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格局打开

作品:《重生1996:我只想暴富

    第六十八章格局打开


    他顿了顿,眼底深处闪过一丝野心,


    “这源城未来的发展,需要的是真正能扛鼎的企业家,不是昙花一现的个体户。


    姜市长……


    他看得远,我们具体办事的人,更得把好关啊。”


    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但秘书跟了他多年,隐约听出了别的味道。


    高局这是既不想违逆市长的意思,又想牢牢把控这个突然冒头的李青山.


    更想借此机会,展现出自己识人、用人的“远见”和“原则”。


    ……


    李青山走出城市管理署大门,春日暖阳照在身上,却驱不散他心头那丝被刻意刁难的冷意。


    高远航那句“注册企业”像根刺,但也像一记警钟,敲醒了他。


    个体户这名头,到底是小了,撑不起他心里的蓝图,也挡不住即将蜂拥而至的模仿者。


    他捏了捏手里的牛皮纸档案袋,这里面装着他原本准备用来证明自己“实力”的材料。


    现在看来,格局确实小了。


    高远航想用“注册企业”这道门槛卡他?


    那他偏要迈过去,还要迈得漂亮,顺便把栅栏门换成更结实的。


    他直接脚步一拐,去了市工商局。


    九七年的源城,私营经济刚抬头,工商局大厅有些冷清,几个办事窗口后面,工作人员端着茶杯看报闲聊。


    李青山走到一个挂着“企业登记”牌子的窗口前,里面是个戴着厚瓶底眼镜的年轻办事员。


    “同志,您好,我想咨询一下注册私营企业需要什么手续。”


    办事员从报纸上抬起眼皮,扫了他一眼,又垂下眼皮,慢悠悠地吐出两个字:


    “表格。”


    说着,从柜台下抽出一张印着密密麻麻字迹的纸推出来。


    李青山拿起一看,《企业法人申请开业登记注册书》,项目繁多。


    他仔细看下去,注册资本、经营场所证明、公司章程、法人代表资格……


    一条条,一项项,要求具体。


    “同志,这注册资本,有最低要求吗?”


    他指着其中一项问。


    办事员头也不抬:


    “看你干啥的,生产型十万起,商业零售三万能商量。”


    语气带着点“你问也白问”的敷衍。


    十万?


    三万?


    这数字在九七年对普通个体户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高远航这“建议”,果然没安好心。


    但李青山心里反而定了,钱,他挤一挤,不是凑不出来。


    关键是思路被打开了——


    不仅要注册企业,还要把“品牌”这个在未来价值千金的东西,牢牢攥在手里。


    “青山卤味”现在风头正劲,相信用不了多久,街头就会出现“青山卤肉”“青山酱货”之类的仿冒品。


    注册商标,刻不容缓。


    他又问:


    “同志,如果我想给产品注册个商标,该找哪个部门?需要什么手续?”


    办事员这次终于正眼看他了,眼神里带着点惊奇和不易察觉的嘲弄,似乎觉得这年轻人有点好高骛远。


    “商标?那个归商标局管。手续更麻烦,得查询,申请,审查,公告,没个小半年下不来。


    你先能把企业注册下来再说吧。”


    句句是实情,但句句都带着“你不行”的潜台词。


    李青山没计较他的态度,道了声谢,拿着表格离开。


    回到他那由废弃小学改造的“车间”,卤肉的香气扑面而来。


    胡小宝和姜彦州正在忙碌,看到他回来,都投来询问的眼神。


    李青山没多解释,只说了句:


    “彦州,把咱们最近的账本和资金情况整理一下给我。


    小宝,留意一下,看看市面上有没有出现名字、包装跟咱们差不多的卤味。”


    两人见他神色凝重,知道有事,立刻应下。


    深夜。


    李青山独自坐在卧室的桌子前,台灯昏黄。


    他面前铺着稿纸,在上面写写画画。


    注册企业,名字是关键。


    他注定要做大,不能局限于一个小小的“青山卤味店”。


    他想到源城傍着的隆川河,想到自己对未来的期许。


    笔尖在纸上划过,最终写下两个名字:


    工厂名:“青山隆源食品厂”。


    寓意源远流长,隆盛发达。


    品牌名:“青山丰味”。


    不再是单一的“卤味”,而是“丰味”,滋味丰富,未来产品线可以无限拓展。


    他看着这两个名字,眼神锐利。


    高远航想用规模卡他,他就直接亮出打造食品帝国的野心!


    接下来几天,李青山像上了发条。


    跑银行协调资金证明,找街道开经营场所证明,起草公司章程……


    他利用前世的知识,将章程做得尽量规范、超前。


    所有材料,他都准备了一式多份,用崭新的牛皮纸档案袋分门别类装好,井井有条。


    第一次去工商局提交材料,接待他的是个中年大姐。


    “材料挺全啊。”


    大姐粗略翻了翻,有点意外,这年轻人准备的东西比很多老跑的人都齐整。


    她态度好了不少,仔细查看,直到翻到经营场所证明。


    “你这地方……是原来那个附属小学?”


    大姐皱起眉,“那地方产权有点复杂吧?你得有更明确的产权证明或者长期租赁合同,学校这个证明,效力不够。”


    一盆冷水浇下。


    房子是他从姑父罗健手里租的,他是小学校长,他出具的手续不行,那就要去找食品厂了。


    李青山深吸一口气,语气依旧平稳:


    “好的,同志,我明白了,我去补办。”


    他出门,直奔食品厂厂办。


    对付厂办科长黄杰这种人,他门儿清。


    推开门,黄杰正翘着腿看报,一见是他,那双精明的眼睛立刻从报纸上方扫过来,脸上瞬间堆起热络的笑:


    “哟!李老板!稀客啊!”


    李青山没绕弯子,直接把证明的事说了。


    黄杰听完,脸上立刻换上为难的神色,手指敲着桌面:


    “哎呀,小李,这事现在可不好办啊……厂里这光景,你也知道,上面查得严,这公章……”


    李青山没等他说完那些敲打人的套话,直接从随身带的挎包里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鼓鼓囊囊的牛皮纸信封,轻轻推到黄杰面前,截住他的话头:


    “黄主任,规矩我懂,不能让您白忙。一点心意,您买包烟抽。


    我那边等着执照开工,实在是急,请您务必帮帮忙。”


    2015字