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战报抵京

作品:《饥荒年:我带娇妻屯粮,你让我争霸天下

    “石大人,这便是整个经过了。”


    “继陆家的陆少白之后,军方的赵参将也找到下官,谈论合作事宜。”


    “他要的,是北河甲。”


    县衙江大人的书房中,石文远坐在太师椅上,表情沉寂。


    靳安如实禀报完,他双眼一翻,还以为要开口说话,没想到却只是调整了一下坐姿,仍然默默不语。


    靳安以为他还在权衡利弊,也就闭口不言,下一刻,石大人居然开始仔细打量起他来。


    半晌,石大人忽然开口道:


    “靳安,我观你的面相,颇有些不凡啊。”


    靳安笑道:


    “大人,下官还真不知道,您居然也懂得相面之术。”


    石大人摇头道:


    “我不懂。”


    “不过倒是听人说,相由心生。”


    “我观你的面相,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只写了两个字。”


    靳安有些纳闷:“什么字?”


    “野心!”


    “先是兵工厂,后是招兵令,如今还要为军方打造大批北河甲……”


    “你是不是有什么计划……”


    “还是说鼻子灵敏,嗅到了什么?”


    靳安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是笑笑道:


    “大人高看我了,下官也不过是想靠着兵器买卖,多赚一些银钱罢了。”


    他笑,石大人可没笑,不但没笑,而且脸色却渐渐冷厉。


    “再给你一次机会,说实话!”


    靳安收起笑容道:


    “石大人,实话实说,最初想办兵工厂,确实是为了赚些银钱。”


    “不过招兵令那件事,算是一个试探。”


    “如果不成,那再正常不过。”


    “但如果对方同意,无论成与不成,都能大概推断出陆家背后之人的实力。”


    “毕竟敢答应这个条件,并且有希望成功的人,在整个大秦恐怕也没有几位吧?”


    石大人恍若未闻,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


    “接着说。”


    靳安眨了眨眼睛,换上了肃穆的表情道:


    “还有一件事,估计大人还不知道。”


    “我也是刚刚才从赵参将那里得知的。”


    “西北前线打败,丢失城池一十七座……”


    “你说什么?”


    石大人本来懒散的身姿一正,一秒钟恢复到正襟危坐的状态。


    靳安迎着灼热的目光,重新说了一遍:“赵参将说,楼兰军队发起突袭,在一个月左右的的时间里,西北军溃败。”


    “陇州,垌州加起来共丢了十七座城池,防线一退再退,搞不好战火将会波及后方的晋,青等州。”


    “混账!”


    靳安的一席话,换来了石大人的怒骂。


    “此事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为何朝廷迟迟没有收到战报?”


    靳安并不打算说明,是因为前线将领没想好怎么写,所以才耽搁了。


    虽然他没提,但石大人聪慧过人,却猜了个大概:


    “哼,定是那个姓吴的废物,指挥不当,打败了之后只顾着逃,来不及编理由。”


    “他们吴家,除了太后,个顶个都是只会搞些阴谋诡计的匹夫!”


    “太后当初瞎了眼,选了这么一个不成器的,去担任边防大将的重任,唉,若是听我一句……”


    前线大败,似乎引动了石文远多年以来埋藏心底的,对于太师一家的不满,毫无禁忌的把吴家人骂了个遍。


    过了一会,靳安试探道:


    “大人,那下官和陆家,军方的买卖,还做不做了?”


    石文远轻叹一口气道:


    “军方要的东西,左右着前线大局,理应优先。”


    “至于陆家嘛,量他们也弄不来招兵令,先拖着便是。”


    靳安点头称是。


    有了石大人的首肯,他也就有了特许经营的权利,这样卖给军方的铠甲,也就有了背景和根基。


    ……


    京城,文德殿,又是一日早朝。


    除了休沐,早朝天天有,但今日的有些不同。


    往日里权臣不是在早朝的时候叽叽喳喳吵个不停,就是指着鼻子互相抨击,就差骂娘了。


    不过今天,文德殿中却鸦雀无声,仿佛一根针掉下都能听得清。


    太后吴清商手中拿着新鲜的战报,冷笑着看向亲爹,太师吴鸿。


    “短短一个月,西北的吴将军就丢了陇垌二州大半城池。”


    “仗打成这样,连哀家一个妇人都闻所未闻。”


    “不知道这回,太师还有什么可说的?”


    “你当初那个吴凌涛可堪大用的说辞呢,怎么不再拿出来提一提?”


    吴鸿低着头沉默不语,但低头是态度,不代表他就此黔驴技穷了。


    在亲闺女看不到的角度,他的双眼贼溜溜的看向对面的宰相李纲。


    眼神中满是求助的神色。


    当初小儿子去镇守西北,可是朝廷上共同讨论的结果。


    那时候你们可是举双手赞同的,如今出了事就想抽身,哪有那么便宜?


    不过,任凭吴鸿怎么使眼色,李纲就是视若不见,既不回应,也不开口说情。


    吴鸿心里暗骂,只好把目光又转向御史中丞。


    此人虽然表面上没有加入任何一党,但是自己的好处他可没少拿。


    如今也到了还人情的时候了。


    御史中丞被他看的浑身不自在,只好出列道:


    “太后请息怒。”


    “微臣觉得,此时与其追究过失,不如尽快想办法扭转败局。”


    “如能反败为胜,未必就不能抵偿吴将军的过失。”


    有了帮腔的,太师也急忙出列道:


    “臣以为中丞大人言之有理。”


    “那战报中分明写了,这次的失败,主要是敌军忽然有了新装备,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


    “正因如此,朝廷目前应该考虑的,是尽快造出足以抵御狼牙箭的铠甲。”


    “臣相信,有了新的武器装备,吴将军定能一鼓作气,收复失地。”


    “乃至肃清楼兰蛮族,也并非妄想。”


    太后冷哼一声:“就凭他?”


    “吴将军镇守西北已近两年,除了白白耗费军饷,闭门不战以外,可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建树?”


    “你之前还说,坚守不出,未必不是一个好法子。”


    “楼兰疲敝,补给不足,如这般拖也能拖死他们,难道你忘了?”


    说到这里,吴清商冷冷道:


    “铠甲要换,但大败的责任也要有人来负。”


    “领军将领,不治罪如何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