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买大船
作品:《我靠透视捕鱼养娃,不小心成了神豪》 他平静的陈述,让苏晚晴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些。
“我……我怕我做不好。”她终于小声说。
“你一个人当然做不好。”陈默说,“所以才要找人帮你。今天,你有个任务。”
苏晚晴抬起头。
“吃完饭,你和李大山一起去县城银行。”陈默看着她的眼睛,“第一,把这张支票存进去。第二,去开一个对公账户,以东湾村渔业合作社的名义,我当法人,你当财务负责人。以后所有大额款项,都走这个账户。”
他顿了顿,继续说:“第三,咨询清楚,怎么给社员发工资,怎么交税。把所有流程文件都带回来。我们要做正规军,不能再是小作坊了。”
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把苏晚晴从对一百万这个抽象数字的恐惧里拉了出来。她的思路开始变得清晰。
“好。”她应了一声,端起了那碗粥。
院子外面的议论声越来越不受控制,李大山终于忍不住了,对着外面吼了一嗓子:“都嚷嚷什么!等着社长开会!”
上午九点,合作社的院子里挤满了人。陈默让李大山搬来一张高桌子,他自己就站在桌子后面,苏晚晴和李大山分站两旁。
所有社员都到齐了,几十双眼睛灼热地盯着陈默。
“社长,那一百万,我们什么时候能分啊?”人群里,一个叫陈小军的年轻人忍不住第一个喊了出来。
他这一喊,立刻引起了一片附和声。
“是啊社长,哪怕先分一部分也行啊!”
“我家孩子等着交学费呢!”
陈默抬手向下压了压,院子里安静下来。
“钱,是合作社的,也就是我们大家的。这一点没错。”陈默开口,他的话不快不慢,“但是,怎么花这个钱,得有个章程。不是今天想修房,明天想买米,就能随便动的。”
他看向陈小军:“小军,你家屋顶漏水,我知道。但你想过没有,我们把这一百万分了,每家能拿到多少?三万?五万?然后呢?”
陈小军愣住了,没答上来。
“这笔钱花完了,我们还是守着几条破舢板,看天吃饭。再来一场风暴,我们可能又要回到解放前。下次我们还能有这么好的运气,捕到四十万的大鱼吗?”
陈默的问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一百万,不是拿来分的。”他的话斩钉截铁,“这是我们的本金,是我们的跳板。我要用这笔钱,给大家换一个长久的饭碗!”
“长久的饭碗?”福伯问道,“陈默,你的意思是……”
“买船!”陈默吐出两个字,“买一艘大船!最少三十米长,钢壳的,能抗八级风,能去更深海域的专业渔船!”
买大船!
这三个字让所有人的呼吸都急促起来。东湾村的渔民,做梦都想有一艘真正的大船。
“有了大船,我们就能去三十海里,五十海里外的地方!那里的鱼,比老渔场多得多,也大得多!我们一次出海的收获,可能是现在的十倍,二十倍!”
“有了大船,我们再也不用怕风暴,可以稳定出海,每个月都有稳定收入!”
“有了大船,我们合作社才能真正壮大起来!到时候,别说修房子,盖新楼,买小车,都不是梦!”
陈默的话,为所有人描绘了一幅具体的,可以触摸到的未来。人群中那些因为一百万而躁动的心,慢慢被这幅更宏伟的蓝图所吸引。
“可是……一艘大船,要不少钱吧?一百万够吗?”李大山问出了关键问题。
“不够。”陈默回答得很干脆,“一艘二手的好船,最少要一百五十万,甚至两百万。但我们有了一百万的启动资金,就可以去跟船厂谈,可以去申请贷款。我们有珍味楼的合同,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银行会愿意借钱给我们。”
他环视众人:“我今天就把话放这。三个月内,我要让合作社的新船,停在东湾村的码头。大家同不同意?”
短暂的寂静后,是山呼海啸般的回应。
“同意!”
“我们听社长的!”
“买大船!”
之前那些想分钱的声音,彻底消失了。所有人的热情都被引导到了同一个目标上。
陈默再次抬手,等大家安静下来。
“船要买,合作社的规矩也要立起来。”他看向身边的苏晚晴,“以后,合作社的钱,全部由我们的财务大臣,苏晚晴管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苏晚晴身上。她有些紧张,但还是挺直了腰。
“但是,账目太复杂,一个人忙不过来。也容易出错。”陈默继续说,“所以,我决定,给财务部增加两个帮手。一个专职记账,一个专职跑腿和现金管理。这两个职位,从我们社员和家属里公开招聘,合作社给发正式工资。”
院子里又是一阵骚动。发工资的正式职位,这可是村里从来没有过的好事。
“我把丑话说在前面。”陈默的表情严肃起来,“这两个职位,只要最合适的人。细心,识字,会算术,人品要靠得住。谁都别想托关系走后门。具体的人选,由晚晴亲自面试决定。谁有意见吗?”
院子里鸦雀无声。
“没有意见,就这么定了。”陈默看向苏晚晴,“晚晴,这件事,你来宣布。”
苏晚晴往前走了一步。她面对着几十个村民,深呼吸一次。
“愿意应聘的,今天下午,带着你们的初中毕业证,到我这里来报名。我会出一个简单的考试,考算术和记账。谁的分数高,谁就上岗。”
她的言语清晰,干脆,没有一丝拖泥带水。说完,她对着众人鞠了一躬。
人群散去后,院子里只剩下他们三人。
李大山一屁股坐在石磨上:“陈默,你真行。三言两语,就把这帮人的心思全给掰过来了。”
“人心不是靠堵的,是靠疏导。”陈默走到苏晚晴身边,“感觉怎么样?”
“感觉……没那么怕了。”苏晚晴看着陈默,露出一个真实的笑容。当她把招聘标准说出口的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真正扛起了财务大臣的担子。
“下午的考试,我来给你出题。”陈默说。
“好。”
下午,合作社的院子再次热闹起来。十几个年轻的男女,都拿着毕业证,紧张地等在外面。苏晚晴坐在屋里,桌子上放着陈默给她出的几道题。她看着门外探头探脑的年轻人,心里清楚,合作社的新篇章,从今天,从她这里,就要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