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 9 章
作品:《论怎样勾引清冷博士》 温夜澜回到地质科学院,像一颗被重新投入深海的石子,表面的涟漪迅速平息只剩下深水区的暗流在无人知晓处涌动。
那晚的狼狈、脆弱,以及裴俨那个突如其来又戛然而止的闯入的记忆被他强行封存。珠峰的风雪和宴会厅的波折都未曾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只有他自己知道,某些东西不一样了。
温夜澜比以往更加沉默,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对珠峰带回数据的后续分析中。屏幕上的冰川运动模拟曲线、冰芯内的数据、浮空艇传回的分布图……只有在沉浸其中时才能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和内心的波澜。
同办公室的张教授似乎察觉到他最近的变化,旁敲侧击地劝过两次:“夜澜啊,别太拼了,身体要紧。上次珠峰的事过去就过去了,院里也是按规矩办事……”
温夜澜只是点点头,手指依旧飞快地敲击键盘,目光未曾从屏幕上移开半分:“我知道,谢谢张教授。”
他不需要安慰,也不需要开导。他只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让他重新证明价值、弥补遗憾的机会。然而,被暂停野外作业资格的处罚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他牢牢困在这四方天地里。祁连山的项目已经由刘教授带队出发,院里近期也没有其他高海拔科考的计划。
时间一天天过去,温夜澜觉得自己几乎看不见一点希望。
直到一个周二的下午,他正对着一组异常复杂的冰川流速数据皱眉,内线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是院长秘书打来的,微微喘气的急促:“温博士,请立刻到小会议室来一趟,李院长和几位领导有重要事情商议。”
温夜澜的心下意识地提了一下。通常这种级别的紧急召见,不会有什么好事。一边下意识地反思自己最近的工作是否有疏漏,一边应声:“好的,马上到”,说着整理了一下衣领,深吸一口气离开了座位。
推开小会议室的门,里面已经坐了好几个人。除了李院长和陈主任,还有项目规划处的处长和两位资历较老的研究员。气氛似乎并不凝重,李院长脸上甚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悦色。
“夜澜来了,快坐。”李院长热情地招呼他,指了指空着的位置。
温夜澜心中疑虑更甚。
“叫你来,是有个好消息。”李院长清了清嗓子,开门见山:“我们院刚刚接到一笔数额可观的定向科研资助,来自一个刚成立的极地与环境探索基金会。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青年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创新性的野外地质与环境科考项目。”
“院里经过初步讨论,认为这个项目方向和你之前的研究基础以及……嗯,个人经历,有很高的契合度。”
温夜澜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抬眼看向李院长,努力维持着声音的平稳:“院长,您的意思是?”
“基金会的资助协议条款很清晰,要求资金必须用于支持真正具备科研能力和冒险精神的青年骨干,深入极端环境,获取一手数据,解决前沿科学问题。”陈主任接过话头,语气热切,“院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决定将这个项目申报的机会给你。”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温夜澜一眼:“当然,这只是一个申报机会。基金会那边会有专家评审团进行审核,最终是否获批,要看你的方案是否能打动他们。”
巨大的喜悦如同潮水般瞬间涌上温夜澜的心头,让他呼吸一窒,手尖止不住的微微颤抖。他迅速垂下眼帘,掩饰住眼底亮起的光彩,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勉强压下翻腾的情绪。
“谢谢院长,谢谢主任,谢谢院里给我这个机会。”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沙哑:“我一定会尽全力,拿出最好的方案。”
“嗯,好好把握。”李院长点点头,语气严肃了几分,“夜澜,这次机会来之不易,某种程度上,也是院里对你能力的再次肯定和信任。珠峰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希望你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来证明自己。”
“我明白。”温夜澜重重点头,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离开会议室时,温夜澜的脚步不自觉的轻快起来。午后的阳光变得格外灿烂,走廊尽头窗户望出去的天空也显得那么清透。他回到办公室,甚至没有注意到张教授投来的复杂目光和其他同事窃窃私语的打量。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已经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希望牢牢攫住。
打开电脑,调出他早已构思许久、却苦于没有资金和支持而一直停留在纸面上的几个极端环境科考方案。
其中一个,是关于希夏邦马峰古气候的探索与研究。对理解季风演变和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具有极高价值。
这正是温夜澜梦寐以求的方向,难度极大,风险极高,但科学价值也极大!
接下来的几天,温夜澜进入了近乎疯魔的工作状态。他几乎是住在了办公室里,地昼夜不分的查阅文献、分析数据、优化路线、计算预算。屏幕的光亮常常持续到深夜,甚至凌晨。
泡面盒和咖啡杯堆满了桌角,脸色因为缺乏睡眠而更加苍白,但那双总是清冷的眼睛里,却燃烧着灼人的光芒。
偶尔从繁重的案头工作中短暂抽离,温夜澜会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逐渐沉落的夕阳,心里会掠过一丝极淡的疑惑——那个所谓的新成立的“月亮基金会”,他从未听说过,为何会如此精准地将资金投向地质科学院,又为何项目的导向与他个人的研究志趣如此契合?
但这丝疑虑很快就被汹涌的工作浪潮淹没了。重要的是机会来了,他必须抓住。他不能辜负这份“幸运”,更不能辜负自己。
温夜澜并不知道,在他埋头奋战的这几天里,同办公室的另一个人,却因这份“幸运”而备受煎熬。
斜对面工位上,一道看似漫不经心的目光,正悄然落在他身上。
范青芝,比温夜澜早两年进院,在院里人缘不错,长的也漂亮,一头乌黑的直发,带着眼镜,看起来很有气质,但科研能力始终不温不火,发表的论文多靠挂名或是一些应用性强的短平快项目。
她看着温夜澜那张即使面无表情也难掩清俊的侧脸,又瞥了一眼他手中那份申报指南,涂着精致豆沙色指甲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鼠标上轻轻敲击着。
她很清楚,论学术积累和项目契合度,整个研究室,乃至全院,恐怕都没人能胜过温夜澜。即使他刚经历了珠峰的“挫折”,但他带回来的数据和初步分析结果,已经显露出极高的价值。
这个项目,几乎就是内定给温夜澜的。一股混合着嫉妒与不甘的情绪,像藤蔓一样悄悄缠绕上她。
凭什么好事总是落在他头上?年轻,长得好看,能力强,就连上了珠峰闯了祸,院里似乎也没有真正重罚他,只是暂停野外工作。
现在又来了这么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范青芝端起桌上的咖啡杯,抿了一口已经微凉的咖啡,眼底闪过一丝算计的精光。
她想起前几天偶然听到的陈主任和另一位领导的闲聊,说这次月亮基金会的投资,来得突然,而且对方没有指定任何具体人选,完全开放竞争。
这让她嗅到了一丝机会,只要没明说,她就不会放弃,她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个重大机遇再次从指尖溜走。
温夜澜对此浑然未觉。
......
裴俨坐在顶楼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听着助理汇报近期投资项目的进展。
助理提到向地质科学院捐赠专项科研资金的事项已经落实,并进入院内评审阶段时,他漫不经心地翻看文件的手指终于停了下来。
“嗯,按流程走就行,不用特别关照谁。”他语气平淡,目光却扫过项目名称——“冰川监测与古气候变化关键问题研究”。他记得温夜澜的研究方向就是这个。
那天早上在嘈杂的早餐店分别后,裴俨派人稍微了解了一下温夜澜目前的处境,知道他被暂停了野外工作,正需要这样一个能发挥其所长的项目来稳住脚跟,甚至做出成绩。
裴俨这么做,与其说是补偿,不如说是投资。他投资温夜澜这个人的才华和潜力,也投资自己心里那份莫名滋生的、想要看到那座冰山重新焕发光彩的念头。
他相信以温夜澜的能力,赢得这个项目是顺理成章的事。他裴俨送出的机会,自然要配得上的人才能接住。
等项目落地,自己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那张冷峻的脸上一定会出现很有意思的表情。
想到这,裴俨轻笑了一下,眉眼不自觉的柔和起来,他拿起手机点开温夜澜的对话框,上次通过以后温夜澜也没和他说过一句话。
裴俨想了想,开始打字,【温博士,最近忙吗?】
手指悬在发送键上迟迟没有按下,这样会不会太明显了,裴俨又把这句话删了,【晚上要不要出来一起吃个饭,我知道一家香芋蛋糕很好吃】,裴俨在表情包里精挑细选了一个小狗探头的表情,然后紧张的盯着屏幕。
时间一点点过去,裴俨的脸色随着窗外的天空一点点阴沉下来,手机上偶而来的几条消息都是工作中的,他只看了一眼就烦躁的扣了过去。
【叮~】
微信铃声又一次响起,裴俨迫不及待的拿起来,这次终于没让他失望,消息显示是他给温夜澜今早刚改的备注,一个小月亮。裴俨勾起一抹笑,一边解锁一边想晚上要带温夜澜吃什么。
【谢谢你的好意,最近工作忙,实在抽不出时间,以后再说吧】
裴俨愣住了,两条眉毛紧紧拧到一起,盯着这句话多读了几遍,最后认命般的叹了口气,下次就下次吧,以后总有机会的,正这样安慰自己,对面又来了条消息。
【蛋糕店的地址可以发我吗?谢谢你】
裴俨气笑了,这要是让温夜澜自己买了,他还怎么勾引他,手停在键盘上思来想去也没想到一个拒绝的办法,索性直接关了手机。
另一边温夜澜合上电脑看了一眼手机,已经八点多了,裴俨没回消息,温夜澜有一点遗憾,忙到现在没来得及吃饭,他还想着晚上吃这个呢。
算了,温夜澜很快把思想掰过来,凭什么自己要人家就得给,还是回家吃泡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