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写出自己的风格
作品:《家父田舍郎,六元及第震朝堂》 “盐铁在税收中一直都占很大的比重。商业税和百姓的税赋所占份额并不多。掌握盐铁,就等于掌握了武朝的经济。”
“税为什么收不上来?就是因为官员们都想中饱私囊,逐渐让朝廷失去了盐铁的专营权。”
“盐铁是一块肥肉,也是最大的消耗品,可盐铁私营开放以后,税收却越来越少,归根结底就是走私猖獗,豪门大户和富商巨贾想尽一切办法逃税。”
“从先秦时代开始,税收的根源就是向谁收税,如何收税。政权交替,士林崛起,各大学阀、门阀想稳固自己的势力,都需要大量的金钱。钱从哪里来?挣钱最快的方法都写在武朝律法里。”
“想要安身立命,就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喊着不与民争利的口号,把纳税人变成不纳税的人。”
“从武朝立国至今,税收政策走的全都歪路,自诩大仁大义大德的官员们,每到了缴税的时候,都会说先苦一苦百姓。”
沈庆之略微沉思,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又解释道,“一个国家的财政,光靠农业、光靠压榨百姓是不可取的,当压榨到了极限,百姓们就会揭竿而起,中原也将陷入永无休止的战火之中。为何盛世容易中兴难?就是因为水利、战争、民生、人祸、天灾……哪哪都要钱。一个王朝的衰败,几乎都是从开放盐铁私营开始的。”
苏渊明听闻,瞬间陷入了沉默,翻阅史书确实不难发现,任何一个王朝到了末期,都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财政困难,国库入不敷出。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苏渊明问道。
“恩师,你老觉得,军队和军队有什么区别?”沈庆之反问道。
苏渊明眼生疑惑,很快恍然大悟,“手里有刀,和有刀不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没错,盐铁自周王室开始,就已经定下了规矩。私营还是官营,不过是法家和儒家的对抗,以及国库和地方的利益分配问题。从几千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官私合营才是目前最稳妥的解决办法。”
“所以,你在李家镇搞盐场,就是要做试点?”苏渊明眼里满是期待。
“也不算是。”沈庆之耸耸肩,“武朝的粗盐粒太难吃了,我想吃点儿纯度高的雪花盐罢了。”
“……”苏渊明一怔,很快大笑出声,“你小子,年纪轻轻就这么鸡贼。”
很快,师徒二人在详细研究了关于税收的问题之后,给姜致尚写了一封回信。
写过书信,沈庆之去了流云轩找曹掌柜,苏渊明继续给四大才子搞特训。
院试是考秀才前的最后一场考试,通过府试的才能进入决赛圈。
县试由各地县令主持;府试由各地知府主持;院试属于省级的考试,由保定巡抚吴受之、提学鲁同盛主持,提学御史蔡成功监督。
院试又被称作道试,凡是府试录取的童生都可以参加;考试分两场:正试、复试。
正试是确定录取人数,为当期秀才名额的一倍,用圆圈揭晓,写坐号,不写姓名,又称草案。
复试是确定最终录取人数,拆弥封写姓名,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可以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秀才也分三六九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有一定名额限制。
“这个鲁同盛不仅是省提学,还是翰林院的大学士,在北方士林很有威望。当年秋闱,鲁同盛连中三元,在我朝也是罕见。”苏渊明把鲁同盛的文章,递给四大才子。
四大才子读了鲁同盛的文章彻底惊为天人,二次品读心中竟然升起仰望之意,不愧是连中三元的文状元,四人感觉手中的文章,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院试是考秀才的最后一关,保定府派出鲁同这样的大文豪监考,肯定会让士子们压力巨大,放下手中的文章,四大才子额头上已经涌现大量的冷汗。
“先生,我们的文章若是放在鲁大人的案头,岂不是显得有些班门弄斧了?”
“先生,我们的文章还很稚嫩,写出来会不会很丢人?”
“我们被骂多年废物,早就习惯了。万一连累您老就不美观了。”
苏渊明听闻四大才子的忧虑,大笑不已,“鲁同盛担任省提学多年,见过的考生文章比你们吃过的米粒都多。院试又不是殿试,他有相对的阅卷标准。”
四大才子再次看向鲁同盛的文章,随手一挥就是文章锦绣,让人心旷神怡,他们自认为写不出类似风格的作品。
故而,想要迎合鲁同盛的文风,对四大才子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挑战。
苏渊明似乎看穿了他们的心思,“你们的文风都很淳朴,因为庆之的缘故你们的解题思路也是一样的,唯一欠缺的就是写实。心中只要想着做好自己、写出自己的风格就好。”
“先生,我等一定尽力而为。”四人起身,对着苏渊明行了学生礼。
“记住,做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掩盖自己的不足。不想用文风获得考官的赞赏,文章就一定要推陈出新,好到一种让同行者望尘莫及的程度。”
接下来几天,依旧是沈庆之出题,四大才子刷题,苏渊明从旁斧正,点拨他们文章的优劣之处并加以改进。
四大才子也越发勤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不断地刷题,鸡鸣而起深夜入睡,时间久了四大才子倒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不管是苏渊明还是沈庆之,对他们求知的态度也是十分满意的。
每天沈子衿除了跟着他们学习之外,也是变着法的给他们做好吃的。
与此同时,西游记画本上市,立刻火爆整个保定府。
曹掌柜也悉心听取沈庆之的意见,筹备《论语》相关的画本印刷工作。
学生们读书,都觉得枯燥乏味,很多时候上午学的知识下午就忘了。
可小人书不一样,他能把经义写得通俗易懂,一个个小故事无缝衔接,让小人书的趣味性、可读性更强。
随着西游记小人书的大卖,流云轩也借机宣传《论语》小人书,预定者险些踏平了流云轩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