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书院位于白鹿山腰的小峰顶。


    数年前,一位读书人负剑游历到剑阁,爬了蜀道后,感叹了一句“依然旧时景,不见故乡人”,返程路过白鹿山时,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留了下来,在白鹿镇后的小峰顶建了座白鹿书院。


    说是书院,其实就几间茅草屋。


    学童倒是不少。


    镇上的百姓不知道夫子从何而来,但这不重要,大家只知道白鹿镇实在太穷,留不住任何教书先生,有人留下来办书院,是天大的好事。


    更何况白鹿书院不收钱。


    收粮食。


    收的也不多,夫子每月只需十升粗米一些肉条抵学费。


    学童多,分摊下来一家人出不了多少。


    夫子也不会因此懈怠,始终尽力尽力的传道授业。


    镇上百姓为了表达感谢,隔三岔五的给夫子送吃喝,比如猎户打的山货,农妇采的野菜,又或是本地酿造的梅子酒。


    夫子尤喜梅子酒。


    很真实鲜活的一个读书人,性情平易近人,和大家往来时会说一口流利的蜀中方言,是以短短两三年时间,夫子便成了白鹿镇德高望重之人。


    白鹿书院上午授课。


    下午时分,夫子或是行走于白鹿镇的人间烟火,或是走进山间的云深不知处。


    去年重阳节,夫子带着学童们登高,在白鹿山巅遥望远山上的蜀道,感触万千的吟了句“剑阁峥嵘而崔嵬”。


    有孩子问然后呢。


    夫子笑眯眯的抬头看了看天穹忽然聚起的乌云,说可以横绝峨眉巅。


    之后乌云骤狂,聚散如海中漩涡。


    惊雷欲落未落。


    夫子情绪黯然的长长的叹了口气。


    学童们回家把这个事情一说,普通百姓还好,只道是山中天时多变而已,但白鹿镇里正却猜测夫子得了失心疯。


    但上报官府后,却没等来任何回应。


    然而夫子那句“剑阁峥嵘而崔嵬,可以横绝峨眉巅”还是在蜀中传开了。


    因为这句诗,白鹿书院在剑阁小有了一些名气。


    昨日来了两个从江南到蜀中负笈游学的士子,他们在剑阁城里听说白鹿山有座书院后,一路漫游来到白鹿镇。


    因天色太晚,遂在镇上住下。


    一大早,两个年轻士子便按捺不住求知若渴的心绪,简单吃了早食,拿上几本书穿过白鹿镇,向着山腰的白鹿书院出发。


    两人在游学路上相识,携伴同游一段时间后,已成了好友。


    陈晚意,山阴陈氏出身。


    早已到了科举的年龄,不过他自感尚有不足之处,打算花几年时间游历山河,博闻见识,争取下一次科举时一举中第。


    和他同行的好友柳悦鹅也是名门望族,出身于河东柳氏。


    性格比较冷,不怎么世故。


    陈晚意通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发现这位柳兄其实是姑娘。


    有点小心思的他没捅破。


    男扮女装的柳兄尚且如此清秀动人,若是恢复女儿身,只怕能惊艳时光,定然是倾国倾城的佳人,没准就能谱写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行走在幽静的青石板山道上,踩碎了一朵侍缝间的青苔,陈晚意叹道:“这位夫子真乃世外高人,隐居于此等幽静之处授学问道,颇有东篱先生之遗风也!”


    柳悦鹅呵呵一声,“若真是东篱先生那般的隐者,自然是极好的,就怕是欺世盗名之辈,那我俩慕名远道而来,着实有些不值当了。”


    陈晚意颔首,“但愿不是罢。”


    爬过山阶,两人出了一身微汗,微风拂过,陈晚意闻着从好友身上传来的汗味中夹杂着的女子体味幽香,心中忍不住荡漾起来。


    捉狭的对柳悦鹅笑道:“柳兄,山道并不崎岖,甚至颇为平缓,你却如此的气喘兮兮,贡举时独坐十数个时辰,你又怎么熬得了那等艰辛。”


    他是故意戏谑。


    太安没有女子科举的前例。


    柳悦鹅闻言微微蹙眉,啐道:“就你话多!”


    陈晚意得意的笑。


    这情景……不就是打情骂俏嘛。


    又爬了片刻,来到小峰顶,却发现此处另有天地,看似在白鹿山的山腰,实则是一座峰顶,难怪会叫小峰顶。


    峰顶极为宽阔,方圆数十丈。


    正中坐落着几间茅草屋的院子,被云雾的湿气侵染后显得古韵幽幽,灶房里外弥散着做饭的青烟,后院不时响起公鸡的打鸣。


    很有人间烟火气。


    两人肃整衣冠,陈晚意上前轻叩柴扉,大声道:“夫子在吗,晚生山阴陈氏陈晚意,与河东柳氏柳悦鹅前来拜访!”


    声音不大,恰好能惊动早醒的人。


    一位不惑之年的读书人走出灶房,身材欣长,穿着一身白色的粗布儒衫,眉宇清朴,五官温润如春风,长发挽髻,用一根朴旧木簪随意别着。


    剩余的长发披散肩头。


    颇有儒气。


    对两人挥挥手,“稍候!”


    说完回到灶房,从锅里舀出一碗粥。


    走到灶台一侧的案台旁边,拿起白瓷碗和筷子,从坛子里夹了些泡菜,放在菜板上几刀剁成碎丁,盛进碗中,放入几勺炼好的辣椒油搅拌均匀。


    低头闻了闻,万分满意。


    蜀中人家,早上最喜的便是一碗菜粥,一碟泡菜。


    山里寒凉更甚,粥很快微凉。


    夫子端起菜粥,就着泡菜,也没个读书人的斯文,呼噜呼噜呼噜……一口泡菜一口粥,吃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吃完早饭,收拾干净灶房,漱口后出来,对行礼的两人还了一礼,眉目温润的笑道:“两位到这穷乡僻壤作甚?”


    陈晚意神态恭谨,“我等负笈游学,在剑阁闻听夫子大名,特来求学。”


    夫子微微挑眉。


    山阴陈氏和河东柳氏虽然不如五姓七望,但亦是太安天下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他们的年轻子弟何愁没有名师。


    山道上响荡起孩童的笑声。


    夫子脸上浮起自嘲的笑意,“两位世出名门,何须一区区乡野学堂的夫子指教,此乃舍近求远的不智之举。”


    “在下亦不敢误人子弟。”


    “孩子们要到了,两位赏了这小峰顶的秀丽秋色,便回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