄然浮现,仿佛从黑暗中生长出来,身形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只有轮廓隐约可见。
那人的脚步无声,呼吸平稳,显然是训练有素的暗卫,是杜允谦手中最锋利也最隐秘的刀。
他躬身道:“相爷,东宫近日守卫森严,我们的人难以靠近核心区域。”
“太子殿下加强了东宫周围的巡逻,暗哨明岗交替换防,任何可疑之人都会被盘查,我们安插的眼线也被清理了几个。”
“但根据各方线索汇总以及外围观察和其他渠道的情报,太子近期除了上朝理政,去得最勤的地方,便是……听雪轩。”
灰衣人的声音低沉而谨慎,每个字都经过仔细斟酌,生怕有所遗漏或错误。
“听雪轩……”杜允谦缓缓转身,动作缓慢而充满压迫感,仿佛一座山岳在移动。
昏黄的灯光照亮了他布满皱纹却依旧锐利的脸庞,那双眼睛如同鹰隼般锐利,又如同毒蛇般阴冷,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宁殊……果然是他。”他虽早有猜测,心中也有几分确定,但得到确认,心中仍是震动不已,一股复杂的情绪在胸中翻涌。
一个他国质子,一个被送来当人质的亡国之人,竟有如此才智,能在千里之外,隔着高墙深院,助殷天傲破他精心布下的局!
这简直是对他多年权谋经验的最大嘲讽,也是最深的耻辱,让他这张老脸无处可放。
“此子……留不得。”杜允谦眼中杀机毕露,那冰冷的目光仿佛能将人冻僵,仿佛要把空气都冻结。
但他很快又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理智重新占据了上风,压下了心中的怒火和杀意。
多年的官场历练让他明白,冲动是最大的敌人,唯有冷静方能制胜,唯有深思熟虑才能笑到最后。
宁殊毕竟是宁国质子,身份敏感而特殊,若无确凿罪名,贸然动手,不仅会引来宁国抗议,引发外交风波,更会打草惊蛇,让殷天傲有了防备,反而得不偿失。
“相爷,是否要……”灰衣人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眼中闪过狠厉之色,杀气腾腾。
“愚蠢!”杜允谦冷斥一声,声音虽不高却充满威严。
“在宫中动手,目标太大,痕迹太明显。况且,陛下虽看似不管事,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这皇宫内外,有什么能真正瞒过他的眼睛?有什么能逃过他的耳目?”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忌惮,显然对那位深居简出、看似无为却掌控一切的皇帝仍有所顾虑,不敢轻举妄动。
“更何况,宁殊身边有太子派去的护卫,都是东宫精锐,东宫暗卫也时刻注意着听雪轩的动静,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若在此时动手,只会让我们陷入被动,反而坐实了我们对太子不利的罪名,给了殷天傲反击的机会。”
他踱步到书案前,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响声,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各种可能性和应对之策。
每一声敲击都像是在思考,在权衡,在计算着各种可能性,在盘算着最佳的行动方案。
书案上堆满了各种文书和地图,其中一份关于漓州的舆图格外显眼,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红点和线条。
殷天傲如今对宁殊如此看重,几乎形影不离,言听计从,有东宫护卫严密保护,想要动宁殊,难如登天,几乎不可能。
这两人之间似乎建立了某种信任,某种牢不可破的联系,这种信任让他感到棘手,也让他感到嫉妒。
必须先想办法将他们二人分开,制造机会,至少,要制造出让宁殊落单的机会,让他失去庇护。
只有让宁殊失去殷天傲的庇护,失去那些护卫的保护,他才能真正动手,才能为所欲为。
他的目光落在了书案上那份关于漓州事务的初步章程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殷天傲不是成立了‘漓州事务协调司’吗?”杜允谦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容,“既然是协调司,涉及边防、钱粮、邦交诸多事宜,作为主持者,太子殿下总不能一直待在深宫之中,只凭文书往来决断吧?”
灰衣人疑惑地抬头。
杜允谦继续道:“漓州局势复杂,蛮族动向、夜枭意图、边境驻军情况,皆需实地勘察,方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尤其是与夜枭国接壤的几处关隘,防务是否稳固,至关重要。”他顿了顿,声音愈发低沉,“你立刻去安排,让我们在兵部和枢密院的人,联名上一道奏折,以‘协调司’成员的身份,恳请太子殿下亲自巡视南疆,视察边防,尤其是……靠近夜枭国的几处关键军镇。理由嘛,就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朝廷仲裁’之策,掌握第一手军情,震慑宵小。”
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以南疆军务和朝廷大义为名,逼殷天傲离京。太子巡视边防,合情合理,即便是殷天傲,也难以找到合适的理由推脱。只要殷天傲一走,东宫护卫重心必然随之转移,留在宫中的宁殊,便如同失去了最坚固的铠甲。
“相爷高明!”灰衣人恍然大悟,“只要太子离京,那宁殊便如同瓮中之鳖!届时,我们有的是办法让他‘悄无声息’地消失,或者……让他吐出我们想知道的东西。”
杜允谦满意地点点头,但随即又嘱咐道:“记住,动作要干净,不要留下任何把柄。尤其是对宁殊,在未查明他的底细和真正意图之前,先不要轻举妄动。此人才智超群,若能为我所用……”他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但很快被警惕取代,“若不能,则必须彻底铲除,以绝后患!”
他走到书案旁,提笔蘸墨,在一张小小的纸条上快速写下几行字,然后递给灰衣人:“把这个交给我们在漓州的人。让他们在太子巡视期间,‘适当’地制造一些麻烦,不必太大,但要让太子殿下……无暇他顾,短时间内无法回京。”
他要的,不仅仅是分开殷天傲和宁殊,更要让殷天傲在南疆陷入繁琐的军务和边境纠纷之中,分身乏术。如此一来,他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好好“招待”那位宁国质子,查清他的底细,看看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又为何要如此不遗余力地帮助殷天傲。
远在听雪轩中那片刻的温情与安宁,在这深宫无尽的权谋与暗流面前,显得如此珍贵,又如此……脆弱。
明天稳定更新三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相府密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