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种烟叶?这倒是个好主意!

作品:《重生八零,从参军入伍开始

    老人叹了口气,眼神里有些复杂。


    “可后边全胜你说去县里,我这当了一辈子农民,手里不摸摸土,这心里头它不踏实啊。”


    王全胜听懂了父亲的失落。


    “爹,谁说不种地了?咱家的自留地不是还在吗?你不喜欢种粮食,可以种点别的。”


    “种几垄青菜,够咱自己吃,或者干脆种烟叶怎么样?你不是爱抽烟嘛,自己种的烟叶,劲儿大,抽着也香!”


    王老汉的眼睛瞬间亮了。


    “种烟叶?这倒是个好主意!行,就这么定了!”


    看着父亲重新焕发的神采,王全胜心里一暖。


    其实他更想的是,等县里的店稳定下来,就把爹妈都接过去。


    但他也知道,老两口离不开这片黄土地,这事急不得。


    忙完家里的事,王全胜销了假,回到了水电站工地。


    麦收是场硬仗,不仅掏空了农民的力气,工地上的工人们也个个面带疲色。


    王全胜把负责伙食的厨子叫了过来。


    “去镇上割十斤肉,晚上炖了给大伙儿补补。这两天安排点轻松的活,清理场地,保养工具,别安排上坝浇筑的重活。”


    “头儿,这赶工期呢……”


    王全胜的脸沉了下来。


    “人累狠了,脑子就容易犯浑。这要是从坝上掉下来一个,你负责还是我负责?安全第一,懂吗?”


    厨子一个激灵,连忙点头哈腰。


    “懂了懂了!我这就去!”


    安排好一切,王全胜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刚推开门,正在看图纸的杨怀生抬起头,盯着他看了半天,忽然冒出一句。


    “全胜,你这才回村几天,我怎么瞅着,都有点快认不出你了?”


    王全胜无奈地摸了摸自己被晒得黝黑发烫的脸颊,苦笑着扯了扯嘴角。


    “怎么,杨哥,这才几天,就不认识自家兄弟了?”


    他这趟回家,里里外外跟着暴晒了两天,皮肤早就烤成了古铜色。


    杨怀生放下图纸,绕着他走了两圈,啧啧称奇。


    “你这哪是回村,分明是下了一趟煤窑。看看外面那些弟兄,也没你黑得这么地道。”


    “那不一样。”王全胜给自己倒了杯水,一口气灌下去。


    “他们天天晒,习惯了。我这是猛地一下,能不上色吗?说到底,还是在水电站里待着,把我这身筋骨都养娇贵了。”


    他心里一阵感慨。


    上辈子在地里刨食,从春忙到秋,哪天不是一身泥水一身汗?


    那时候只觉得日子苦,可从没觉得累。


    因为每一次收割,都意味着一家人接下来一年的口粮。


    可现在,不过是帮着家里抢收了两天麦子,就觉得浑身骨头缝都泛着酸。


    正说着,张海从外面探进个脑袋,一看见王全胜,立马嚷嚷起来。


    “全胜你可算回来了!哎哟,你这脸色怎么搞的?”


    “我说你也是,你那卤肉店一天挣的钱,都够请十个八个短工了,何必自己下地受这份罪?”


    这话说得实在,却是没戳到点子上。


    王全胜摇了摇头。


    “张哥,这账不是这么算的。我爹妈,当了一辈子农民,土地就是他们的根。你要是不让他们干活,他们心里就不踏实,比身上累还难受。”


    他活了两辈子,太懂这种感觉了。


    对父母而言,儿子有出息,他们骄傲,但儿子还能陪着他们下地,感受泥土的芬芳,那才叫安心。


    “我就算现在给他们金山银山,他们还是会想着怎么给我省钱,怕我乱花,怕我以后没着落。”


    “我能做的,就是顺着他们的心意,让他们觉得,这日子,还是他们熟悉的那个样子,只不过,过得更舒坦了。”


    这是孝道,也是他作为重生者,对上一世亏欠的补偿。


    张海听得一愣一愣的,半晌才叹了口气,拍了拍王全胜的肩膀。


    “你小子真是不容易。”


    一直没说话的杨怀生,此刻看向王全胜的目光里,却多了几分深刻的赞许和认同。


    他也是从山沟沟里一步步爬出来的,年轻时吃的苦,比王全胜只多不少。


    “全胜这话说得对。”杨怀生的声音有些悠远。


    “我年轻那会儿,家里穷得叮当响,一年到头见不着半点油星子。能从山里走出来,全靠自己有股不服输的劲,还有领导愿意给机会。抓不住,就一辈子烂在地里了。抓住了,就是另一片天。”


    他看着王全胜,就像看着年轻时的自己。


    王全胜立刻接了话。


    “杨哥,您那时候比我们现在难多了。我是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国家政策放开了,到处都是机会。”


    既捧了对方,又显得自己谦逊。


    杨怀生欣慰地笑了。


    他和王全胜,出身相似,都爱琢磨,爱学习,骨子里是一类人。


    这番交心,无形中将两人的关系拉近了不止一个层次。


    麦收的喧嚣渐渐远去,工地的生活重归正轨。


    王全胜彻底沉下心来,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最后的备考冲刺中。


    周耀文给的内部真题被他翻来覆去做了不下十遍,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都刻进了脑子里。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七月流火。


    省里的招生简章正式下发,报名工作全面展开。


    按照章程,他需要亲自去西桉市的陕东冶金建筑学院进行现场报名。


    请假是必须的。


    他打好报告,先找到了杨怀生和张海,两人二话不说就签了字。


    最后,他敲响了局长朱光耀的办公室。


    对于王全胜要去考大学,局里领导层早有耳闻,非但没有反对,反而乐见其成。


    这是给单位培养人才,是长脸的好事。


    朱局长听完他的来意,痛快地批了假条,随即却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份文件,推到王全胜面前。


    “全胜啊,坐。”朱局长的态度很是和蔼。


    “这是局里刚下来的文件,关于职工脱产学习的学费补贴申请。你填一下。”


    王全胜一愣,接过来一看,果然是一份补贴申请。


    “不过呢,丑话说在前面。”朱局长指了指文件末尾的一行小字。


    “拿了局里的补贴,就得签个协议。毕业之后,必须回咱们水电站继续工作,服务年限不能少于五年。你要是想跳槽,可得把这笔钱连本带利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