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权游

作品:《玫瑰战争

    赵恒脱下沾满血污的手术服,疲惫地走进办公室,助理立刻递上了一杯热咖啡和一份需要他回复的、来自京城的加密邮件。


    发件人,陆景深。


    这两年来,这样的邮件,每月都会准时抵达,从未间断。内容也大同小异,永远是那副不容置喙的、命令的口吻,质问着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进展。


    赵恒点开邮件,快速地浏览着。那字里行间压抑着的、近乎疯狂的偏执,即使隔着屏幕,都让他感到一阵不适。


    他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波士顿繁华的夜景,没有回复邮件,而是直接拨通了那个他早已烂熟于心的、加密的卫星电话。


    电话几乎是瞬间被接通,那头传来陆景深那熟悉的、冰冷压抑的声音:“有她的消息了?”


    “没有。”赵恒的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伪装出来的疲惫与无奈,“景深,我说句你不爱听的。两年了,你动用了多少人脉和资源,把整个南美翻了个底朝天,连个影子都没找到。你那个小女朋友,怕不是真的……人间蒸发了。”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那沉默,像一场即将爆发的、黑沉沉的风暴。


    “或者,”赵恒像是感觉不到那份危险,继续用一种玩世不恭的调子,火上浇油,“她是不是早就搭上别人,换了个身份,在哪过着逍遥日子呢?你这么大海捞针,值得吗?要不……就算了吧?天涯何处无芳草。”


    “继续找。”


    许久,电话那头才传来三个字。那声音,沙哑得不成样子,却又带着一种能将人灵魂都冻结的、极致的冰冷。


    “行,知道了,”赵恒夸张地叹了口气,“继续找,找到天涯海角,找到海枯石烂,行了吧?”


    说完,他便径直挂了电话。


    办公室里,赵恒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打开电脑,熟练地输入一串复杂的密码,点开了一个隐藏至最深处的文件夹。


    里面,全是一个女孩在加州生活的照片。


    有她在中餐厅里,系着围裙,端着盘子,脸上虽然带着疲惫,眼神却依旧明亮的照片;有她在二手市场,淘到一本旧书时,如获至宝般、开怀大笑的照片;也有她和另外两个女孩,坐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迎着夕阳,笑得无忧无虑的照片。


    这些,都是他委托了最可靠的、与陆家势力毫无关联的私家侦探,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悄悄拍下的。


    他像一个最沉默的、最忠诚的守护者,用他自己的方式,远远地,凝视着她的新生。他知道,陆景深的爱,是一座华丽的、能将人灵魂都禁锢的牢笼。而他唯一能为她做的,就是替她守好这片来之不易的、虽然贫瘠却自由的天空。


    他关掉文件夹,删除了所有的浏览记录。


    2013年的夏末,加州帕罗奥图的空气中,弥漫着桉树独特的清香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由代码与咖啡因混合而成的、名为“梦想”的焦灼气息。


    斯坦福大学的校园,一如既往地,被笼罩在一片充满了西班牙式浪漫与自由主义精神的、学术的静谧之中。


    土黄色的砂岩墙壁,与暗红色的瓦顶,在加州炽热的阳光下,泛着一层温暖而厚重的光晕。巨大的棕榈树与四季常青的草坪,共同构成了这片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所向往的学术圣地。


    安迪、温蒂和唐小米,拖着各自的行李箱,第一次踏入这座她们曾只在梦中见过的、真正的菁英校园时,心中,都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的情绪。


    这里,与她们之前所在的、充满了混乱与生机的社区大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挣扎,只有一种高高在上的、需要你用尽全力去仰望的秩序感。


    就在她们有些不知所措地,站在那片著名的、由无数个拱廊组成的中央广场前时,一个梳着利落高马尾、笑容灿烂得像加州阳光的女孩,突然从远处一路飞奔而来。


    她像一阵风,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充满了生命力的热情,瞬间便冲散了这座古老校园所有的沉闷与庄严。


    她径直地,冲到了安迪面前,给了她一个大大的、几乎要让她窒息的熊抱。


    “安迪!我终于找到你了!”


    是孟晓,姑姑方文蔚的女儿。


    原来,她两年前,就凭借着自己的优异成绩,从国内直接考上了这所大学。


    “好哇,你个小没良心的!”孟晓放开她,却依旧抓着她的肩膀,用一种既亲昵又埋怨的语气,狠狠地“控诉”着,“来了美国两年,竟然一个电话都不给我打!要不是我妈告诉我,你转学来了这里,你是不是打算一辈子都跟我玩失踪啊?”


    安迪看着眼前这个依旧像个小太阳一样、充满了活力的发小。她有些愧疚地笑了笑,还没来得及解释,孟晓便又将目光,投向了她身后的温蒂和唐小米。


    “这两位,就是传说中的温蒂和小米吧?”她的目光,在两人身上飞快地扫过,那眼神,锐利、精准,又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善意的调侃,“一个楚楚可怜,一个明艳带刺,再加上我们家安迪这朵清冷出尘的高岭之花。啧啧,这配置,简直就是小说女主团,就差个不长眼的男主角来祭天了。”


    她这番自来熟的、又准又狠的点评,瞬间便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连一向张扬的唐小米,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孟晓虽然只比她们早来了两年,但她对美国这种精英文化的权力游戏,早已玩得炉火纯青。在接下来安顿的日子里,她给这三个还在用“书呆子”思维来理解世界的女孩,好好地上了一堂关于“如何在美国社会快速升级打怪”的、生动的实践课。


    安迪想起,很多很多年前,在南方那个小小的、闷热的出租屋里,她们曾有过一次闺蜜夜话。


    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窗外的蝉鸣不知疲倦。她们俩挤在一张小小的单人床上,分享着彼此的秘密和梦想。


    “晚晚,”小小的孟晓看着天花板上那盏昏黄的灯泡,用一种与她年龄不符的、异常坚定的语气说,“我以后,一定要去美国读大学,要在美国出人头地,让那个为了留在美国抛弃我和妈妈的人,后悔一辈子!”


    那时的林晚,看着自己最好的朋友眼中那不加掩饰的野心与伤痛,只是伸出手,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


    “晓晓,”她说,“你一定可以的!”


    看到眼前这个正眉飞色舞地、向她们传授着自己“独门秘籍”的孟晓,安迪的眼眶,在那一瞬间,猛地一热。


    她真的做到了。她真的,活成了自己当年想要的模样。


    “在斯坦福,光成绩好,是没用的。”孟晓一边开着她那辆小巧的二手甲壳虫,载着她们穿梭在帕罗奥图的大街小巷,一边用一种过来人的、经验丰富的语气,向她们传授着自己的“独门秘籍”,“这里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你想往上爬,就必须学会利用规则,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价值。”


    于是,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积极地参加了学校里所有与“少数族裔”相关的学生社团活动。


    “为什么?”温蒂不解地问。


    “因为,这是我们唯一的、也是最大的身份优势。”孟晓透过后视镜,看了她们一眼,那双总是带着笑意的眼睛里,闪烁着与她年龄不符的、精明的智识光芒,“在美国,‘政治正确’是一张最好用的护身符,也是一张最好用的通行证。我们是亚裔,是女性,这两个标签,本身就是流量密码。只要你比其他同样拥有这两个标签的人,更积极,更会表现,你就很容易,在这些社团里,脱颖而出。”


    果然,凭借着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远超同龄人的交际手腕,她很快,便在几个重要的学生社团里,成为了核心的活动策划人。


    第二步,是“借势”。


    她以斯坦福大学活动负责人的名义,利用学校的资源和邮箱,开始给那些在硅谷知名企业里,担任高管的亚裔CEO们,挨个发送邀请函,邀请他们来学校,为同样是少数族裔的学生们,做一场关于“职业规划与个人奋斗”的分享讲座。


    “斯坦福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孟晓得意地眨了眨眼,“那些已经成功上岸的CEO们,既需要这样的机会来为自己和公司塑造一个‘不忘本’、‘回馈社区’的良好形象,也乐于在这些顶级学府里,提前物色和培养自己未来的接班人。所以,我的邀请,很少被拒绝。”


    一来二去,孟晓不仅成功地为自己积累了第一份高质量的人脉资源,更让自己的名字,在整个硅谷的华人精英圈里,有了初步的知名度。


    第三步,是“镀金”。


    每年,在瑞士那个风景如画的小镇达沃斯,都会举办一场名为“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最高规格的盛会。而在那场盛会里,有一个专门为全世界最顶尖的年轻人设立的分会场——“全球青年领袖”会议。


    孟晓,便将自己的下一个目标,瞄准了那里。


    她拿着自己厚厚的活动履历,找到了那些早已与她熟识的亚裔CEO们,请他们为自己写推荐信。接着,又理所当然地,拿到了斯坦福校方的推荐信。


    最终,她成功地,以“斯坦福杰出华裔学生代表”的身份,加入了那场聚集了全世界最聪明、也最富野心的年轻人的顶级盛会。


    “在达沃斯,我跟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二十个背景吓死人的年轻人,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名义上,是‘研究全球未来在贸易公平领域的议程’……”孟晓说到这里,忍不住自己都笑了起来,“其实啊,都是些假大空的、谁也解决不了的废话。但是,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看着车窗外那些充满了未来感的、玻璃幕墙的科技公司大楼,一字一句地说,“从那以后,我的履历上,就多了一行谁也无法忽视的金字——‘达沃斯全球青年领袖’。”


    再接着,孟晓又以“斯坦福精英”和“达沃斯青年领袖”的双重身份,成功地拿到了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TED演讲的邀请。


    就这样,一步一步,像一个最精明的玩家,她为自己,叠加了无数个闪闪发光的“Bu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