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作品:《穿越乱世成流民,手里有枪逃什么荒

    沈小烟跟在他身后。


    她探出半个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地方。


    这里有真正的墙,能挡风。


    有真正的屋顶,能遮雨。


    甚至……她看到了卧房里那张蒙着灰尘的木板床。


    陆卓一脚踹开卧房的门,灰尘扑簌簌落下。


    他毫不在意地挥了挥手,走到床边,伸手用力按了按。


    床板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声响,但好歹没塌。


    他满意地咧了咧嘴,回头冲着门口的沈小烟挑了挑下巴。


    “还行,以后,咱就住这儿了。”


    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次日,天光大亮。


    陆卓睁开眼,意识沉入脑海。


    【每日签到已刷新,是否签到?】


    “签到,购买。”


    【购买成功!获得:白面馒头*4,清水*1升,基础伤药*1。】


    聊胜于无。


    他意念一动,将东西存入系统空间,又顺手打开了系统商城。


    他毫不犹豫地兑换了一小袋米和一些耐放的咸菜。


    走出卧房,淡淡的米粥香气钻入鼻腔。


    厨房里,沈小烟正蹲在灶台前,小心翼翼地添着柴火。


    见到陆卓出来,她指了指锅里,又指了指他。


    意思是,饭快好了。


    陆卓嗯了一声。


    这小哑巴,倒是越来越会照顾人了。


    两人刚端着碗,喝着寡淡的米粥,院门就被人敲响了。


    陆卓眉头一挑,走过去拉开了门栓。


    门外站着的,正是马友。


    “先生,早上好!没打扰您用饭吧?”马友脸上堆满了笑。


    “有屁快放。”陆卓堵在门口。


    马友也不尴尬,侧身让开,指了指身后的木箱。


    “先生,您要的现银。小的按大少爷的吩咐,给您凑了个整,一共是一千二百两。都在这里头了。”


    他一边解释,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契递了过来,“这是赖老头的房契,也给您办妥了。另外,您在这城里若是有什么事,就在门口的枣树下放一根半尺长的树枝。小的看到,自然会第一时间过来听候差遣。”


    陆卓接过房契扫了一眼,塞进怀里。


    “东西放进来,人可以滚了。”


    “是!是!”


    马友忙不迭将沉重的木箱抬进院子,这才屁颠屁颠地走了。


    院门关上。


    沈小烟早已停下了筷子,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口大木箱。


    陆卓走过去,用脚尖一挑,箱盖应声而开。


    霎时间,满箱的银光几乎要闪瞎人的眼。


    大大小小的银锭、银元宝,被码得整整齐齐。


    小的不过一两,大的足有五十两,白花花的一片。


    沈小烟啊地一声短促惊呼,捂住了嘴。


    她这辈子,就是听都没听说过这么多钱。


    陆卓看着她那副没出息的样子,嗤笑一声。


    “出息。”


    他弯下腰,随手抓起三块约莫五两重的小银锭,扔到沈小烟面前的石桌上。


    “拿着,自己买点针线、花布,或者想吃的零嘴。别他妈一天到晚跟个活死人一样。”


    说完,大手一挥,整箱的银子被他尽数收入了系统空间。


    安顿好一切,陆卓换上马友准备的干净衣物。


    “看好家,我出去转转。”


    丢下一句话,便推门而出。


    城里城外,简直是两个世界。


    城外是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


    城内却是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陆卓甚至亲眼看到,一个大户人家的下人将一桶泔水倒掉,里面赫然有半条没吃完的鱼和几大块肥肉,引得几条野狗疯狂争抢。


    何其讽刺。


    他在街上游荡,耳朵却竖得笔直。


    米价多少,布价多少,盐价几何……所有信息都被他贪婪地吸收、分析。


    这里的物价,比他想象中要高得多,尤其是粮食。


    这印证了他的猜想,饥荒的影响,早已渗透到了这座看似繁华的县城之内。


    半个时辰后,陆卓随意走进一家路边的茶馆。


    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


    四周嘈杂声四起。


    “听说了吗?川洲那边,反了!泥腿子凑了好几万人,连县城都攻下来一座!”一个压低了嗓门的茶客神秘兮兮地开口。


    邻桌的汉子啐了一口,满不在乎地反驳:“现在这世道,哪儿没反的?不说远的,就南边那万虎山,盘着几百号土匪,县里的老爷们不也只能干瞪眼?前些天张员外家的商队,不就折在那儿了?那才叫咱们心口上的一把刀!”


    川洲?叛军?万虎山土匪?


    陆卓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信息。


    他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心中已有了决断。


    回到赖家小院时,他手上已经大包小包提满了东西。


    沈小烟看到他回来,眼睛都直了。


    有新鲜的肉,有白花花的大米,有几匹虽然粗糙但崭新的布料,还有一包针头线脑,甚至还有一小包散发着甜腻香气的糕点。


    陆卓将东西一股脑地扔在桌上。


    “闲着也是闲着,做几件像样的衣服。手艺活别丢了,以后说不定能指着这个吃饭。”他指了指那包针线。


    然后,他又从怀里掏出个小东西,扔给了她。


    是一条很便宜的银手链。


    沈小烟手忙脚乱地接住,眼眶竟莫名地有些发红。


    陆卓没理会她,从另一堆东西抽出几本泛黄的线装书。


    《大姚风物志》、《川洲地理考》。


    他要用最快的时间,搞清楚自己到底落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鬼地方。


    一下午的时间。


    越看,他的眉头便皱得越紧。


    情况比他听到的还要严重百倍。


    大姚王朝,立国三百余年。


    皇帝昏庸,沉迷丹药方术,朝堂之上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搞得乌烟瘴气。


    地方上,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导致流民四起,叛军遍地。北方,有游牧民族北蛮叩关劫掠;东边,有倭寇袭扰沿海。


    可谓是内忧外患,国将不国。


    而他所在的县城,恰好就隶属于叛乱最严重的川洲!


    更让他心头一沉的是,书中详细记载了大姚的军备武力,从头到尾,都只提及刀枪剑戟、弓弩箭矢,对火药、火器之类的东西,只字未提。


    这是一个纯粹的冷兵器时代。


    他的那把M36左轮,在这里,就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大杀器!


    “不能再待下去了。”


    陆卓合上书。


    他必须走,去更安全的地方。


    打定主意,他起身走到院中,折了一根半尺长的枣树枝,轻轻放在了门外的枣树下。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院门再次被敲响。


    陆卓开门,看到的不仅是马友,还有一个身着锦缎的年轻公子,正是马家大少——马佑安。


    马佑安一见陆卓,立刻拱手作揖。


    “先生。”


    “有事?”陆卓言简意赅。


    马佑安直接开门见山:“陆先生,如今李家虽乱,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您与令妹在城中若无一个正当身份,终究是个麻烦。我马家愿为先生与令妹重新办理腰牌,录入县衙户籍。只是……办理腰牌,需要姓名与生辰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