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难道他能未卜先知?

作品:《穿书:我炮灰驸马夺气运,你大女主慌什么?

    大内,御书房。


    “三道锦囊?”


    渊帝一头雾水,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镇国公,你刚刚说,就是凭着这三道锦囊,你才能顺利凯旋?”


    杨北业轻轻点了点头。


    “当日,臣出发之前,臣那孙儿杨凌曾经将这三道锦囊交给臣。”


    “并叮嘱臣到达北川县之前,就可把第一道锦囊!”


    “一开始,臣只是以为,这不过是那孩子为保臣平安,给臣求的平安符。”


    “抵达北川县的前一晚,臣打开了第一道锦囊。”


    “上面赫然写着六个大字——”


    “小心北羌埋伏!”


    “奇怪的是,当天夜里,的确北风呼啸,暴雪不止。”


    “臣不敢懈怠,立刻派出李达率领一队先锋军,绕至侧翼伺机而动。”


    “果不其然,到了后半夜风雪正大时,北羌果然派出一支骑兵突袭!”


    “好在臣有了锦囊的提示,早有准备,这才没有被打个措手不及……”


    听到这里,渊帝倒并不像杨北业那般惊讶。


    通过这段时间以来的接触,他发现杨凌的确是个心思细腻、面面俱到之人。


    而且,他的想法的确在很多方面,都异于常人!


    如果说他是提前替杨北业分析了战局,想到北羌可能会有所防备,所以才写出了第一道锦囊上的内容,那么渊帝并不意外。


    见渊帝神色如常,杨北业淡淡笑了。


    “陛下,其实臣刚刚打开第一道锦囊的时候,和您的想法是一样的。”


    “臣也以为,这不过是杨凌误打误撞,一不小心提醒到了点上而已。”


    “抵达北川县的当晚,臣本打算马不停蹄,召集众将领商讨作战计划。”


    “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臣还是打开了第二道锦囊。”


    “第二道胶囊上,杨凌告诉臣,要臣小心孙麟……”


    “孙麟?!”


    听到这个名字,渊帝瞬间就不再淡定了。


    前些日子,他命文忠暗中调查杨家军里的奸细。


    文忠找出二十名临时入营的士兵,顺藤摸瓜,查处这些士兵全部都是由总兵孙麟招进去的。


    种种矛头都将奸细的身份指向了孙麟!


    虽然后来,渊帝也的确命文忠将此消息送到杨北业处。


    但杨北业手里的第二道锦囊,明明是他在出征之前,杨凌给他的!


    杨凌怎么会知道孙麟有问题?


    难不成,他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见渊帝一脸错愕,杨北业笑道:“陛下,臣刚刚看到第二道锦囊的时候,比您还要惊讶!”


    “杨凌那小子根本就没见过孙麟,对于军中之事,他更是丝毫不知!”


    “到今天为止,臣也想不明白,他为何会在第二道锦囊上写下这样的话!”


    “但,臣秉持着宁可信其有的想法,仅仅只是召集李达等几人前来商议。”


    “就连作战的日期,臣也从来不曾公布过。”


    “再后来,臣就收到了文忠派人送来的消息……”


    听到这里,渊帝已忍不住啧啧称奇。


    “照你的说法,杨凌还真是如同开了天眼一般,早早就洞悉了一切!”


    “那第三道锦囊上的内容呢?又是什么?”


    渊帝很是迫不及待,他急切地想要知道,杨凌这脑子究竟还能想出什么异于常人的东西来!


    说到第三道锦囊,杨北业的表情立刻严肃了起来。


    “杨凌叮嘱过臣,班师回朝的前一晚,再打开第三道锦囊。”


    “几天前的夜里,臣独自在帐中,看了第三道锦囊的内容。”


    “上面的内容……”


    “还请陛下亲自过目!”


    说着,杨北业将那锦囊双手奉上。


    渊帝打开锦囊,将其中的纸条取出,细细读了上面的内容。


    看完之后,渊帝瞬间震怒!


    “杨凌要你清查先前的派兵人数,以及军饷的问题?”


    “这是何意!”


    杨北业严肃道:“陛下可还记得吗?”


    “自从三年前,北羌频频骚扰我大渊边境开始,陛下便下令,命北川附近的驻扎军队进行反击。”


    “前前后后,共计十三次之多!”


    “但,每一次出兵,几乎都被北羌打得溃不成军。”


    “经过此次与北羌交战后,臣心里就有些疑惑!”


    “这些北羌蛮子个个肥头大耳,一副养尊处优的模样,并不像是曾与我大渊将士交战过的样子。”


    “不仅如此,他们还远没有传言中那般难以攻破。”


    “反而像是一头纸糊的老虎,一捅就破!”


    “看了杨凌的锦囊之后,臣心里的疑虑更甚,于是便亲自去了一趟肃州的制台衙门,命他们调取了这三年来的派兵记录。”


    “记录统统都在这里了,请陛下明察!”


    说着,杨北业向渊帝献上一沓厚厚的案子。


    虽然渊帝还没有翻阅对比,但直觉告诉他,实际上的派兵人数与兵部的纪录一定有出入!


    当然,渊帝更加想不明白的是。


    就算杨凌有着异于常人的聪慧,但这锦囊上的内容,他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渊帝又看了一遍锦囊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像是虫爬一般。


    一看,就是杨凌本人的字迹无误了……


    见渊帝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杨北业道:“陛下,待臣回去后,一定会向杨凌问个明白。”


    “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件极其重要之事,需要向陛下禀明!”


    “此次北伐,北羌残部几乎被打的溃不成军。”


    “交战不到三日,北羌首领便派人送来了消息,主动与臣讲和。”


    “北羌首领在信中说,他们要派出讲和的使者,亲自入京面见陛下。”


    “算算日子,最迟后天,北羌蛮……噢不,北羌使者就能抵达京城!”


    北羌要派使者入京?


    这还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渊帝闻言,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北羌骚扰我大渊已久,如今不过是吃了一点点苦头而已,便急着要来见朕!”


    “不过,朕倒是也很想见见这北羌来的人。”


    “朕倒要看看,他们到了朕的面前,究竟能说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说着,渊帝向一旁的吕方吩咐道:“传朕的旨意下去,即日起筹备庆功大典。”


    “两日后,朕要在皇宫内宴请文武百官及其家眷,正式为镇国公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