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潮汐之间

作品:《生死与共

    渔村的生活,像一首缓慢悠长的古老歌谣,抚慰着谢疏昀千疮百孔的神经。


    他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叫“阿昀”。村民们不关心他的来历,只当他是个遭遇了变故、来海边静养的城市人。他穿着粗布衣服,学着当地人的样子,将裤脚挽到膝盖,赤脚踩在微凉的沙滩上。


    白天,他会帮老渔民整理缠结的渔网,听着他们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方言,谈论天气、潮汐和捕鱼的收获。那些他曾经在亿万合同里运用的精明算计,在这里毫无用处,取而代之的是如何辨认风向,如何从网眼里取下挣扎的鱼而不被刺伤这种最原始的智慧。


    他开始在屋后开垦了一小片菜地,种子是向邻居阿婆要的。他笨拙地浇水、除草,看着嫩绿的芽破土而出,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关于生命的悸动。


    我曾是商业帝国的囚徒,如今是海浪与风的信徒。


    夜晚,他点起一盏煤油灯,在昏黄的光线下读从村里杂货店淘来的旧书。海浪声是永恒的背景音,不再让他恐惧,反而成了最好的安眠曲。他依旧会做梦,但梦里不再是无边无际的追逐和窒息般的禁锢,有时会是童年时模糊的、父母尚在的温馨片段,有时只是蔚蓝的、空无一物的海。


    他甚至开始学着画画,用捡来的木炭和便宜的纸张,勾勒海浪的形状,礁石的轮廓,以及偶尔停驻在窗台的海鸟。画技拙劣,但笔触里带着一种 raw 的、未经雕琢的平静。


    他刻意不去想谢疏珩,不去想那座华丽的牢笼,不去想那个可能正在疯狂搜寻他的弟弟。他将那段记忆强行封存,如同将恶魔封印在深海。每当他感到一丝不安,他就走到海边,让冰冷的海水没过脚踝,让咸腥的风充满肺叶,用物理的感知来确认自由的存在。


    然而,宁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一天,村里来了几个陌生的面孔。他们穿着与渔民格格不入的冲锋衣,拿着相机,说是来采风的摄影师。但他们锐利的目光扫过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在打量男性独居者时,停留的时间过长。


    谢疏昀远远看到他们,心脏骤然缩紧。他立刻退回小屋,拉上简陋的窗帘,一整天没有再出门。他听着自己的心跳在寂静中如擂鼓般作响,那种被窥视的、熟悉的恐惧感再次攫住了他。


    是巧合吗?还是……谢疏珩的人已经摸到了这里?


    那几个人在村里盘桓了两天,最终离开了。虚惊一场?或许。


    但这件事像一根刺,扎进了谢疏昀刚刚愈合些许的心防。他意识到,这片世外桃源并非绝对安全。


    谢疏珩的触接触。他甚至开始留意离开渔村的路线,思考着如果再次被发现,该如何应对。自由依旧甜美,但这份甜美里,已经掺杂了一丝若有若无的铁锈味——那是危险临近的气息。他站在窗前,透过窗帘的缝隙望着外面平静的海面。夕阳将海水染成瑰丽的血色。我知道这宁静终将被打破,如同潮汐注定涨落。但在那之前,请让我再多呼吸一口,这自由的空气。


    他知道,他偷来的时光,或许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