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四十六章
作品:《卷王娘娘她反向躺平》 晨雾从御花园的湖心轻轻翻了一层白。
回廊的风把帘影推到一边又拢回来。
茶烟在玉盏口打了两个小圈才散。
一位婕妤把团扇合在掌心里轻敲一下。
“听说圣上昨夜又去了清宁的小灶。”
旁边的昭仪把茶盏放回漆托,盏足磨出很轻的“嗒”。
“你耳朵真灵。”
“我窗下的铃比耳朵灵。”
“铃会告诉你他停了多久吗。”
“停足一盏茶。”
远处一位贵人把红枣掰开,枣皮“吱”的一声裂开。
“为一碗汤跑两遭,也真是稀罕。”
“不是汤,于是是心。”
“谁的心?”
“胃的心。”
一阵低笑在帘后散成几瓣。
“御膳房的掌事怕要不快。”
“她本来就不快。”
“她手里有秤。”
“如今有人手里有嘴。”
又有人捏着丝帕边角,指尖蹭出一圈细褶。
“你们说她,会做几样吃食的乡野法子,能红多久。”
“乡野法子入了御前,就是新鲜。”
“新鲜也有一天生霉。”
“霉要有人挑。”
“有人最会挑。”
话到这里便一齐往嘴里吞了吞茶。
茶香压住了几丝酸。
帘外有宫女端着点心过,银匙碰到盘沿“叮”的一声。
那位婕妤含笑看向昭仪。
“你倒是安静。”
“我在数声。”
“什么声。”
“铃声。”
“铃说什么。”
“铃说风口不在我们这边。”
昭仪把这句话含在舌下,舌尖点了一点甜。
“风口若不在我们这边,就吹得我们眼干。”
她把话咽完,眼里却没有干。
另一角的几位小主把椅脚在地上轻轻挪了一指。
“御膳房的人来过一趟。”
“说什么。”
“说叶小主表面佛系,暗里心思深沉。”
“谁说的。”
“钱尚宫身边的小太监。”
“你信不信。”
“我信嘴会讲故事。”
“我信手会讲实话。”
一阵风从檐下钻过来,帘脚卷了一线灰。
灰落在漆地上,像半个“井”字没写完。
昭仪用帕子掩唇把笑压住。
“你们本事都在帕子上。”
“她本事在锅里。”
“锅里的本事上不了台面。”
“上不了台面就进了肚。”
贵人把枣核丢在盘里,又把眼往外头一挑。
“你看,钱尚宫来了。”
钱尚宫从廊外折身进来时袖口没起风。
她的铃坠靠在腕骨里淡淡“当”了一下。
“给各位主子问安。”
“免了。”
“你今儿来做什么。”
“来送点心筛。”
“你送筛来我们这边。”
“筛不挑人。”
“筛挑嘴。”
她把话说得轻,像把线收在指腹里只露一点头。
昭仪把眼皮抬了抬。
“你们膳房可有不顺。”
“今晨风大。”
“风会吹乱盐的脾气。”
一位婕妤轻笑。
“我还头一次听盐有脾气。”
“盐不服管就上脸。”
“脸上看不出,嘴里看得出。”
“你见多了。”
钱尚宫执着笑意没有动。
“我不过守规。”
贵人挑了挑指尖的甲花。
“规矩是好东西。”
“规矩得看谁手里拿着。”
钱尚宫把眼低下去半指。
“拿在该拿的人手里。”
门口的风又拨了一下铃。
“当”的声被帘子咽去半句。
她把身往旁一移,像是在给铃让路。
“叶小主近来可安。”
昭仪把盏端到唇边没有喝。
“你问我们。”
“你该问你们膳房。”
钱尚宫笑意更薄一些。
“膳房管锅。”
“人心自有人管。”
“你嘴上也管得紧。”
“我只管不让人饿。”
“那可辛苦。”
“饿与不饿,都不该落在嘴上。”
几位小主不说话,眼里各有光。
茶案上的果子少了一半。
有人把手伸去摸最后一枚橘瓣。
指尖停在半空,人也把手收回。
“听听就算了。”
“别把风塞进你们的耳朵。”
钱尚宫把话扔下像把一枚秤砣放回盘心。
铃在她腕下轻轻一响。
她转身退了两步,帘影正好落在她眼上。
她把眼别过去,只把背给了风。
走到拐角,她压低声音吩咐身侧的小太监。
“以后分派食材的时候,记得手紧些。”
小太监唯唯诺诺,脚尖在砖缝里点了一点。
“紧到谁那边。”
“紧到看起来不紧。”
“紧到让人挑不出一句话。”
小太监心里打鼓,脸上还在笑。
“奴才写在心里。”
“别写在脸上。”
她把铃扣紧,铃子不再响。
她的影子被廊下的风拉长了一指,又慢慢缩回到她脚边。
……
小厨房里水壶“呼”的一口热。
风炉的火在灰里喘了几下,把红挑得更实。
叶绾绾蹲在灶前把一只大缸擦得发亮。
她小心把壳擦干的鸭蛋逐个放进竹篮。
“别碰彼此。”
小荷捧着盐袋,脚步像踩在棉上。
“娘娘,盐要下几秤。”
“先下两秤半。”
“再让水自己说。”
小荷把盐倒进木盆,盐粒撞在盆壁上“沙沙”。
叶绾绾用秤砣一推一拽。
“叮”的声轻轻落在指骨。
她把白水舀入盆。
水把盐按下去又把它推起来。
她用木勺搅了搅。
“盐要先沉心。”
小荷把花椒装在布包里系了个紧结。
“花椒要不要先炙一下。”
“不要。”
“它今天只负责讲香,不负责出声。”
小荷听得想笑,嘴角却先被花椒香挠了一下。
“娘娘,外面都在说您。”
“说什么。”
“说您让风口往清宁这边吹。”
“风不是我养的。”
“那他们还说圣上屡屡走一遭,怕不是起了不同心思。”
“心思在他心里。”
“我管我的肚子。”
小荷“哎”了一声。
“还有人冷笑。”
“他们冷就让他们喝姜蜜。”
她把一个鸡蛋举到眼前照一照。
蛋面没有汗,壳上有一丝细纹被她指腹抹平。
“壳要干净。”
“盐才肯进门。”
小荷点头如啄米。
“水里得加点花椒。”
“再一指陈皮。”
“腥就会从门缝溜走。”
小荷把陈皮用剪刀剪得极细。
剪刀“咔嚓”的声很清。
叶绾绾把铜匙放在水面。
铜匙浮起来一半。
她盯着铜匙的边。
“再添半秤盐。”
“露出了指甲盖。”
“这才是会唱歌的咸。”
小荷一边倒一边看她的脸色。
“娘娘这法子有趣。”
“法子不有趣,胃会觉得无聊。”
她把花椒包、陈皮末、两片拍破的姜放进缸底。
香先躲起来不让人看。
她慢慢把凉透的鸭蛋放入盐水。
蛋在水里轻轻碰了一下竹篮的边。
水面起了一圈涟漪在缸沿打了一个回头。
她伸手按住了那一圈。
“安。”
小荷在旁边递来干净的鹅卵石。
“压顶。”
“压轻。”
她把石头一一摆开。
石头在水里找了各自的位置。
她用布条系住缸口。
她把直言小旗插在缸边。
“你看着它。”
“别让它乱想。”
小荷忍不住笑出声。
“娘娘,您把旗当人使唤。”
“旗不顶嘴。”
门上忽然“笃”了一下。
又“笃”了一下。
第三下轻轻落在门栓上。
小荷去开门,一股桂花风先钻了进来。
门外站着两个传话的小宫女,手里托着一层盒子。
“叶小主,钱尚宫送豆花一盅。”
“井水慢灌,夜里刚起。”
小荷接过来,合着的盒盖略凉,角上还挂着一颗水珠。
叶绾绾凑近闻了一下。
“香还在。”
“口看厚薄。”
她挑开盖,豆花抖了一下边。
她用小勺蘸了一点点汁。
“嗯。”
“晚了半盅的凉。”
小宫女低着头不敢多喘气。
“谢总管。”
“娘娘尝不尝。”
叶绾绾舀一勺放在舌上。
嫩先过,豆香紧随。
她正要咽下,后根里有一丝细细的涩像用线把喉咙轻轻拽了一下。
她把勺子放回盅沿。
“去给她回一句。”
“说吃了。”
“说好。”
小宫女“是”的声音像落在棉上。
她们退了,门扇合拢。
小荷看主子。
“涩吗。”
“线短。”
“不是坏。”
“是晚。”
小荷听懂了一半,剩下那半被汤香安置了。
她把豆花端去暖一暖,又把火口拨了一指。
叶绾绾把钥匙串挂回门钩。
钥齿撞在一起“叮”的声很轻。
她又把银秤放在缸边。
秤影在盐水上轻轻晃了一线。
小荷忍不住凑近看了看那线。
“像一条细鱼。”
“鱼在盐里游就不会腥。”
“娘娘又逗我。”
“我逗胃。”
“胃一笑,火就旺。”
小荷笑得眼弯弯,忽然又压低了声。
“主子,外头妃嫔们聚在一起说闲话。”
“说我闲人一个?”
“有这样的。”
“正好。”
“闲给我留着做腌蛋。”
小荷“噗”的一声笑出。
“娘娘,您真是八风吹不动。”
“八风吹不动我的碗。”
“我的碗有底。”
她把布盖又按了按。
布面吸了盐气,触手微凉。
“再调一盅浸料。”
“给鸡丝做淡汤。”
“盐要少。”
“让人喝完不口干。”
小荷应着,手脚麻利。
她路过门槛时余光扫见门缝里一片细薄的影。
影似一片小鱼鳞黏在木缝。
她停了一瞬,又像什么也没看见那样走了过去。
“娘娘,花椒再添吗。”
“不添了。”
“让嘴歇会儿。”
她把直言小旗拔出来换了个角度。
旗影与秤影交叉了一下,又分开。
屋外的铃被风拨了两下。
“当。”
“当。”
小荷走去窗边掀了掀纸。
“风大一点。”
“盐喜风。”
“人不喜。”
“那你披袄。”
她把薄袄给小荷搭着,又把自己的袖口卷紧了一分。
“娘娘,您就不怕别人说。”
“别人说我听不见。”
“我耳朵里有香。”
“我鼻里有汤。”
“我眼里有秤。”
“嘴里有闲。”
小荷被她一串说得笑弯了腰,又把笑揣回肚里。
“主子,人生苦短,能吃饱才是真福。”
“这是我的话。”
“我替您复诵。”
“你复诵得比我香。”
她把指尖在盐水面上轻轻点了一下。
水面立刻起了一圈极细的涟,绕过鹅卵石去又绕回来。
她把指尖上的盐放到舌根。
“嗯。”
“咸有骨。”
“骨不硬。”
小荷把腌料盅放在小风炉边,火苗舔了一下盅底。
盅壁出了一层淡雾。
“娘娘,咱们要不要把缸锁一下。”
“锁。”
“锁给我心安。”
她把井字那把新钥匙从串上解下来。
钥齿凉得像刚淋过井水。
她将锁扣过缸耳,轻轻一压。
“咔”的一声不重不轻。
她又把一只旧铃舌用红线系在盖边。
红线绕过一圈,尾巴小小地露在外头。
“有人掀盖,铃就会轻轻说话。”
小荷看着那截红线,心口有一点热又一点虚。
“娘娘,您这样弄,我都不舍得掀了。”
“你饿了就掀。”
“我给你盖回去。”
小荷笑着应,手里却怕真碰到那截红。
门外传来踩叶子的细碎声。
像有人轻轻在桂花堆里走。
叶绾绾瞥了一眼门槛。
“把豆花再热一指。”
“好的。”
她又把鸡丝汤试了一口。
清淡的鲜从舌上走到鼻腔里,再踱回喉头。
她轻轻打了个小哈欠。
“睡意来了。”
“腌蛋也要睡。”
“我们不打扰它。”
小荷把灯芯剪了一剪。
剪子“咔”的声把灯焰提亮了半分。
窗外一阵风把铃轻轻碰了一下。
铃声在布盖上颤了一颤就没了。
小荷忽然压低嗓子。
“娘娘,您刚才说钱尚宫送豆花晚了半盅的凉。”
“嗯。”
“是故意的吗。”
“是忙。”
“也可能是心。”
“我不猜。”
“我喝汤。”
小荷看她把豆花再尝了一勺,脸色安安的。
她也放下心。
案上银秤静着,秤砣贴在中间不偏不倚。
直言小旗靠在盐罐旁,旗面挡住了一指灯光。
钥匙串在钩上慢慢晃了一下。
“叮”的声像一粒芝麻掉在瓷碟里。
小荷想起外头的闲言,忍不住又问。
“娘娘,若是有人说您心思深。”
“我让他帮我称盐。”
“他称不平,我就说他心思浅。”
小荷笑到扶住了门框。
风从她笑缝里钻进来,绕着缸沿打了个照面。
布盖微微抖了一下又平。
叶绾绾看到了那一下。
她把手心摁在布面,布面温温的。
“睡吧。”
她像安抚一只刚入窝的小兽。
小荷忽然想起什么。
“娘娘,妃位们还说‘得宠也好,可别成了飞蛾扑火’。”
“飞蛾若饿了,也会先吃一口糖。”
“吃了再去扑。”
小荷被她一本正经逗得没了脉。
“主子,您少说两句。”
“我多吃两口。”
“都行。”
她们相视一笑,屋里火声更软。
门外有一缕影从槐树下掠过,又停在窗外一拳的距离。
影低头看了看门槛,目光落在那片薄薄的铜鳞上。
他伸出细铁丝在空气里试了两试,便又收回。
他抬眼瞄一眼屋内的铃线,嘴角有一丝快意。
他退了半步,脚跟无声。
他袖里轻轻掉下一根更细的红线头。
红线头被风卷了卷,挂在窗棂下像一条小尾。
屋里的人没有抬眼。
叶绾绾把豆花盅递给小荷。
“你喝。”
“我喝盐柠。”
“我喝姜蜜。”
“你嘴甜。”
“我嘴怕苦。”
“苦放在罐里睡着了。”
“它别醒。”
小荷点头,把盅端在手心热了热指尖。
她突然“咦”了一声。
“娘娘,缸边好像有水珠。”
“盐水自己会呼吸。”
“它呼吸就会出汗。”
“擦一擦。”
小荷用帕轻轻掠过去。
帕面凉,水珠退。
她没看见帕角带走了一粒极小的灰。
那粒灰轻轻落在门缝里的铜片上。
铜片“嘡”的一声小得几乎听不见。
叶绾绾耳根动了一下。
“听到了。”
“什么。”
“盐在笑。”
小荷被逗得笑出气声,笑声被帘子拦住。
“娘娘,今日还做团子吗。”
“夜里不做。”
“夜里让胃也睡。”
“我却睡不着。”
“你把钥匙摇两下。”
小荷照做,钥齿彼此撞了两下。
“叮。”
“叮。”
她真的困意就上来了一线。
她把钥匙挂回去,手心还留着一圈金属的凉。
她忽然又压低声音靠近主子耳边。
“娘娘,我刚才听到帘外那边有人咳了一下。”
“轻还是重。”
“像是怕自己吵醒汤。”
“那就是认识汤的人。”
小荷怔了一下,点点头又摇摇头。
“您说的是谁。”
“你问汤。”
汤在罐里打了一个气泡又不见了。
火在风炉里翻了一小片红又安静。
铃线垂着,红在灯下像一条无事的小河。
她们两个人都没注意到,缸耳那道新锁在灯影里极细地颤了一颤。
颤完它又静住。
门外的影再退半步,鞋底轻轻擦过砖面。
擦出一道像指甲盖大小的白。
他抬头看了一眼檐下的铃,不动。
他看了一眼窗内的旗,又不动。
他把那根新掉的红线绕在指上一圈,又一圈。
他把指头放到唇边轻轻咬了一下线尾,线尾断了一丝。
他把那一丝吹进风里。
风把它送向缸盖边。
红很细,盐很淡,夜很静。
铃却在此时没有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