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羽翼初露

作品:《太子爷的掌心谋

    接下来的日子里,殷天傲心中暗暗感叹着这种奇妙的变化。他时常在深夜时分独自回想,那个在听雪轩中与他促膝长谈的宁国质子,是如何用寥寥数语就点破了他多年来在朝堂上屡屡碰壁的症结所在。宁殊曾说过:“殿下天资聪颖,但过于锋芒毕露,反而容易激起对手的警觉与反击。真正的智者,应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殷天傲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以来的强硬作风,不过是将自己置于众矢之的,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如今的殷天傲,仿佛脱胎换骨一般,在朝堂之上不再一味强攻,而是将宁殊所教的“借势”、“引导”之法运用得愈发纯熟。他开始学会隐藏锋芒,学会迂回前进,学会以退为进。每当面临棘手的政务时,他总能想起宁殊那双清澈如水的眸子中闪烁的智慧光芒,想起他那些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深谋远虑的建议。


    针对漕运总督贪腐一案,杜允谦一党意图弃车保帅,推出几个替罪羊了事。以往的殷天傲必定会正面硬刚,要求严惩主犯,结果往往是激起激烈反弹,最终不了了之。但这一次,殷天傲心中反复揣摩着宁殊的教导——“欲擒故纵,以柔克刚”。他深吸一口气,在朝堂上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杜允谦的神情变化,暗自计算着最佳的出手时机。


    当杜允谦提出“此案影响恶劣,但应以大局为重,不宜过分追究”时,殷天傲并未直接反驳,而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仿佛在认真考虑这个建议。就在众人以为太子会就此作罢时,殷天傲却话锋一转,不紧不慢地奏请成立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组成的独立核查小组,并引入户部审计人员,彻查近年来所有漕运账目及工程款项。他的理由冠冕堂皇,无懈可击:“漕运乃国家命脉,此次贪腐恐非个案,需彻底清查,堵塞漏洞,以正风气,亦可厘清历年亏空,充实国库。”


    殷天傲说这些话时,心中不由得想起宁殊曾经的分析:“杜相最怕的不是您的怒火,而是您的冷静。当您不再情绪化地处理问题,而是用理性和智慧来应对时,他反而会感到不安。”果然,当殷天傲以如此四平八稳、无可挑剔的理由提出建议时,杜允谦脸上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慌乱。


    这一招果然奏效。殷天傲表面上是为了国家大义,实际上却是将杜允谦的军,让他无法反对。毕竟,谁敢在朝堂上公然反对“充实国库”、“正风气”这样的正当要求呢?这一下,不仅将杜允谦想要掩盖的事实彻底掀开,更将调查范围扩大,使得杜党人人自危,不敢轻易插手。


    随着调查的深入,殷天傲心中的快意愈发强烈。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运筹帷幄、借力打力的感觉,远比以往那种硬碰硬的对抗来得畅快淋漓。宁殊的智慧就像一把无形的剑,让他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所向披靡。最终,漕运总督及其核心党羽被依法查办,牵连官员数十人,殷天傲借此机会安插了几名可靠的东宫属官进入漕运系统,初步掌握了这条经济命脉。


    又在关于是否与西域诸国重启“丝绸之路”大规模贸易的争论中,殷天傲再次展现了他新学到的智慧。杜允谦以“路途遥远,耗费巨大,且易引狼入室”为由反对,这个理由看似合理,实则是因为重启丝路贸易会动摇他在商贸方面的既得利益。


    殷天傲心中暗自冷笑,他想起宁殊曾经说过的话:“对付保守派最好的办法,不是直接推翻他们的观点,而是提出一个更加稳妥、更加渐进的方案,让他们无法反驳。”于是,殷天傲提出了“有限开放,重点管控,利益共享”的策略,建议先设立边境榷场,由朝廷主导与西域大商队的贸易,并派遣使团重新联络西域强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商贸促和平,以文化交流消弭隔阂。


    当殷天傲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引经据典,数据详实地论证重启丝路对增加关税、引进西域良种与技术、宣扬国威的长远好处时,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宁殊的感激。这些论据和策略,很多都是他们在听雪轩中深谈时宁殊提及的。宁殊总是能从最细微的角度切入,为他分析各种可能性,让他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和深远。


    杜允谦显然没有料到殷天傲会准备得如此充分,他的反对理由在殷天傲详实的论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也纷纷点头称赞,认为太子殿下的建议既稳健又有前瞻性。


    老皇帝对殷天傲近期的表现颇为满意,甚至在一次小朝会后单独留下他,难得地夸赞了一句:“傲儿近日,沉稳了许多,做事也愈发有章法了。”当时,殷天傲恭敬地回应着父皇的夸奖,心中却不由得想起那个总是温和地为他答疑解惑的身影。


    殷天傲心中明白,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听雪轩中那个看似与世无争的宁国质子。每当他在朝堂上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时,总会想起宁殊那些深邃的见解和精妙的策略。那个人就像是他身后的智囊,虽然从不露面,却在无形中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他往听雪轩跑得越来越勤。起初,他还会为自己找各种理由——带着朝堂上遇到的难题前去“请教”,或是以探讨政务为名前往。但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去那里的目的越来越单纯,有时则只是单纯地想在那里坐一坐,哪怕两人只是对弈一局,或是各自看书,沉默不语,他也觉得那颗在朝堂争斗中疲惫不堪的心,能够得到片刻的安宁与慰藉。


    在听雪轩的时光总是那么宁静美好。宁殊从不会追问他为何频繁到访,只是静静地为他准备好茶水,或是默默地陪伴在侧。有时候,殷天傲会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那里坐了一整个下午,而宁殊也始终安静地坐在对面,偶尔抬头看他一眼,眼中总是带着淡淡的关切。


    宁殊也似乎渐渐习惯了殷天傲的存在。他会细致地为他分析朝局,那双清澈的眸子总是专注而认真,仿佛在为他解析一道道复杂的棋局。他会揣摩对手心理,用他那独特的洞察力为殷天傲剖析每个人的行为动机。他会提出各种看似奇崛却极具实效的策略,那些建议总是让殷天傲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殷天傲越来越意识到,宁殊就像他隐藏在幕后的最强大脑,为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每当他在朝堂上取得胜利时,心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回去与宁殊分享这份喜悦。同时,宁殊也会在殷天傲疲惫时,默默递上一杯温热的参茶,那温和的动作总是能让殷天傲内心的烦躁瞬间平息。或是在他因政事烦躁时,用三言两语化解他心头的郁结,那些话语虽然简单,却总是能直指问题的核心。


    殷天傲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对宁殊的感觉,正在发生某种深刻而微妙的变化。最初或许只是好奇,好奇这个看似柔弱的质子为何会有如此深邃的智慧;后来是利用,利用他的才智来帮助自己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但现在,他发现自己的感情变得复杂起来——多了欣赏,欣赏宁殊那种从容不迫的智慧和淡然处世的风度;多了依赖,依赖他在自己迷茫时给出的指引和在自己疲惫时提供的慰藉;甚至……多了几分他自己都不愿深究的怜惜与占有欲。


    每当看到宁殊那张清秀的脸庞时,殷天傲总会想起他初来时的模样——那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神情。作为宁国质子,宁殊在这个异国他乡的处境何其艰难,却还要为了他的前程殚精竭虑。这种想法让殷天傲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疼惜,他开始想要保护这个人,想要让他不再那么小心谨慎,想要给他一个真正可以依靠的港湾。


    这一夜,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声敲打着窗棂,为听雪轩增添了几分诗意。殷天傲在与宁殊对饮了几杯后,似乎有些微醺,酒意让他的情感变得更加真实而直接。他靠在榻上,闭着眼,揉了揉额角,心中涌起一阵难以名状的情感。


    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听着窗外的雨声,感受着宁殊就在身边的安全感,殷天傲忽然觉得,也许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那种感觉——不是朝堂上的权谋算计,不是父皇的认可与赞赏,而是这种简单而纯粹的陪伴与理解。


    宁殊看着他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倦色,那双清澈的眸子中闪过一丝担忧。他的声音轻柔如春风:“殿下,朝务虽重,也需珍重自身。”这句话虽然简单,却让殷天傲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温暖——有多久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的身体了?


    殷天傲睁开眼,看向宁殊。烛光下,宁殊的眼眸清澈如水,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忧和关切。那种纯真的关怀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是一汪清泉,让殷天傲的心灵得到了洗涤。殷天傲心中那根紧绷的弦,仿佛被轻轻拨动了一下,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涌上心头。他忽然伸手,抓住了宁殊放在桌上的手腕。


    宁殊身体一僵,却没有挣脱。


    殷天傲的手掌温热而有力,他凝视着宁殊,声音因为酒意而显得有些低哑磁性:“宁殊,留在本王身边。不是在这听雪轩,而是在东宫,在本王触手可及的地方。”他的话语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霸道,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恳切。


    宁殊的心跳骤然加速,脸颊不受控制地泛起红晕。他垂下眼睫,避开殷天傲灼人的目光,低声道:“殿下,我毕竟是宁国质子,身份敏感,若常伴东宫,只怕……”


    “本王不在乎!”殷天傲打断他,手腕稍稍用力,“那些闲言碎语,本王自会处理。你只需告诉本王,你愿不愿意?”


    宁殊沉默着,他能感受到殷天傲目光中的灼热和期待,也能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挣扎与……一丝隐秘的悸动。殷天傲的信任和依赖,让他这个身处异国、如履薄冰的质子,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被需要的感觉,甚至生出了一种可以凭借自身才智有所作为的错觉。


    良久,他终是轻轻地点了点头,声音几不可闻:“但凭殿下安排。”


    殷天傲眼中瞬间迸发出明亮的光彩,他低笑一声,那笑声带着愉悦和满足。他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只是松开了手,仿佛确认了什么一般,心情大好地又饮了一杯酒。“好!很好!”


    而与此同时,宰相府,书房内。


    杜允谦听着心腹密探的汇报,脸色越来越沉。


    “确定了吗?太子近日所有反常之举,背后都有那宁国质子的影子?”


    “回相爷,虽无直接证据,但根据东宫眼线回报,太子每次在朝堂上有惊人之举前,都曾独自前往听雪轩,且停留时间不短。而且,我们的人设法接触到太子近期一些奏章的草稿,其行文思路与那宁殊平日言论风格,颇有相似之处。”


    杜允谦挥挥手,让密探退下。他独自坐在太师椅上,指尖敲打着桌面,眼中寒光闪烁。


    “宁殊……宁殊……”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本以为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棋子,没想到,竟是一把藏在鞘里的利剑,差点看走了眼。”


    他原本只是想利用这个质子来牵制、试探殷天傲,却没想到,此人竟有如此才智,反而成了殷天傲的助力,打乱了他的布局。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杜允谦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太子啊太子,你引狼入室而不自知。既然你如此看重他,那便让老臣看看,当这‘狼’露出真面目时,你是否还能如此护着他!”


    窗外,夜雨渐密,寒风骤起。朝堂之上的暗流,因宁殊的介入,变得更加汹涌莫测。而殷天傲与宁殊之间,那刚刚升温的关系,也即将迎来更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