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孩子在哪儿

作品:《SSSSSS神医

    “李先生,心意我领了。钱,我不能收。”


    “为什么?您是嫌少吗?我可以再加!”


    “不。”林舟摇了摇头,“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如果您真的想感谢我,感谢第一医院,我有一个更好的建议。”


    他顿了顿,说出了那句话:“我个人发起了一个医疗基金,叫‘林舟医疗基金’,挂靠在医院。它的目的是帮助那些付不起医药费,却同样需要救治的病人。如果您有心,可以把这份善意,捐给更多需要它的人。”


    李家人愣住了,他们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的代理主任,一时间说不出话来。拒绝唾手可得的巨额酬谢,反而将其引向一个公益基金。这种胸怀,让他们肃然起敬。


    “好!好!”李振国的儿子重重点头,“我不仅要捐,我还要帮您宣传!林主任,您是真正的大医!”


    林舟的工作已经完成,他正准备离开这个被喜悦和激动填满的病房,将后续的康复工作交还给神经内科。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白大褂,满脸焦急的中年女医生,气喘吁吁地挤开了围在门口看热闹的人群,冲了进来。


    “林主任!林舟主任在不在?”


    她的目标非常明确,直接锁定了林舟。


    林舟停下脚步。“我是,请问你是?”


    “我是儿科主任孙丽!”孙丽的额头上全是汗,她的情绪非常激动,“林主任,求求你,去我们科室看一眼吧!我们真的没办法了!”


    王德明刚擦干眼泪,走过来说:“孙主任,有什么事慢慢说,林主任刚完成一台非常耗费心神的治疗,需要休息。”


    “王主任,我等不了了!”孙丽的语速极快,“我们科有个孩子,才六个月大,已经连续哭了整整四十八个小时!哭得声音都哑了,中间就没停过!”


    “发烧吗?肠套叠?脑炎?都排查了吗?”王德明下意识地问。


    “都查了!”孙丽几乎要崩溃了,“体温正常,血象正常,头颅CT,腹部B超,所有能做的检查都做了,全都是正常的!我们请了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所有专家会诊,什么都看不出来!现在孩子已经开始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前兆了,再这么下去,会出事的!”


    病房里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一个六个月大的婴儿,不会说话,不会表达,他所有的痛苦,都只能通过哭声来传递。


    而当所有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都宣告无效时,这种哭声,就成了所有医生束手无策的绝望回响。


    孙丽看着林舟,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林主任,我知道这个请求很冒昧。但是全院都在传,说您是‘诊断之神’。现在,只有您可能救那个孩子了。”


    林舟没有半分犹豫,他刚刚拒绝了巨额的财富,此刻面对这个最棘手,没有任何利益可图的挑战,他的回答只有一个。


    “孩子在哪儿?”


    儿科病房的空气是凝滞的,被一种尖锐,持续不断的哭嚎刺穿。


    那哭声来自一个保温箱里的婴儿,一个才六个月大的生命。他的小脸因为长时间的用力而涨得青紫,四肢无力地挥舞着,每一次吸气都伴随着剧烈的抽噎。


    儿科主任孙丽站在林舟身边,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林主任,就是这个孩子。哭了整整四十八个小时,中间停歇的时间加起来不到半小时。”


    她的旁边,一对年轻的夫妻相互搀扶着,女人的眼睛红肿不堪,男人则用手撑着墙壁,仿佛随时都会倒下。


    “我们做了所有能想到的检查。”孙丽继续汇报,她的语调里充满了挫败感。“血常规,电解质,头颅CT,腹部彩超,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所有结果都回报正常。没有感染,没有肠套叠,没有颅内压增高,什么都没有。”


    另一位儿科副主任补充道:“我们请了全院大会诊,消化科,神经内科,外科……所有专家都看过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明原因的婴儿持续哭闹。建议……建议观察。”


    观察。


    这个词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孩子的母亲再也忍不住,扑过来抓住孙丽的胳膊。“孙主任,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他快要哭死了!他一定是有哪里不舒服,他不会说话啊!”


    林舟没有去看那些检查报告,他走到了保温箱前。


    婴儿的哭声像是带着物理攻击性,冲击着每一个人的耳膜。


    “把他抱出来。”林舟说。


    “林主任?”孙丽有些犹豫,“他现在有轻微脱水,我们正在……”


    “抱出来,交给他妈妈。”林舟重复了一遍,不容反驳。


    护士小心翼翼地打开保温箱,将啼哭不止的婴儿抱起,递给了那位早已泣不成声的母亲。


    女人熟练地将孩子竖抱在怀里,轻轻拍着他的背。奇特的一幕发生了,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竟然减弱了几个分贝,虽然依旧痛苦,但不再那么尖锐。


    “他……他好像好了一点点。”孩子的父亲发现了这个变化。


    “你平时都是这么抱着他睡的吗?”林舟问。


    “是……是的。”母亲哽咽着回答,“他不喜欢躺着,一躺下就哭得更厉害。”


    林舟让护士拿来一张椅子,让母亲坐下。然后,他做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医生都无法理解的动作。


    他俯下身,将自己的耳朵,轻轻地贴在了婴儿头部柔软的前囟门上。


    他闭上了眼睛。


    整个病房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婴儿压抑的哭泣和周围人紧张的呼吸。孙丽和她的团队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林舟在做什么。这是什么诊断方法?听诊器还能听颅骨?


    林舟的感知世界里,婴儿的哭声,父母的焦虑,医生们的困惑,全都化为了背景噪音。他的“微观感知”能力,正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穿透颅骨,深入到那片精密而脆弱的区域。


    他“听”到了。


    那不是一个正常大脑应该有的宁静血流。


    而是一种持续的,高频的“嗡嗡”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