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里外不是人

作品:《窑火岁月

    翟静怀孕,还是何秀琴告诉芦巧仙的。


    同时告诉的,还有于荣疆生完孩子后的生活。


    听说,于荣疆虽然生了一个男孩,但是生的时候难产,孩子生下来就送去保育箱,还给孩子打了吊瓶,小孩子的血管难扎,针是于荣英从头部扎进去的,出院的时间比于荣疆还要晚几天,于荣英和乔建成给抱过去的时候,小孩脑袋上还贴着防止针孔感染的胶布,好在总算是好起来了,哪知陈大牛一看那孩子就满脸嫌弃,开口就说于荣疆生了个傻子,把于荣疆气得一直哭。又不知道罗鸿禧到哪忙去了,整天整天的找不到人。


    这事很快就由于荣英告诉张凤山和于清田,于清田也特别生气,给于荣英说:“我们老于家的人绝不可能生个傻子出来,她妈,你跟着扣花再去一趟,看看孩子到底怎么样。”


    就这样,当天于荣英就带着张凤山到了石河子市,第二天去了于荣疆家,可能是缓了几天的原因,出生时还黑瘦黑瘦皱巴巴的小娃娃已经白胖了不少,吃饱喝足之后也挺精神,眨巴着大眼睛对什么都很好奇,张凤山拿着小拨浪鼓左边摇一摇,那娃娃就好奇地往左边看,张凤山拿着拨浪鼓在右边摇一摇,那娃娃就好奇地往右边看,逗乐几下之后,那娃娃也感觉出是和他玩,高兴地笑起来,裂着没牙的小嘴,笑得特别可爱。


    张凤山好好松了一口气,说:“反应这么机灵,咋能是个傻子?三子,你把心放肚里,别听陈大牛胡说。”


    当妈的都这么说了,于荣疆心里舒畅了。


    后来,孩子果然如张凤山说的,越长越好,于荣疆还抱着他回来几次,何秀琴正好遇到还逗着玩了一会儿,是个聪明机灵的孩子。


    何秀琴说:“长得像他爸爸,皮肤也白,还挺好看的。”


    芦巧仙本就是和何秀琴在一起打毛衣闲聊,自然顺着她的话说:“他们两口子都挺好看的。”


    “咦,你不知道……”何秀琴露出一抹鄙夷的笑:“你家荣疆现在长得又黑又壮,往那一站我的妈啊就像西游记里的黑熊精一样。”


    芦巧仙满脸惊诧,才一年多没见,曾经那个消瘦却活泼充满活力,特别爱笑的女孩,竟然有这么大的变化。


    晚上,于荣广下班以后,芦巧仙给于荣广说的时候,他叹了口气说:“我早就听吕师父和王长安说了。”


    让他难过的,不是妹妹胖了没有,也不是弟媳妇怀孕了家里没人告诉他,而是他这个当大哥的从来没有辜负过家里的任何一个人,每当他们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都是义无反顾的付出,他曾经那么疼爱和庇护着他们,可是现在和他们全都闹翻了。


    他没得罪于荣英,却被她看不起,冷嘲热讽。


    他为了于荣疆,去打和别的女人又搂又抱的罗鸿禧,反倒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他为了于荣军,把自己养的准备下崽的种猪杀了,连一句好话都没落下,还差点和小芦子离婚。


    他为了于荣斌,把他从麻将桌上拽下来,却因那莽撞的一拳,就把兄弟间的情义全都打散了,这么多年荣斌都没再和他好好说过一句话。


    连他和父母都离得很远,尽管惦记着父亲,他时常买些东西去看望,可是张凤山只管收东西,连好脸色都没过一个,每每送完东西,他就像做了亏心事一样快速离开。


    好在,葛叔知道他心里难受,从中周旋,总是拉着于清田到家里来,于荣广能在这个时候和父亲聊上几句,好似和家里还有些联系。于清田总是说等下次大家再聚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批评他们,让他们尊重于荣广这个大哥。


    可是他心里清楚,他已经成了孤家寡人,被那个家的人无声地孤立和驱逐了。


    芦巧仙看着他纠结,夫妻这么多年,对他的了解越多,就越知道他的纠结两难,既为家人吸食他的血而委屈苦闷,又为拒绝被吸食血液后的没存在感而失落。这种两难不是三言两语劝一劝就能解决的,索性当做看不见。


    而让芦巧仙烦恼的是静怡上学的事情,按年头算,静怡到了年底才满六岁,明年上学也不晚,可是现在家家都是独生子女,轮窑把适龄的孩子统计了一下,九月份入学一年级的只有十一个孩子,连带把于静怡和王麒麟、刘艳丽这些稍微小一岁的孩子统计到一起,再加上一个从四砖厂来借读的孩子,才十五个。


    相比曾经传出朗朗读书声的校园,如今的轮窑学校可谓是十分落魄,只有五年级一个班,三十来个学生,还是把前后三个年级的孩子合并在一起的人数,就算今年九月份开学再招个一年级,也一个教室就全都装下了。


    学校里只留了两个老师授课,还是两个五十多岁快退休的老师,走路慢悠悠,说话慢悠悠,看着干什么都慢半拍的老师,芦巧仙十分怀疑,他们能教好孩子吗?


    这也就算了,最让芦巧仙无法忍受的是,这两个老师还在上课的同时放羊。


    他们人在教室讲台上拿着粉笔写写画画,转过身的同时,还不忘看看窗外吃草的羊有没有乱跑,要是看到羊到远处吃草了,就会立刻丢下粉笔跑出教室去追羊,甚至在羊跑的多的时候,还会在外面大喊着招呼学生们一起去追羊。


    芦巧仙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静怡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有个好前程,这两个放羊的老师能把孩子教好吗?”


    于荣广却觉得小题大做,不以为然道:“这两个老师经验丰富,教个小学没问题,再说了就算不满意,还能怎么样?”


    芦巧仙说:“建安公司的孩子都是在五中上学,那可是石河子的重点学校,咱家静怡要是能到那上学就好了。”


    “唉!那得往建安公司调,麻烦多着呢,就为了孩子上个学,值得这样折腾吗?”


    芦巧仙觉得值得,可是一番打听后得知建安公司并没有会计空缺,调到建安公司后恐怕不会像现在这样有份坐办公室的轻松工作。


    时间一晃,到了九月仍没有任何转机。


    小静怡就背着书包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