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三章
作品:《高抬贵手》 “聊聊吧,”许婧柯端起小巧的玻璃酒杯,抿了一口酒,“你对《嫌疑盲区》这个项目,有什么想法?”
她用工作作为开场白。
俞飞朔也端起酒杯,镜片后的眼神显得专注而诚恳:“《嫌疑盲区》的剧本很扎实,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很感谢许总和孟总能给这个机会。”
俩人的交谈围绕着剧本和角色展开,俞飞朔言辞得体。
许婧柯偶尔提问,目光却更多地流连在他说话时的神态、扶眼镜的手指和微动的喉结上。
“这个圈子,好剧本和好角色永远是稀缺资源。”她的话意味深长,带着显而易见的暗示。
“这里的菜不错,但环境终究还是太正式了。”许婧柯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打破了之前关于电影话题的伪装,“我在这附近有个顶层公寓,视野很好。或者,附近的酒店,随你挑。”
这话直白得近乎**,没有任何掩饰,将她今晚的目的昭然若揭。
他迎上她带着侵略性和期待的目光,“许总,”他带着一丝歉意,拒绝的意思清晰无比,“谢谢您的好意,不过,我想我还是直接回家比较好,明天一早还有工作。”
这拒绝出乎许婧柯的意料,她脸上的笑容微敛,眼底闪过一丝不悦,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挑战了权威的兴味。她不喜欢被拒绝,尤其是被一个她认为理应顺从的人。
“你特意在资料里留下私人电话,不就是在等我这个邀请吗?”
她直接点破了那层心照不宣的窗户纸,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剥开他温文的外壳。
俞飞朔面对质问,并没有慌乱,“您误会了,”他的语气诚恳,眼神坦然,“留下联系方式,只是为了方便工作沟通,确保不会错过任何重要的通知或修改意见,仅此而已。”
“工作沟通?”许婧柯显然不信这套说辞,“大家都是成年人,没必要玩这种文字游戏。我看过你的演艺经历,形象不错,但之前演的都是些阳光正面的配角,没接触过心理医生这种复杂阴暗的人设。”她施加压力,“我得好好考虑一下,你是否真的能驾驭这种角色,毕竟,投资要考虑风险和收益。”
她将角色机会与此刻的私人邀请隐晦地挂钩。
俞飞朔听懂了,“许总说的是,心理医生这个角色确实与我之前的戏路不同,挑战很大。您作为投资人,慎重考虑是应该的。我相信许总和导演也会综合评估每一位候选人的适配度。”
许婧柯盯着他,足足看了他有十秒钟。她忽然笑了,不是愉悦的笑,而是带着一种发现有趣猎物,充满征服欲的笑。
“很好。”她吐出两个字,意味不明。
她看出了他的欲擒故纵,看出了他温顺外表下的精明和野心。他不想那么轻易就范,他想抬高自己的价码。
她知道他在想什么,但她不介意,这种带着脑力的博弈,比单纯的□□吸引更让她觉得有趣。
“那就期待你的表现了。”她不再紧逼,优雅地拿起餐巾擦了擦嘴角,仿佛刚才那段尖锐的对话从未发生。
接下来的时间,气氛变得有些微妙。两人依旧吃着东西,偶尔交谈几句,内容回到了电影和行业见闻。
晚餐结束,许婧柯给他叫了车。
看着俞飞朔挺拔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许婧柯坐回车里,对助理吩咐:“查一下他私下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或者嗜好。”
“是,许总。”
俞飞朔回到家,后知后觉有些害怕。
他刚才是在走钢丝,拒绝许婧柯这样的人,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权衡。他赌的是她对自己的兴趣足够浓厚,浓厚到不会因为一次拒绝就轻易放弃,反而会因此更加看重他。
许婧柯早早睡了,孟见弦打来电话。
“没打扰你吧?”
“打扰我睡觉了。”许婧柯睡音很浓。
“这么早?啧啧,中看不中用。”
“我一个人。”
孟见弦:“?”
许婧柯嗓音清明了些,“他不愿意,我尊重他。”
孟见弦把手机从耳旁拿开,看了眼屏幕,又再次放在耳边,“我是不是打错了?你是许婧柯吗?”
许婧柯轻笑,“我很有原则的,绝不强人所难。”
“今年全市道德模范评选,我投你一票。”
“等着吧,我会让他心甘情愿。”
《嫌疑盲区》项目的最终决策会议,在许婧柯的科竞公司会议室举行。
导演对俞飞朔的试镜表现赞不绝口:“他抓住了角色内在的特质,那种用理性包裹的疯狂,非常难得。”
孟见弦翘着腿,“许总,你觉得呢?王导可是快把他说成天上有地下无了。”
“王导的眼光我信得过,俞飞朔的外形和气质与角色契合度很高,之前的作品虽然不多,但看得出是用心的演员。我同意,就定他吧。”
她的话一锤定音,会议室内很快达成共识。
消息很快传到了俞飞朔那里。他正在健身房跑步,接到经纪人的电话时,他缓缓降低了速度,汗水顺着额角滑落。他沉默地听着电话那头的祝贺和后续安排,简单回了句:“知道了,谢谢姐。”
镜子里映出他汗湿的脸庞和沉静的眼神,他拿起手机,点开那个刚存不久却已无比熟悉的号码,斟酌了片刻,发去了一条信息:
「许总,谢谢您。我会尽全力。」
信息发出去,石沉大海。直到晚上,他才收到回复,同样言简意赅:
「明天下午三点,来我办公室。」
第二天下午,俞飞朔来到科竞,李葳蕤直接将他引进了许婧柯的私人办公区。
办公室落地窗外是毫无遮挡的城市天际线,内部是极简的冷色调,充满了未来感。许婧柯没有起身,眼神示意他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项目定了你,但光有你还不够稳。”许婧柯开门见山,没有任何寒暄,“我已经接触了陈司书的团队,他同意加入,饰演追查你的那个年轻警察。”
陈司书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流量小生,粉丝战斗力惊人,有他参演的电影,在票房基本盘上就有了极大保障。
“看来许总很看好这部电影。”
“我是看好你,”许婧柯锐利地看着他,“我投入这么多真金白银,又临时换将,请动陈司书给你作配,你觉得是为什么?”
俞飞朔问道:“许总的条件是什么?”
许婧柯笑了,语气轻松地说:“上次跟你吃饭,我胃口特别好。这样吧,在电影正式开机前这一个月,你负责陪我吃晚饭。”
这个要求,如此私人,与她刚才谈论巨额投资时的商人形象割裂又融合。
看到他的犹豫,许婧柯不紧不慢地补充,“放心,距离开拍还有段时间,你这一个月正常的工作,我都不会干涉。只需要每天晚上腾出半小时到一小时,陪我吃顿饭。这笔交易,你不亏。”
“既然许总怎么看得起我,我也不能不识抬举。”
许婧柯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她按下内部通话键:“葳蕤,把准备的协议拿进来。”
李葳蕤很快送进来一份文件,许婧柯将其推到俞飞朔面前。
“看看这个。”
俞飞朔拿起文件,封面上写着“演员业绩对赌及激励协议”。
协议上条款清晰,指定由他主演的《嫌疑盲区》国内院线票房需达到18亿元。
达成目标,有额外500万奖励,后续片酬将转为固定 票房分成模式,分成比例不低于3%。若未达成,他需支付违约金,在结果确认后3个月内付清。
俞飞朔的目光在协议上停留了很久。
有陈司书的加入,这个目标的实现可能性大大增加。上次陈司书参演的一部小成本爱情片,凭借粉丝强大的组织能力,午夜场预售就爆满,最终票房轻松突破十亿。以《嫌疑盲区》的制作规模,在有流量加持的情况下,18亿并非遥不可及。
这份协议,看似苛刻,但奖励也极其诱人,尤其是后续的分成模式,是他这种级别的演员平时不敢想象的。
“这份协议,只是让我们投资方能稍微安心一点。”许婧柯的声音适时响起。
俞飞朔很清楚,这绝不仅仅是“安心”。这是一道枷锁,也是一剂猛药。用巨大的利益诱惑他上船,再用高额违约金确保他无法轻易下船,甚至可能因此背上长期债务,从而在未来不得不更加依赖她。
他抬起头,看向许婧柯。她也正看着他,眼神深邃,带着一种洞悉一切和稳操胜券的笑意。那笑容在说:我知道你需要什么,我也知道你拒绝不了。
他拿起桌上那支看起来价格不菲的钢笔,在乙方签名处,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在命运的契约上盖下了印章。
许婧柯看着他签完,脸上的笑容加深,接过协议,如同接收战利品。
“很好。今晚七点,地址待会儿发给你。”
俞飞朔站起身,礼貌告辞。
门关上,许婧柯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如织的车流。她不仅投了一个项目,还投了一个人。而现在,这个人,已经被她用资源和合同,牢牢地系在了身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