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新农业技术的威力

作品:《古代狩猎,养活绝美姐妹花!

    走到夏楚面前,老脸涨得通红,对着夏楚,深深地鞠了一躬。


    “大人……老汉我……服了!”


    春耕一开始。


    王老汉如今可是十里八乡的红人,走到哪儿都挺着胸膛。


    那可是县衙新任的技术指导。


    扛着新发的“耘荡”,唾沫横飞地对着几个还在犹豫的老伙计吹胡子瞪眼。


    “都瞅啥呢?学大人的法子!深耕!堆肥!一样都不能少!”


    “我跟你们说,那黑乎乎的玩意儿,看着埋汰,下到地里,那叫一个得劲儿!”


    可总有那么些人,祖祖辈辈就那么种地,你让他换个姿势,比要他命还难。


    村东头的李老蔫就是个中翘楚。


    他斜着眼,吧嗒一口旱烟。


    “我爹这么种,我爷爷也这么种,地里照样长庄稼。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别到时候连谷子都收不回来!”


    “你懂个屁!”


    “夏大人那是神仙法子!”


    光说不练假把式。


    半个月后,地里的苗一出来,高下立判。


    王老汉家的田,精神头十足。


    再看李老蔫家的,稀稀拉拉,黄不拉几,跟长了瘌痢头似的,风一吹都打晃。


    更绝的是,王老汉地里几乎看不见什么害虫,而李老蔫地里的蚜虫,都快开联欢会了。


    李老蔫蹲在田埂上,一口接一口地抽闷烟,脸比地里的苗还黄。


    这……这不科学啊!


    就在这时,村口“当当当”一阵锣响。


    穿着崭新吏员服的年轻人,带着两个人,在村口的大槐树下立起了一块大木板。


    年轻人清了清嗓子。


    “奉县令大人令,公示春耕一期数据!”


    村民们呼啦一下全围了过去。


    只见那木板上,用墨清清楚楚地写着:


    ……


    一排排,一行行,全是血淋淋的数据。


    谁家用了新技术,谁家没用,出苗多少,虫子多少,写得明明白白,简直就是公开处刑!


    李老蔫的名字赫然在列,那“高达三成”的虫害率,像个大嘴巴子,狠狠抽在他脸上。


    人群里瞬间炸了锅。


    “我擦!差这么多?快一倍了!”


    “真的假的?这还能数出来?”


    “我们吏员下乡,那是拿着算筹一小块一小块地抽样算的!这叫科学!懂吗?科学!”


    “夏大人的法子,那是有数据支撑的!”


    这一下,再没人敢犟了。


    事实胜于雄辩,数据不会骗人!


    当天下午,李老蔫就红着一张老脸,蹭到王老汉家地头,手里还拎着半只鸡。


    吭哧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话。


    “那个……老王哥……大人说的那个‘晒垡’,到底要晒几天来着?”


    王老汉斜睨着他,心里那叫一个舒坦,故意拉长了声音。


    “哦……你说那个啊……”


    ……


    四月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


    眼瞅着麦苗一天天长高,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


    让整个清凉县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夜里一场霜冻,第二天一早,好些地里的麦苗尖儿都打了蔫。


    挂着一层白霜,眼看就要冻死。


    农户们的心,比这霜还凉。


    “完了!全完了!这老天爷是要绝咱们的根啊!”


    哭天抢地的声音在田间地头此起彼伏。


    夏楚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城外。


    他面色凝重,但眼神里没有一丝慌乱。


    立刻叫来了张山和新提拔的几个吏员。


    “立刻!拿着户籍册,分头下乡,挨家挨户统计受灾情况!精确到亩,精确到户!”


    吏员们飞奔而去。


    夏楚又转向另一人。


    “去苏家!告诉苏小姐,就说我说的,她之前献出的粮食,现在要派上用场了!按受灾户的人头,立刻开仓放粮,作为紧急救济!”


    安排完这一切,他卷起裤腿,直接下到了田里。


    抓起一把冰冷的泥土,又看了看蔫掉的麦苗。


    “传我命令!让所有农户,立刻将家里的草木灰全部收集起来!均匀撒在麦苗根部!”


    “草木灰?大人,这能行吗?”


    “草木灰疏松多孔,能保温!色深,能吸热!还能供给钾肥,让麦苗恢复元气!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法子!快去!”


    一时间,整个清凉县的农户都动了起来。


    官府的人前脚刚统计完损失,后脚救济粮就送到了家门口。


    田埂上,吏员们扯着嗓子,教大家怎么撒草木灰。


    “撒匀了!别堆在一块儿!让每一颗苗都盖上‘小被子’!”


    就在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莲花带着一群妇人,推着几辆车过来了。


    车上是几个大木桶,还冒着热气。


    “乡亲们!都歇歇手!喝口姜糖水暖暖身子!”


    “他娘的!以前遭了灾,官府不来扒层皮就算好的了!哪还管你死活!”


    “可不是嘛!夏大人不光教咱们种地,连咱们冷不冷,饿不饿,都替咱们想着!”


    “这日子,有盼头了!”


    热腾腾的姜糖水,暖了农户的身,更暖了他们的心。


    ……


    五月,麦子抽穗。


    清凉县的田野上,一片金色的波浪。


    那麦穗,一串串,沉甸甸的,压得麦秆都弯了腰。


    县衙派下来的老农技官,捏着几串麦穗,颠来倒去地看,手都在抖。


    “大人!乖乖!这……这示范田的麦穗,籽粒饱满,比往年最好的年景,起码要多收三成啊!”


    三成!


    这个数字像一颗炸雷,在所有农户心中炸响!


    全县都沸腾了!


    这意味着,不仅不会饿肚子,甚至还能有余粮!


    钱员外站在自家庄园的阁楼上,用望远镜看着远处那些属于他的佃户的田地。


    那些佃户,如今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伺候庄稼比伺候亲爹还上心


    嘴里念叨的全是“夏大人的法子”。


    甚至有人在田边,给夏楚立了个小小的长生牌位。


    钱员外的手,捏得望远镜嘎吱作响。


    身边的管家低声说。


    “老爷,这些泥腿子,现在只认夏县令,咱们的话,越来越不管用了。”


    钱员外,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夏楚给的,是地,是技术,是粮食,是活下去的希望。


    自己给的,只有地租和催命的账单。


    人心这杆秤,偏了。


    幽幽叹了口气,像是瞬间老了十岁。


    “这姓夏的,不是个官,他就是个泥腿子头头……他懂种地,更懂怎么挖咱们这些人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