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作品:《寒门科举:举族供我踏青云!》 余澈说的杂剧,自然不是凡品。
而是关汉卿脍炙人口的名篇:《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余澈和这部杂剧的机缘,还和上一世有关。
上一世,学校组织看电影,看的是《大转折》。
电影里有一个桥段。
教员和同志一起看戏,戏台上的角有这一段话: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带云)这也不是江水,
(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以此暗喻人民子弟兵挺进大别山时的牺牲。
余澈就去翻了杂剧,并牢牢记在心里。
“此人是刘备股肱之臣,若将荆州复还江东,则放关公还益州;如其不然,主将既失,孤兵必乱,乘势大举,觑荆州一鼓而下,有何难哉!”
听到这里,三小只神情齐齐紧张。
他们已经进入故事里,发自内心为关公的安危而揪心。
余澈一边讲述,一边观察三位哥哥的表情。
桃园三兄弟,尤其是关公,在古代就属于自带流量的角色。
而单刀赴会这一段,又是关公的高光时刻。
加上这出戏本身跌宕起伏,人物个个耳熟能详,最合适当出道之作。
唉,无论何时,原创都好难。
感叹完,余澈继续把框架说给他们听:“接下来转入乔公……”
大家都对单刀赴会了解,加上余澈讲述的时候绘声绘色,还带点唱腔。
让四小只都忘了时辰,一个劲儿催促余澈讲下去。
屋外。
大人们以为余澈在讲课,也没有去打扰。
连送饭都是放门口。
不知不觉,快到后半夜,余澈才讲完四折戏。
嗓子都快哑了。
“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者:百忙里称不了老兄心,急切里倒不了俺汉家节。”
杂剧剧情结束了。
听故事的三小只,却久久不语。
他们还沉浸在股市里,没有走出来。
仿佛是跟着关公,经历了一次单刀会。
太刺激了!
看着满脸惊艳的哥哥们,余澈心里暗笑,面上佯装紧张:“怎么样?有一些唱词是我听大戏时候想的,是不是太差了?”
哈?太差?
谁敢说这出戏差,扇烂他的脸!
余鸿第一个开口:“不差,一点都不差。你的那些词儿太好了,哎呀,果然还是要多读书。”
范璋和裴宪疯狂点头。
“我听得戏,没你们多,只能请你们在百忙之余帮我润色。”余澈笑道。
“没、没问题。”范璋磕磕巴巴的答应。
心虚到余鸿看不下去的地步。
他赶紧帮忙挽尊:“时间不早了,我们赶紧睡吧,明天还要进学。”
余澈笑意很浓:“那就麻烦三位哥哥。等杂剧写出来,署上三位的大名,再经过戏班一唱,肯定红透半边天。”
“届时,三哲的才名超过我这个小英雄!”
天哪!
名声超过澈弟。
三人闻言,脸上表情那叫一个精彩。
不禁想起前不久夹道欢迎的画面。
到时候,他们一出门,也能像澈弟那样,惹来一堆人围观。
那是何等的风光!
还有还有!
说他们不成器的夫子,笑话他们的同窗,对他们学业失望的爹娘。
届时,都会对他们刮目相看。
这诱惑,太大了!
裴宪咽了咽口水:“澈弟,这杂剧是你构思,我们真的可以署名?”
“当然。”余澈点头,“我虽构思了故事,说了些词,但细节是你们写的,当然署名是你们。”
“我只拿卖了杂剧后的一部分酬劳。”
余澈的话,一下子点燃了三小只的斗志。
感觉自己又行了!
“此事包在我们身上!”余鸿保证完,就向另外两个使了个眼色。
三个人一起离开了房间。
余澈微笑着目送他们离开。
他不介意署名这件小事,只要能赚钱就行。
三小只出来后,一边往卧房走,一边小声商量。
“澈弟,虽然这么说,但我觉得,要有他的署名。”
余鸿话音刚落,就被范璋怼了:“废话,这是不用讨论的事,说点有用的,比如这出戏怎么写。”
框架看着简单,故事也耳熟能详,可写出正经的杂剧不容易。
范璋觉得,只澈弟说的‘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一句的水平,他们仨绞尽脑汁都达不到。
裴宪顿感压力倍增:“那咋办?都答应他了,不能反悔吧。”
他话音刚落,被余鸿和范璋一双眼睛盯着,歉意闭嘴。
“唯一的办法,只有……找夫子帮忙。”
余鸿的提议,立刻得到裴宪和范璋的支持。
次日。
三小只把想写杂剧的想法,告诉给郑余庆。
郑余庆不是迂腐之人,瞧得出三小只学的很痛苦,如果能够通过写杂剧,从而学到经典,比死教书强得多。
另一个原因,是郑余庆也喜欢看戏。
文人写戏、看戏,甚至粉墨登场,在当时是一种风尚。
“你们打算开篇怎么写?”郑余庆问。
余鸿道:“先写鲁肃想要夺回荆州!”
“我说的是……具体内容。”
“哦。三尺龙泉……万卷书,书……反正来一段自我介绍。”
郑余庆:?
开篇都不会写,还要写杂剧?
他们身后,坐着的余澈,无奈扶额——你们仨居然没一个记住。
范璋赶紧打圆场:“我们连夜想了一段词,但一觉醒来忘了。自我介绍完,就是写鲁肃设下三计,目的是用关公换荆州。”
“是这样写么?小官姓鲁,名肃,字子敬。见在吴王麾下为中大夫之职。”郑余庆一开口,就让三小只惊艳。
噫,和澈弟说的一样。
余澈听着,也对郑夫子刮目相看。
不料,郑余庆话锋一转:“你们知道‘小官’是什么意思么?”
“很小的官?”
“谦称?”
见郑余庆脸色不好,裴宪如实回答:“我们不知道。”
“不知道,就好好学习。”郑余庆想到了一招,“如果你们认真学,我就在放学后教你们。”
三小只对视一眼,乖乖的坐下,打起十二分精神。
这下,轮到郑余庆纳闷。
写杂剧可以提高他们写文的水平,而且三小只很喜欢看戏。
问题是,谁提议写杂剧?
这个鬼点子,只有一个人……郑余庆看向余澈。
余澈赶紧低头看书。
郑余庆微微一笑,开始分别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