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早朝,可能是近几个月以来,最热闹的一次了。


    不仅仅是出了像边关告急这样的大事,几位大佬也纷纷被点名。


    好像不是一党领袖,就没有资格出班奏对一样。


    宰相,世家一党,外戚一党,还有中立的中丞大人,先后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如今还没说过话的,就只剩下太后一党的石文远了。


    不管他自己承不承认,反正在大家的眼中,他就是太后唯一的拥趸。


    而如今太后点名他发言,应该是准备给他一个能和宰相大人竞争的机会。


    石大人退出选拔的事情,已经第一时间禀报了太后,这一次边关大败,急需更换兵器的偶发事件,其实本是他另辟蹊径的好机会。


    没想到却被宰相捷足先登,太后自然不想放过机会,让宰相独美。


    石文远整理了一下仪表,缓步出班道:


    “太后娘娘,臣的想法和宰相大人恰恰相反。”


    “军队溃败,兵器只是其次,决定因素无论如何是同领军之人脱不开干系的。”


    “吴将军的能力臣不予置评,但结果却有目共睹。”


    “臣以为,已经不再适合领军抵挡楼兰蛮兵了。”


    “当务之急,在于另寻一名合适的人选,担当重任。”


    石文远的这一步棋,把宰相和太师搞蒙了。


    两只老狐狸有些不知所措,李纲早在他开口前,就想好了如何同他争夺兵器供给军队的说辞,甚至连应对之策都想好了。


    可是没想到,这个姓石的居然不按套路出牌,反而攻击起太师的幼子来。


    这样一来,宰相难以避免的犹豫了一瞬,毕竟保住吴凌涛和自己的利益并无直接关系。


    只要把握住新的主帅人选,自己的兵器仍然能够顺利供给军中。


    相反,他倒更想听听,石文远会推荐谁来领兵,毕竟如今朝中将才凋零,吴凌涛已经属于矬子里面拔大个了。


    太后同样疑惑,不过她还是问道:


    “石大人所言也有道理,既然你提出来了,那哀家最想知道的,是你准备推荐哪位将军来领兵呢?”


    石文远眼观鼻,鼻观心,表情肃穆道:


    “臣,推荐自己。”


    “……”


    所有人共同沉默了一瞬,下一刻,两个声音说出了同一句话: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太后不用看就知道,几乎把话喊出来的两人,正是宰相和太师。


    道理很简单,如果石文远任主帅,他们的人和兵器,就都和前线无缘了。


    如果无法插手军中,对于两党的收入和话语权,都将是巨大的打击。


    宰相首先开口:


    “太后娘娘,臣以为,石大人虽然少年英才,能力不俗,但毕竟是文官。”


    ‘既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也不曾熟习兵书战阵,若论资格,恐怕比之吴将军,差的远矣。’


    “另外,朝中政事繁杂,老臣身边十分需要有石大人这样的英才辅佐,如果把他就这么派去前线,若有个不测……”


    “到时候定是朝廷的重大损失。”


    李纲一番话,说的冠冕堂皇,既顾及了石文远的面子,又那朝廷大局来说事。


    可谓无懈可击。


    一旁的太师也没闲着,不过面对这个讨厌的石文远,他说话可就没有那么好听了:


    “石大人,你简直是大言不惭!”


    “你当领兵打仗是过家家,谁想去都可以试试吗?”


    “那是要花钱,也是要死人的!”


    “朝廷的税赋,来源于天下万民,并非是某个人挥霍的资本!”


    “你妄想从军打仗,混些功劳,殊不知战争乃是国之根本,不可儿戏!”


    “太后娘娘,请恕老臣反对石大人领兵。”


    宰相李纲紧接着道:“臣,附议。”


    有了两名领头人做表率,其余大臣也纷纷回过味来,个个出班附议。


    一时间,倒有四分之三的朝臣,都对石文远上前线当主帅这件事,持反对意见。


    不过在大部分人不看好自己,甚至出言羞辱,讽刺自己的条件下。


    石文远却并不以为意,保持着奏对的姿势,一动不动。


    太后不仅暗暗腹诽:


    “石大人,你倒是为自己辩驳两句,我也好替你说话。”


    “如今你这样一言不发,哀家想要帮你,也不知该如何开口了。”


    恰在此时,刚刚发过一次言,本是中立一党的御史中丞,此时却出人意料的又站了出来,肃然道:


    “太后娘娘,臣以为,石大人说的有理。”


    此话一出,太师吴鸿眼中,射来能杀死人的精光。


    中丞大人不慌不忙,假装看不见他杀人的眼神,继续道:


    “不过,贸然换帅风险确实也不小。”


    太后皱眉道:


    “那卿家的意思?”


    “臣以为,可以让石大人,吴将军同时领兵,以战绩来决定最终主帅人选。”


    “可以先设一个目标,比如收复几座城池之类。”


    “这样一来,无论是受到质疑的吴将军也好,没有过领兵经验的石大人也罢。”


    “只要作出了成绩,质疑声自然会平息。”


    中丞大人话音刚落,大殿之内便响起了嗡嗡的讨论声。


    “简直荒唐!”


    “哪有一支军队,设两名主帅的?”


    “士兵前进后退,究竟该听谁的?”


    “若是赢了,算谁的功劳,输了,又该谁领罪?”


    “不成不成,这个建议就是胡闹……”


    瞬间,本来肃穆的大殿之中,好像成了人潮拥挤的大集,争吵讨论声惹得太后心烦。


    她对着一旁的内侍使了个眼色,只见中年太监走上前,扯起公鸭嗓高声喝道:


    “诸位大人请安静!”


    这一声高亢响亮,真的众人耳膜作响,殿内的秩序也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改善。


    见到众人暂时平静了,太后宣布道:


    “哀家虽然暂理国事,但这个天下,归根结底还是皇帝的。”


    “如今天子已经长大,能分是非曲直,何不让他来决定?”


    说着,太后看向刚才坐在龙椅上,一直没有说话的小皇帝。


    “陛下,您觉得石大人和吴将军一起领军的法子如何?”


    小皇帝卡巴卡巴眼睛,用稚嫩的声音道:


    “两人统领一直军队,难免生乱。”


    “不过……若是兵分两路,就不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