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 2 章
作品:《和死对头共享一作》 二人的对话声音不大,但被讲台边的麦克风完美收音,并通过立体环绕音响在整间报告厅里扩散。
正低声交头接耳的学生们统统愣住了,鹿教授在系里一直是严肃刻板、极少带私人感情的科研机器的形象,这还是她们头一次听到鹿教授这么阴阳怪气。
而且这话,怎么有点怪怪的……?
作为鹿以知开山大弟子的邢小渡敏锐地嗅到一丝不寻常的气息,她抬头仔细看了看台上的教授,顿时明白了。
这不是她导师的领域内死对头柯观么?!
她一边假意打开电脑工作,一边在小窗打开聊天软件,点开群聊“今天你显著了吗”。
【叮铃铃:我去,这柯卷王真的来我们学校了啊?!上周来面试,咱部门一直没发邮件,我还以为老刁得卡她呢。】
【零点零一:老刁不在委员会上了吧,轮不到她卡。 @小度小度 @叮铃铃你们的鹿老师怎么会放自己死对头进来啊?!】
看到自己被艾特,邢小渡警惕地看了看周围,没有坐到最后一排摸鱼就是不方便!
【小度小度:鹿老师没说啊!俩人以前同校的时候,关系好得跟什么似的。后面柯观博士毕业走了,俩人就开始掐上。不过你们不觉得,她俩这氛围有点不对劲吗?怎么在座谈会上就掐起来了!】
【零点零一:鹿老师火气大点也正常吧,这俩人从两年多前那篇顶刊不就开始在学术圈打架了。】
【叮铃铃:你们不觉得鹿老师那句话有点黄黄的吗……?】
【小度小度:你在说什么??!!】
【零点零一:啊???】
【零点零一:好像是有点……】
坐在最后一排的宁灵灵继续大着胆子摸鱼,她不仅是多年的网上冲浪选手,还是“饱读诗书”的言情小说磕学家。
她的感觉不会有错,鹿老师那句话听着就是怪怪的!
她今年博二,入组时柯观已经毕业一年多,二人的关系已经是口吐芬芳了。
她分出一耳朵听柯观的讲座,同时点开了当事人的学术网站。
柯卷王名副其实,27岁从青屿大学博士毕业,一年博后都没做过,直接被新晋顶尖学府漠哈维奇大学聘为助理教授。一年十几篇产出,跟她的导师鹿以知在过去的两年半里顶刊互骂了近十篇,谁也不服谁。
好家伙,这简历优秀的,跟鹿老师有的一拼!
她视线聚焦在柯观博士学位后面的导师一栏,居然跟她们鹿老师是一个组出来的?!
听小度师姐的意思,这俩人以前关系好像很好。有点意思……她狂压住嘴角的姨母笑,八卦的心却压不住了。
被柯观一下午的练习磨得耳朵都起茧子的仇禾正在给心爱的小说打榜,一个让她PTSD的声音透过音响传进她的耳朵,她猛地一下抬起头望向讲台。
怎么又是鹿以知?!
海报前把她骂得狗血淋头的、但长得很好看的鹿以知!
她紧忙点开群聊“拒绝报错”。
【球小球:鹿以知怎么也来了!@TY @池子】
【TY:你被她骂到大脑离家出走了吧?我们座谈会,鹿以知来不是很正常吗?】
【球小球:等等!她刚刚跟我们柯导儿说什么!】
【TY:嗯……? U盘别硬插?会弄坏接口的。】
台上的柯观正有条不紊地讲述着组内核心的项目之一,她看了看表,还有时间把跟屠映最新开展的项目讲一讲。
“刚刚那个模型就是我们实验室近几年来专攻的,能够很好地预测人类行为实验数据。接下来,我来跟大家讲讲一个实验性的项目……”
“提问。刚刚那个模型的具体依据是什么呢?”
一道清冷的女声毫不客气地直接打断柯观的话。
“刚刚柯教授所讲的实验,并非像传统实验一样是在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环境进行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柯教授的实验方式既不像田野调查,也不像传统实验,似乎有些四不像。如果放到实验室来进行,这些理论是否还成立呢?”
鹿以知一只手转着笔一只手捏住意见表晃了晃,勾了勾嘴角,暗示性极为明显。
【叮铃铃:!!今天的鹿老师好凶!】
【零点零一:嚯,鹿老师原来这么凶呢?@小度小度你们平时的日子怎么过得下去的?】
邢小渡的聊天图标疯狂闪烁,即便开了小窗,她的群聊记录还是被斜后方的仇禾尽收眼底。
柯观不可察觉地怔了一下,很快恢复自信的笑容,从容地解释道:“鹿教授提的问题非常有探讨的价值。没有选择传统的实验方式,对于外行来说有疑问是正常的。”
她超绝不经意间在“外行”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而后继续笑眯眯地说“这个项目是由国家基金支持,由机关单位牵头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司法鉴定中的实际问题。如果在纯粹的试验环境进行,很难说能不能运用到现实场景中。”
“所以我选择尝试在机关单位进行试验,最后,数据也证明我们的方案没有问题。”
说完,她顿了顿,推了推麦克风问道:“其他老师和同学还有问题吗?没有的话,我还有几页ppt,然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到最后的Q&A了。”
那是她紧张的时候会做的动作,这点小习惯还是没变。正在唰唰写字的鹿以知抬头看了一眼台上的人,继续低头填着意见表。
台上的人并没有急着切到下一张幻灯片,嘴角微微上扬,语气中带着难以察觉的挑逗:“在痕迹检验领域,不可置否的是还有一些其他老前辈发明的模型,也能有效预测行为数据的变化规律。”
“比如说,我们鹿教授的GM模型,也是我们模型的灵感来源之一。”
鹿以知手上的动作一顿,抬起头毫不避讳地瞪了一样台上的人。
说谁是“老”前辈?!
两人分明只差三岁,在一起的时候那人还努力做出成熟的样子来掩盖缩短二人的年龄差,现在居然说她是“老”前辈?
鹿以知表面不动声色,内心狠狠记下一笔。
柯观心情很好地切到下一张幻灯片,脸上绽放出大大的笑容继续讲着。
接下来十分钟的演讲,被鹿以知各种尖锐地问题打断了数十次,学生们不自然地挪着屁股心里都在暗暗叫苦——此时早已过了座谈会的结束时间。
柯观带着学生屠映近期正试图用AI模型对行为数据进行测评,试图模拟出行为实验数据,如果成功,便可以大大减少被试的需求。
ppt最后几页,柯观截取了部分代码用于展示她们的模型是如何训练的。
就在台上的人讲解代码的时候,鹿以知在心里冷笑一下又记上一笔——那人居然给变量命名为“LYZ_error”?!
你才是error,祝你天天报错!她在心里默默诅咒着。
趁着柯观喝水的功夫,鹿以知毫不留情地继续发难:“如果AI可以跟我们的被试做实验得出一样的结果,那确实是很有意思。柯教授是否可以解释你所用的TALK5模型具体是怎么达到跟人的认知一样的吗?”
“还有,我们心理学研究的难道不是,‘人’怎么想吗?在我们连人的想法和人脑机制都没摸透之前,柯教授已经开始去研究机器在想什么了?这是否有些本末倒置呢?”
“如果柯教授志向在这儿,我可以替你向隔壁计算机系写推荐信。”
鹿以知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抛过去,完全没有给对方作答的间隙。
全场的老师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柯观入职已经是说好了的,办公室名牌都挂上了。
本次演讲只是走个形式,没想到鹿以知百般刁难。当着众人的面,柯观要是表现得不好,恐怕院长都没法保下她。
柯观一脸从容,笑容继续扩大:“多谢鹿教授好意,我还是希望在本专业一条路走到黑。我们专业确实跟计算机有很多交叉研究,不过后者更倾向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解释原理。”
“回归到我们的新项目本身,我们所做的只是初步试验。后续我们的计划是跟计算机系的组开展合作,技术上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如果可以自己建模,得出跟类似专业鉴定师的数据,那么就大大节省了我们收数据的时间和成本,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研究,‘人’,在想什么。”
柯观脸上的笑容继续扩散,视线毫不避讳地投向发出质疑的人,“我们组一直努力在心理学史上那些经典的模型上进行创新,我本人也很喜欢像鹿教授这样的前辈的理念。”
我本人也很喜欢像鹿教授这样的前辈的理念。
我本人也很喜欢鹿教授……
我很喜欢鹿教授……
长到有些拗口的一句话,在鹿以知耳朵里只留下这七个字。
鹿以知默不作声地在意见表的最后一栏勾了最右边的选项,而后在纸上用力地签下自己的大名。
座谈会组织负责人方柠带头鼓起掌来,随后走上前拿起麦克风询问道:“接下来是提问环节——时间关系,就三个问题哈,大家尽量提得简短一些。”
一直到Q&A结束,鹿以知没再说过一句话,钢笔也躺在桌子上。
学生陆陆续续地出去,院长走过来跟柯观寒暄。
“柯老师,刚刚的讲座很精彩啊。近些年来,AI是大趋势,什么专业都跟能AI跨领域研究,这次学校新开放的岗位都是在招像你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科研资源,最近方老师正在牵头创建我们心理学和计算机系双学位的博士项目。”
院长说到这里,想到了什么,继续笑着说道:“鹿老师也是这个想法的提倡者之一,我想柯老师也一定会对这个项目感兴趣。”
柯观没听出什么言下之意,乐呵呵地说道:“那是自然,给学生更多的方向选择和资源是好事。我当年博士期间也是辅修了计算机专业,确实为我未来的科研提供了许多便利。”
“哎,那就好!那柯老师你先忙,我得去收一下大家的意见书,没什么问题的话明天我们就可以走手续了。”
院长满意地笑了笑,已经全然不担心这位人才的去留。
意见书就是一份调查问卷,结构很简单,青大注重科研和部门氛围,一向鼓励直来直去,而不是一些形式主义。
第一栏让老师们写一些对候选人科研方向的看法,包括跟学校适配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等,第二栏则是一道简单的勾选题。
从1(完全不推荐)到5(强烈推荐),你是否推荐这位候选人?
这次的招聘审核委员会一共有六位教授。候选人必须得3.8分以上才能通过考核,这也需要大部分人打4分及以上。
作为经常跟量表打交道的心理学教授们并不倾向于选择过于极端的数值,很少有人会给出1或5的评分。再者,选择了极端的评分,便有承担相应后果的风险。所以,给出4分是她们合理且不冒进的选择。
院长坐在办公室里,露出一丝耐人寻味地笑容看着手上的六份意见表,在系统里提交了最终评分和意见。
4.17分,通过。
……
翌日,柯观顺利入职,全组成员也终于拥有了各自的办公室。
仇禾开着电脑放音乐,大摇大摆地在手机上浏览着学校论坛,丝毫不怕被导师查岗。
她们之前在的漠大由于空间不足,导师和学生的工位都安排在实验室里。她入学的最晚,没有选位置的权利。她的倒霉工位刚好背对着柯观,动向被她掌握得一清二楚。
仇禾兴致勃勃地刷着屏,边翻边感叹:“青大果然是有钱的老牌大学,论坛做得比我们以前学校官网都高级,功能多到离谱,还适配电脑和手机!”
她点开主页面,界面整洁,功能分区清晰,光匿名模块就有五个标签:“吐槽室”、“表白墙”、“树洞”、“教授红黑榜”、“捞人贴”。
想到马上开学就要调整选课,她顺手点开“教授红黑榜”,顶着浏览量第一的标题赫然写着:
【黑榜·心理系D教授】
【匿名用户momo:每天早上我睁开眼睛,想到要上D教授的课,宁愿去的路上被撞死!】
仇禾惊呼出声,“哇——真敢说啊,不愧是匿名贴!”
她往下翻,“诶,还有人说D教授讲课像是AI念文本,‘毫无波动,全程不变声调’,这个总结太好笑了哈哈哈哈……”
她一边笑一边点着评论,手速飞快:“我感觉这楼要爆,要不要截图发给我们院群看看反应?”
这时,她忽然一顿,眯着眼往下一滑:“哎哎?这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